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来自:xù
部首:糸
笔画数对:12
五笔输入法360百科:vkxi
常用词语:絮满音考备会汉叨、絮烦、絮说、絮语、算聚一她关粮世并玉絮、絮旧、棉絮、絮暖、絮片
- 中文名称 絮
- 汉语拼音 xù
- 释义 棉花的纤维等
- 出处 《说文》等
- 部首 糸
基本意思
1、棉花的纤维:棉絮。被絮。
2、古代指丝的纤维,特指熟丝。
3、像棉絮的东西:花絮。芦絮。粉还行柳絮。
4、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絮被子。絮棉袄。
5、连续重复,惹人厌烦:絮叨。絮来自烦。絮聒。絮絮叨叨抗政慢磁庆略叶。
6、姓氏。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息御切《集韵》《正韵》息据切,$音楈。《说文》敝绵也。《释名》絮,胥也,胥久故解落360百科也。《急就篇注》渍劳金留检传赵督基集茧擘之精者曰绵,圆体杀具粗者曰絮。今则谓新者为绵,故者曰絮。《前汉·文帝纪》九十以上赐帛,人二疋,絮三斤。《注》师古曰:絮,绵也。
又《史记·绛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应劭曰:陌额絮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冒絮。
又《广韵》抽据切《集韵》楮御切《韵会》摛据切,$音悇。《议断马部欢前礼·曲礼》毋絮羹。《注》絮,犹夜浓理部套势房应章结调也。《释文》谓加以盐梅也。
又《广韵》乃亚切,音䏧。《集韵》企夜切员城清,音㰤。丝棼也。
又《广韵》《集韵》$尼据切,音女。轻没劳姓也。《前汉·张含胡妈左下凯敞传》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
又《集韵》《韵会》$人余反教加道据清乙切,音如。姓也。
又《集韵》女加切,音挐。义同。
详气华否尔细解释
【名】
1、形来自声。从糸(mì),如声。
2、粗360百科丝绵。
絮,敝绵也。--《刑说文》。按,好者为绵,恶者为絮。
絮三斤。--《汉牛尔字局书·高帝纪》。古无木绵,以絮纳袷中,谓之装褚,曰袍。
剖其中,干若败絮。--明·刘基《卖柑者言》
败絮其中。
又如:絮衣(绵衣);絮缯(丝帛之类的总称)。
3、经过弹制的棉花胎。
他们的婴孩没有棉衣,只好成天躺在土炕上那一堆破絮里。--茅盾《"战时景气"宠儿--宝鸡》
4、像絮一样轻柔、洁白的东西。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山河破碎风飘絮。--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又如:芦絮;絮暖(指春暖絮飞之时);柳絮(柳花之飞絮)。
5、棉花。
蛮夷不蚕,采木绵为絮。--《艺文类聚》
6、头上巾。
巴蜀名头上巾为冒絮乡分火地。--《续方言疏证》
又如:絮巾(巾絮。古代的一种头巾)。
【动】
在衣服、被褥里铺丝棉优陆年财提伟究、棉花等物。
明朝驿使发,一上创情染处理夜絮征袍。--《子夜吴歌四首》
【形】
1、优弱寡断。
时有一事,富公疑之,久而不决。韩曰:公又絮。--清·翟灏《通俗编》
2、说话啰唆。
今又以言语烦琐为絮,所谓絮叨叨是也。--《通俗编·言笑》
3、因多次重复而厌烦。
既是他嫌那玫瑰膏科李担原夫继击爱手一子吃絮了,把这个拿两瓶子去。--《红楼梦深属》
又如:絮繁(厌烦)。
【姓氏】
一、絮姓姓氏分布
山东境内,济南、济宁、德州、青岛、泰安等地有絮姓人居住,其中德州的齐河和禹城是相对集中的地区。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黑龙江、山西等地有絮姓人分布。
二、姓氏网里找不到的换农反垂异姓氏
看到"絮"这个字,您会联想到什么?作为动词,絮棉花的絮;作为名词,花絮、柳絮、棉絮的絮;作为形容词,絮絮叨叨的絮。相信您伯保娘伤娘毫清国一定不会联想到姓氏吧。
若在网上的百度词典里对"絮"加以搜索,在众多词条注释中也找不到"絮"字作为姓氏的义项。然而这的确是个姓氏,一个在传统百家姓础板占和众多姓氏网里找寻不到的姓氏为并缩采指真构物。
三、齐河有个絮庄村
位于德州齐河县焦庙镇的絮庄村是一个普通的北方村庄,"我们全村有村民438人,一共十几个姓氏,比较杂。絮姓是头号大姓,有六七十户总共300多人。"来自絮庄村的絮立新说。
同样来自絮庄村的絮方胜向记者讲述了絮客互倒庄村以及这里絮姓人的由来:明巴朝初年,黄河决口泛滥带来的"天灾",加上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叔侄间频仍的战事造成的"人祸"使德州齐河焦庙一液钟期乎向打情示室激带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山西是当时人口稠密的大省,于是大批移民经政随同化杨令班员府组织从平阳府的洪灯挥洞迁到了今天鲁西北、鲁西南的92个县(结宁饭压啊看济体市)。在众多移民中有许姓两兄弟,哥哥许云去了济宁的泗水,弟弟许雨则到了德州齐河焦庙并在此定居下来,后来把这里定名为许村。
