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机巧联

机巧联,独特的中国文学艺术形式。在联语中或明或暗很巧来自妙的含有一定难度的关卡,这样的对我们称之为机巧联。机巧联又叫谐趣联或技巧算跳方来住微联,俗称为机关联,问就核呀罪集机巧联中包含:嵌字、隐字、复字、叠永晶举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机巧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权女打液止果束配纪、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它集古今中外之历史典故,人物名称和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政治,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与一体。其内容涵盖面之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对联所能比及,比之一般律联,机巧联对格律及平仄的要360百科求少了几分苛刻,而在趣味格度待前殖性和知识面上又多了一些特点。

  • 中文名称 机巧联
  • 别名 谐趣联或技巧联
  • 种类 异字同音、叠字复字联等
  • 分类 意境联、机巧联,玻璃对和无情对

机巧联的定义

  机巧联:是指在联语中或明或暗很巧妙的含有一定难度来自的关卡,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业饭拉安商开局曲为机巧联。

机巧联的概述

  按不同的分类法,可以分出很多类别的对联,就对联的形式来分,有意境360百科联、机巧联,玻璃对和无情对几大类,机巧联是其中之一!

  机巧联又叫谐趣联或技巧联尽评振要缺穿,俗称机关联,机巧联中包含:嵌字、隐字、复字、叠字、气美考油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机巧联用途广泛,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丰业同继围属话委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它助怎体鱼场黄胡又集古今中外之历史典故,人哪片物名称和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政治,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于一体。其内容涵盖面之八油乙该厂劳阿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对难慢件粉孔药联所能比及,比之一又样市练世第报掌般律联,机巧联对格律及平仄的要求少了几分苛刻,而在趣味性和知识面上又多了一些特点。比以往的对联来说,机巧联更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博采众长,以及对红跟降周来限希夜般即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在一般初学对联者看来,机巧联对起来很难,其实相对于意境联,机巧联所依循的不过是一些联中已正波院发固笑每供玉连微有的特别文字的对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关,只要这些要点能清楚掌握,机关联其实并非绝对,而对联的真境界还是在意境上。

  机巧联应于联面上要讲究:无一废字且字字有落处,若非此,不足为上品;机巧联讲究的川孩是严谨而合理的逻辑思维,而不是无限地发挥对液座电远管种句者的想象空间;而银日印他刘死两能约概对机巧联的注解也一般只是对联语中的文字和典故来源的注释,而不是为联意作很多的解释。

机巧联的种类

  1、异字同音

  把一个字或者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来自副对联内,这便是「异字同音」联。

  例:

  鸡饥盗稻童筒打

  鼠暑凉梁客咳惊

  上联:「鸡饥」同音,「盗稻」同音,「童筒」同音。

  上联:「鼠暑」同音,「凉梁」同音,「客咳」同音。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瀚林书

  上联(唐伯虎出):「荷和」同音,「上尚」同音。

  下联(李调元对):「临林」同音婷粒阿室宣亲法零,「汉瀚」同音。

  * 此联亦是回文倒顺联

  2、叠字复字联

  在联中分别有360百科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叠出现,为「叠字」 联,而将一个或几个字按照某种规律,重复出现多次,称为「复字联」。

  例:

  宣确创高 高 下 下 树 叮 叮 咚 咚 泉

  重 杂然坚员谓光认脚算发重 叠 叠 山 曲 曲 环 环 路

  绿 绿 红 红 处 处 莺 莺 燕 燕

  花 花 草 草 年 年 暮 暮 朝 朝

  3、谐音双关联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 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4、歇后联

 际卷盾争鲁谁甚款的第沙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用群众熟悉,诙谐而形象的语句, 运用时可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也可以前后文并列,采用这种手话验太露眼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测个地握注「歇后联」

  例:

  和尚撑船 篙打江心罗汉

  佳人汲水 绳牵井底观音

卫率关面矿沙见织怕宪  5、同偏旁部首联

  经过精心构思,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 称同「偏旁部首联」。

  例:

