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藓,汉语二级字, 读作藓(xiǎn),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一纲的来自植物茎和叶都很小,绿色,有假根,常生在阴湿地方。
- 中文名称 藓
- 拼音 xiǎn
- 注音 ㄒ一ㄢˇ
- 部首 艹部
- 总笔画 17画
现代释义
万跟代 基本字义
藓xiǎn(ㄒ一ㄢˇ)
⒈ 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一纲的植物茎和叶都很小,绿色,有假根,常生在阴湿地方。
小带厚起福基背 基本词义
◎ 藓 xiǎn
〈名〉
(形声。从艸,鲜声。本义:苔藓) 同本义。植物学名词。隐花植物的一类,茎叶很小,没有根,生在阴湿的地方 [moss]。如:藓苔(青苔);藓书(丛生在岩石上的藓苔,文彩斑驳,有如文字,称为藓书厚牛)。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藓【申集上】【艸部】 康熙笔画:23画来自,部外笔画:17画
《唐韵》息浅切,音癣。苔藓也。《本草》屋游,一名瓦藓。
360百科又《述异记》苔草亦呼宣藓。《韵会》藓,垣衣。一曰白草名。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ɕiæn˨˩˦
粤语 si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