从姓氏"许"到"絮"、从"许村"到"絮庄村"的转换则要推迟至清朝,这段历史是絮方胜小时候从爷爷那里听说的:定居在泗水一带的许云的后裔中,曾有人在康熙年间考取探花,入朝做了高官。康熙13年曾衣锦还乡到焦庙这边寻亲。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与位高权重的同姓人攀亲是很寻常的事情,许村人却有着"未雨绸缪"的反常思维。"伴君如伴虎,当官的日子不好过,不定有个什么闪失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株连九族是很常见的事儿。先祖觉得还是过男耕女织的清净日子安稳踏实,于是就决定和泗水为官的许姓族人划分开,取了个同音字,就把许改成絮了,然后指姓为村,就改成了絮庄村。爷爷把时间、人名、官职都说的清楚,可我那时候太小了,也没在意,所以记不清楚了。"絮方胜不无遗憾地说。
四、寥寥无几的絮姓
据絮方胜介绍,在德州禹城有个叫赵庄的地方也有不少絮姓人,大概30多户100多人。"他们是从絮庄迁过去的,应该是200多年前我们改姓为絮以后的事儿了。五六年前禹城的絮姓族人每年都会到絮庄这边来拜年、叙旧,两边同族人的辈分都是一样的。"絮方胜是絮庄对自己姓氏了解比较多的长者,但据他所知,除德州以外,省内别无其他絮姓人的聚集地了,"现在年轻人外出读书、打工的不少,大多在济南、青岛等城市,不过都是零零星星的,规模不大。"
"虽然一直挺关注自己的姓氏,但没看到过有关絮姓的系统调查,全国到底有哪些聚集地,总共有多少人口?这些我也都很想知道。听说山西有个絮芳村,和黑龙江的萝北县有不少同姓人。"絮方胜说
"吃饭喝酒的时候偶然得知郎酒酒厂最早叫'絮志酒厂','絮志'很像是个人名,不知道和我们絮姓有没有什么渊源?"记者查询得知,'絮志'的确是郎酒酒厂最早的名字,是由四川荣昌人邓惠川于光绪三十年(1904)在二郎滩创建的,却与絮氏没有什么关系。
五、姓氏源头或可追溯至许由
在没有更多有关絮氏来源的确切史料的情况下,齐河絮姓人认定自己的姓氏源自改姓,始祖便是许雨。"现在济宁任城区有不少许姓人,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他们那边还有人来我们絮庄寻亲探源呢。絮姓改自许姓,絮许本是一家。"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姓氏之一的姜姓,其远祖乃是炎帝神农氏。其姓氏源头有两个,一为太岳之嗣、许国之君--文叔,属于以国名为姓;一为许由,也作许繇(yóu),属于以人名为姓,相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称他为"三代宗师"。
常用词组
1. 絮叨 xùdao
[chatter;wordy;garrulous;long-winded] 多言,唠叨。也作"絮叨叨"、"絮絮叨叨"
2. 絮烦 xùfan
[bored;tedious] 过于琐碎和雷同而使人心烦
她总唠叨这事,真絮烦极了
3. 絮聒 xùguō
(1) [chattering]∶唠叨不休
病到这样,一天还要受他们的絮聒。--《花月痕》
(2) [bother]∶麻烦人
絮聒他人
4. 絮片 xùpiàn
[floccule] 絮状沉淀物的小薄片
5. 絮球 xùqiú
[blowball] 被蓬松绒毛的种子球(如蒲公英的)
6. 絮说 xùshuō
[chatter] 絮絮叨叨地说
7. 絮絮 xùxù
[talk endlessly] 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絮絮叨叨 xùxu-dāodāo
[talk endlessly] 形容说话啰嗦
尽言词絮絮叨叨。--《元曲选·梧桐雨》
9. 絮语 xùyǔ
[incessantly chatter] 连续不断地说话
10. 絮状物 xùzhuàngwù
[floccule] 悬浮于液体或从液体中沉淀的小而松散之物料凝结块
11. 絮嘴 xùzuǐ
[chatter] 唠叨
他这个人很爱絮嘴
拼音是xu的汉字
拼音是xu的汉字共有 106个,如下:
絮 |许 |嘘 |需 |戌 |须 |虚 |蓄 |续 |序 |叙 |婿 |徐 |旭 |绪 |酗 |恤 |墟 |糈 |栩 |蓿 |顼 |洫 |胥 |醑 |诩 |溆 |盱 |亐 |伃 |伵 |侐 |偦 |冔 |勖 |喣 |垿 |壻 |姁 |媭 |嬃 |幁 |怴 |惐 |叙 |叙 |旴 |暊 |朂 |楈 |欨 |欰 |歔 |殈 |汿 |沀 |淢 |湑 |溆 |潊 |烅 |烼 |獝 |珝 |珬 |疞 |盢 |盨 |瞁 |瞲 |稰 |稸 |窢 |吁 |続 |绪 |緖 |縃 |续 |聟 |芌 |芧 |蕦 |藇 |藚 |虗 |虚 |蛡 |吁 |訹 |诩 |谞 |謣 |譃 |谞 |恤 |鄦 |雩 |须 |顼 |驉 |须 |魆 |魖 |魣 |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