  嗟 叹 嚎 啕 哽 咽 十顶织跳式丰式九概格

  泪 滴 湘 江 流 满 海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6、拆字合字联

  拆字与合字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 成字面上的对偶。当然,有一些也含有分析字的成份,蕴含某种微妙的思想内病取转赵依容。

  例:

  踏破磊桥三块石

铁其首变应武怎逐  分开出路两重山

  上联拆「磊」字,下联拆「出」字。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上联拆「冻轻担思课格」、「洒」字

  上联拆「切」、「分」字

  7、数字联

  我汽远茶银严增迅布环车茶国古代对联艺术中的数字巧对,却能老北帝罗变化无穷,使人们 得到极大肥见状责的趣意。

  例:

  一掌擎天 突伯名沉五指三长两短

  六见几背拉支朝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倒审架陈再见顺纸酒管响丁戊己庚辛壬癸

  8、隐字联

  在联中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掉,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 另一种则类似谜语,对联是谜面,所隐的字是谜底,这种联语称为「隐字联」。

  例:

  一二三四五六

  孝悌忠信礼义廉

 身型元止想表洋五宪探叫 上联隐「八」,意王八。

  下联隐「耻」,意无耻。

  9、回文倒顺联

  上联可以倒读成下联,或者上、下联同时倒读成一副新的对联, 且文句通顺,意思完整,或称「倒顺联」。

  例:

  人 过 大 佛 寺 ---- 寺 佛 大 过 人

  客 上 天 然 居 ---- 居 然 天 上 客

  10、戏答联

  通俗而不庸俗,风趣而不嘲笑的戏答联。

  例:

  上 黄 昏 下 黄 昏 黄 昏 时 候 渡 黄 昏

  东 文 章 西 文 章 文 章 桥 上 晒 文 章

  天 作 棋 盘 星 作 子 谁 人 敢 下

  地 当 琵 琶 路 当 弦 哪 个 能 弹

  松 下 围 棋 松 子 每 随 棋 子 落

  柳 边 垂 钓 柳 丝 常 伴 钓 丝 悬

  11、针顶联

  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亦称「联珠对」、「联锦对」。

  例: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12、谜语联

  将谜语用对联的形式表达,这将对联可称「谜语联」。

  例:

  你共人女边着子

  怎知我门里添心

  上联谜底:好。 下联谜底:闷。

  新月一钩云脚下

  残花两瓣马蹄前

  谜底:「熊」。

  在对技巧联时注重对出其技巧,在无法照顾到音律时以技巧为主,即使音律不工,但技巧出来也算佳对。

  下面是一些难联后对:

  (古)铁瓮城西 金玉银山三宝地

  (今)华夏国中 孔孟墨子一圣人

  (古)烟沿艳檐烟燕眼

  (今)雾捂乌屋雾物无/警经静径警荆茎

  (古)寂寞寒窗空守寡

  (今)俊俏佳人伴伶仃

  (古)游西湖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 惜乎锡湖

  (今)过南平 卖蓝瓶 蓝瓶得南平 难得蓝瓶

  (古)南通前 北通前 南北通前通南北

  (今)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古)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今)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今)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古)上联: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打东西

  (今)下联: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注解:四川泸州白塔街,从前有个铁匠铺,由一姓黄的铁匠掌炉, 有人以黄铁匠打铁为题,撰了上联, 一直无人对出下联,直到网友 Gang 对出下联。

  (古)上联: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天空

  (今)下联: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注解:从前,杭州有位科场失意多年的举子,这一年又名落孙山而归, 特地到钱塘江畔六和塔,登塔凝望,在悲观失望中于塔壁书一上联,下联一直无人对出,直至网友 Gang 对出下联。

机巧联创作浅谈

  ⊙创作主旨

  和其他对联一样,机巧联创作也应当首先以表达主体的某种思想、情感和意志为出发点的--只不过其表达形式比较"特殊"而已。其中不免有些游戏之作,但若是单纯为机关而机关,为求巧而造巧,字面上看去不知所云,便失却了对联创作的初衷,实际上是弄巧成拙,是为"伪技巧"也!下面两例比较典型。

  ps山大王大山;

  钱塘江桥,五行缺火。

  正所谓"言为心声",形式为内容服务。任何文学创作都源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网络对联,尤其是机巧联的创作更是如此。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生活变得愈来愈丰富多彩,因而由此产生的人的主体思想、情感也随之愈来愈丰富多彩:单纯依靠严格以对联规则、韵律为基础的"诗联"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了。那么为了满足表达那些复杂、微妙且富于变化的情感的需要便出现了这种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突破对联常规,甚至看上去根本不象对联的"机巧联"。从这个意义上讲,技巧联乃适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应运而生。

  上联:袁世凯

  下联:中国人民

  [从对联概念的界定上理解,一副对联,首先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但正是为了表达"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的需要,而出现了这种本不是对联的"怪联"。类似的还有将横着写的"生"字与"死"字相对的"言志联"(意思是说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

  网联界经常将"机巧联"同"意境联"相对称,在下以为,一副成功的机巧联是决不能失去一定意境的,其机巧则最好与对联融为一体,运用于无形(否则便偏离了对联创作主旨,变成伪技巧了)。下面一例寓意之深刻立现。

  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在这里我觉得将那种传统的对联创作称为"诗联"(或者"律联")似乎更为合适些。因为从对联的"生成学"上来讲,对联是诗词创作的"逻辑分离"。原始意义上的对联,应当是从律诗当中摘出来的,又可以复归于诗。而机巧联的出现,则脱离了"诗"的局限,将对联向独立发展的道路上推进了一步。

  那么与"诗联"相比,从表达方式上讲前者侧重于"文学"手法(PS: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机巧联则侧重于"用字"手法(PS:字联、针顶、回文等等),那么欣赏的时候,前者所运用的往往是文学审美;很显然,欣赏机巧联的时候单纯依靠文学审美却是不够了,似乎更需要一种智力在里面,权称作"智慧审美"吧。

  PS:烟锁池塘柳;

  烟沿艳檐掩燕眼,霖临邻林淋麟鳞

  从创作题材内容上讲,前者"咏物"(包括自然风景、花草树木、山川大地、日月星辰等等),自然气息较多(PS: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机巧联或戏虐、或讽喻、或诙谐,则侧重于"言志"(包括人的各种思想情感、心理活动,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某些哲理等等),人文社会氛围浓厚。

  上联:船漏漏满锅漏干

  下联:灯吹吹灭火吹燃;

  上联: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下联: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一般来说"人事"这种[活]的东西远比"自然"那些[静]的东西复杂的多,而且又富于变化,因而这样的任务也自然落在机巧联身上了。可见"诗联"与"机巧联",二者应当属于"常和变"、"正与奇"的关系。一般地说,定数与变数是对立统一的。也正是由于机巧联之"变",方使对联创作伴随人的活跃思维而兴奋起来。

  ⊙创作形式

  "技巧对"形式上的多样性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常见的诸如析字、嵌字、谐音、双关、回文、用典等等,这些无穷变化同时也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汉语"的独特魅力。下面就我熟知的技巧形式分类谈谈我的看法。

  其一,字联的分、拆、增、缺揭示了汉字的神秘与奥妙。有一嬉闹网友曾以"静湖朗望,有胭脂悄脸胜朦胧月"之出句轻描淡写地将我难倒。此联之高妙不在于同旁的技巧,而是将这种技巧暗藏于一句通顺、自然而美妙的诗句之中。由此可见,技巧对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够运技巧于无形,甚至使人丝毫感觉不到技巧的存在,此种境界尤其不容易达到。有联友曾以出句"朱子一生养八牛,八头牛吃谷,八口人乞谷"而独步自建15,无人能对。现观此联,拆字技巧运用的相当纯熟,意思似乎也能说的通,难度颇大,然而这种技巧过于外露,意境上已落下乘。下面看几个成功的例子:

  PS:

  出句:人言不知,矢口否认

  出句:人登山则仙,人落谷则俗

  出句:四目望三川,广大至千里

  出句:达金顶可遇高人

  这几比出句意境上皆入情入理,字的拆析亦巧妙自然,堪称字联中的上乘之作,不作分析。

  其二,嵌字技巧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其运用不仅是对丰富的汉语词汇的一种综合性展示,同时又体现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嵌字的范围很大,诸如人名、地名、词牌、中药名、成语、俗语等等,同时往往附以双关、用典之技巧,使得对子在内涵上更为丰富,同时其讽喻功能也是最独到的。

  大凡嵌字一类,对句一般要求地名对地名、人名对人名,词牌对词牌,中药对中药,凡此种种。为了讲求技巧之工稳,同种名称不合适时,是可以寻求他类的,比如以人名对地名,以中药对词牌等等,同一出句中如果是多地名或多人名,对句则不宜混用了。同时嵌字联中可以将谐音当成一种机关(谐音属虚),但也不能虚实(地名乃专有名词,属实)混用。

  PS:

  出句:黑海白海红海黄海泗水以色列(连淋一夜)

  对句:南京北京东京西京诸城方向盘(黑鹰)

  出句:仙游神户佛得角 问平安难道都灵?(连淋一夜)

  弊人对句中"方向盘"同前面的地名混用了。联友出句中,将"难道"谐音"南道"也当成一重技巧(作为地名),属于虚实混用,这在嵌字当中都是应该避免的。再看下面几个例子:

  PS:

  出句:洛阳纸贵,长安米贵,东都西都东西都贵

  出句:吴刚挥斧,能得多少月薪

  出句:射九日得旭日升

  技巧对子之巧,往往表现为多重技巧的综合运用,而这种运用绝大部分都属于嵌字联的范畴。为何会这样呢?其原因就在于嵌字之"嵌"这一独特作用。乍一看,歌者的出句同传统联句"东西当铺当东西"似乎没什么两样,当你着手试对的时候就会发现,此句同时嵌了两个典故,还有一个"多音转意字"。歪嘴念经的出句乃由民间故事化来,其"月薪"镶嵌之双关妙意,不由得让人会心一笑。本人拙句乃拆字兼嵌商标名称。不难看出,嵌字联的包容性是最大的,因而意境也就变得最精彩,难度也最大。天涯出现过一个弄巧成拙的例子:

  上联:蟹眼生花烹雀舌

  下联:鼠须带草写蝇头

  据说"蟹眼"、"雀舌"乃古代对于好茶的代称;"鼠须"、"蝇头"乃书法的代称。这种代称嵌字想不让人产生误解都是困难的。所以好的嵌字联,决非单纯嵌字技巧的堆砌。

  2.1谜语、歇后联

  PS:

  出句:枫笺题诗叶倩文

  出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公孙策

  拙作嵌的是人名,联系前后文有一种猜谜、歇后的因果味道。从类别来讲,这种联亦当属嵌字技巧,同时也包含着浓厚的智慧审美在里面。至于个中滋味请诸君参考顽石斋之《灯谜入联析》,恕不赘述。

  2.2关于"嵌字"、"集句"与"无情对"的关系。集句联往往是择取两首各自独立的诗中的两句诗联集中在一起,形成一副对子,其上下联句不但要求工整,同时意思必须相关。那么总体上看,这属于"嵌句"了,它突破了只嵌词汇的界限,我习惯于将其视为嵌字技巧的延伸。随着对联自身的不断发展,它还能反过来对现实生活之价值有所评价,于是乎诸如"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这一类的对子就出现了。我一说大家都会明白,这都是典型的"无情对"。乍一看,似乎象集句联,细一看则不然。无情对之所以"无情",关键在于"对句"上。对句不仅仅是一句通顺的话,或俗语,或成语,或谚语,哪怕是一句非常普通平常的话,而且还要求字字工对,对句与出句句意无关。可见,无情对不是普通的集句,而应当属于一种特殊的集句了。可以说,"无情对"的出现,是对联创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的一个里程碑。

  [顺便说一句:其实无情对所要求的"字字工对"的说法是不妥的。个人以为上下相对应当以"词素"作为最基本的单位。那么词素就有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名称、一句话,如此等等。无情对的要求其实是将出句中的每个字当作一个独立的"词素"来对待的,也恰恰因为如此,其对句才会妙趣横生。如果说"字字工对",那就显然违背了对联的基本原则。]

  其三,双关--汉语的奇与变。双关意的产生主要由两方面造成,一为谐音,一为词义,后者主要靠特定的语境来辨别。关于谐音,在此不做赘述,下面来看看后一种情况:嵌字双关及其与"歧义联"的关系。

  PS:

  出句:寸土方丈许

  出句:鱼虾皆水货

  两个出句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前者是由于"句读"之不同造成的(寸土/方丈/许;寸土/方/丈许),后者因一词多意(歧义)造成,包括歪嘴念经之"月薪"出句也属于这种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歧义"都能造成"双关"对。

  PS:

  出句:电话传情言而无信

  对句:淋浴洗澡首当其冲

  言而无信、首当其冲在对子中都属于"成语别解"的嵌字范畴。成语别解其实就是一种"歧义"。我们必须看到:对子中的成语只能按照"别解"来对待和理解,否则,如果我们将其本意还原的话,句意则不通了。这就是"歧义联",并非双关了。再看几个常见的例子,也属于这种情况:

  PS:

  出句: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出句: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如果为了求巧而硬造"双关"意,联句必然会弄巧成拙。

  PS:

  出句:新生望满月

  出句时我将此句至少引伸了三层意思,然而这种技巧如同天涯那则笑话一样,完全成了单纯一种技巧的堆砌而已,毫无实际意义,属于"伪技巧"之列。

  其四,哲意联。哲意联的出现,突破了过去楹联主动创作仅仅局限于形式的窠臼,而是主要从内容和意境上作文章。如果说"双关对"只是在知识层面展现传统文化的话,那么,哲意联的创作已经深入到文化思维的深层内容了。大家所熟悉的"矛盾联"、"禅机联"及部分白话、隐切等皆属此范畴。

  PS:

  出句:清莲出泥棹

  出句:拔河比赛,以退为进

  这两个出句属于典型的矛盾哲意。咖啡的出句取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之典,这种思维恰恰与"近墨者黑"的思维截然相反。蕴涵逆境成才、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在事物发展中之决定性作用的深刻哲理。飞扬的出句别出心裁,以特定环境中的成语"以退为进"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方法论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世胸襟巧妙结合,生动形象地阐述人生哲理,乃哲意联中的佳作。再看一组例子:

  PS:

  出句:蝉道通幽可曾知了

  出句:和尚诵经木鱼苦

  出句:一苇焉能普渡

  这几句属于禅机联。山涛出句以谐音、同意复指的手法,一语双关地向修行者发问:普普通通的一句问话竟然可以这样表达,充分展示了禅道之博大精深,堪与传统出句"蝉鸣/禅明"之技巧媲美。"木鱼"出句立意在于反讽出家人修道拘泥于形式。"一苇"出句用了达摩渡江典故,以"一"与"普"的矛盾对比体现佛法之无边无量,与古诗句"蝉噪林愈静"有异曲同工之妙。

  PS:

  出句:色寒三春暖

  出句:大丈夫能屈能伸

  很明显,这两个出句乃彻头彻尾的哲意联,不难发现,它们同时也属于"隐切"的范畴。所以,机巧联之巧,不仅仅会有多重技巧的同时使用,往往还会表现为多重技巧的交叉。但这种"交叉"并非出现了一种新的技巧,只是由于分类的角度、标准之不同而再所难免。所以21世纪的技巧对的名称及分类也只是相对的,大多只是遵从人们的创作习惯罢了。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进一步谈谈关于"禅机联"与"佛联"的关系。佛联往往指那些蕴涵了佛门典故、思想、道理等等的对联。因而首先"佛联"不一定就是机巧联,很多佛联往往会以"诗联"的形式来表现,现实生活中提在名塔古刹上的实用佛联更是比比皆是了。但是为了表达佛门思维的需要,他们便不得不采用技巧的形式。因而对联之中往往蕴涵一些禅机在里面(而禅机本身就属于一种哲意联)。所以依在下看来,"禅机联"乃"哲意联"与"佛联"的交叉,这又是一个因分类角度不同而造成概念交叉的例子。

  最后,想借机谈谈流行的"玻璃对"。严格的玻璃对定义,应该首先是回文联,同时句中的每个字都必须是"轴对称"的,只有这样,我们将其写在玻璃上方能实现"正看、反看"都一样的效果,比如前面所提到过的"山大王大山"。也就是说,"玻璃对"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回文联。很多联友往往曲解了他的本意,只注意了"对称字",而忽视了联的回文,严格来说这不应该属于"玻璃对"的范畴,充其量只是个"玻璃字联"而已。比方说那16擂的出句:

  出句:青燕弄云,金兰竞萃,百里春光开美景

  可以说,玻璃对的出现,是对联主动创作过程中又一个里程碑。不过,若是过于钻究这种低级技巧的话,会适得其反,丢掉了创作的主旨,必然会走向"伪技巧"的岔道上去。此外,机巧联还包括隐切、诗钟等形式,其创作需要不断的积累、总结方能得心应手,因在下涉猎有限,另有联友专门论述,余对此不再多言。

机巧联欣赏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宰相将军须进士[铁画银钩]

  督邮司马也尚书[姚蜜]

  满朝文武是清官 [对对对破天]

  明帝臣民多汉子 [常春花]

  独臂将军一把手[弹棋论天下]

  花脸小丑双面人[弹棋论天下]

  领导老板脸(儒夫子)

  首席总裁人(易水寒客)

  苦瓜瓜苦,苦菜苦相苦味 [弹棋论天下]

  甜蜜蜜甜,甜唇甜喉甜心 [城溪先生]

  洗脚过足瘾(纪晋唐)

  带头建首功(阳光刀客)

  回眸解眼馋 (折枝)

  和珅本是大清官[塞外牧人]

  武帝原为真汉子[资北儒生]

  变脸给人颜色看 [一翦梅]

  卧薪自找苦头吃 [石瑛侍者]

  加薪观火候(雨里烟村)

  下海看水平(弹棋论天下)

  炒股看行情(拣尽寒枝)

  玉帝吹牛,神侃 [绝地苍狼]

  梦德行事,操劳 [资北儒生]

  和谐社会皆言好(阳光刀客)

  虚伪品行为人嫌(一翦梅)

  提款机卡壳,行将关闭(一翦梅)

  出租车拒载,的确不该(阳光刀客)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醉汉骑驴,点头颠脑算酒帐

  艄公摇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读书好,耕田好,说好就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飞雪迎春,瑞雪迎春,飞雪瑞雪齐迎春

  山西过年,陕西过年,山西陕西齐过年

  风起大寒霜降屋前成小雪

  日照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稚子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

  巴山夜雨花枝俏

  幽谷恋歌乳燕飞

  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也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出句:草书春本色【佩文诗韵】

  对句:川绣月真容【阵风吹过】

  对句:云逸晴空轻挑画【阵风吹过】

  出句:朝歌旭日看描红【佩文诗韵】

  出句:描红临日出【佩文诗韵】

  对句:飞白看云舒【阵风吹过】

  对句:痴迷雨燕柳腰细【梅鹤鹤子】

  出句:招惹春风杏脸红【佩文诗韵】

  出句:春风偏爱诗心醉【佩文诗韵】

  对句:朝露笑拥花蕊眠【温馨若茶】

  出句:杜甫秋风悲老舍 【山草】

  对句:昌龄寒雨谢冰心【佩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机巧联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