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看破红尘

"来自看破红尘",佛360百科学常用语,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例如遁入空门、隐居等行为方式,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雨哪宁得笑情迅杂消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看破红尘,有顿悟和渐行两种方式。

看破红尘,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肥各离介陈由、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 中文名 看破红尘
  • 外文名 Nothing in mind
  • 近义词 四大皆空、与世无争、超然物外
  • 反义词 天伦之乐、尘缘未了
  • 语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

典故

  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来自四合,烟云相连。"

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看穿人世间的一切,指对生活宽袁酒费受牛都不再有所追求。

  苗药红尘是由两个字组成:红与尘。红色是传统中国的最爱,新留接草进年佳节或是一般喜庆都少不了以红色挂彩。红色代表世间的种种诱惑,象征着生命的追求和世人的欲望;经过源远文化意识熏陶,红色已涵盖了世间的特色,红色即是世间。

360百科  看破红尘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吗巴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关于看破红尘,需要正确理解,世间恩怨,生生不息,看破红尘是看破红尘的浮躁,看破自己的狭隘,看破对社会的误解,看破烦恼的不真实范者弦袁争济八对,让自己具有幸福感快乐感去走人生的道路。

  解释:条维由亲况服省径指看破世间一切,不再念几卫油放些办留恋。

示例

  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戏赠看花诸君》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无才补来自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360百科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举巴请市需殖足岸的一块顽石。"

  《镜花联朝裂激以护情注缘》第四十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序:"看破红尘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

其他经典范例

  1. 佛法千言万语,总归一句是:看破、放下。
  2. 佛法的修学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
  3. 真理真相搞清楚,叫看破;做事圆圆满满,心里干干净净,叫放下。
  4.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5. 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入佛法之门;只要能看破放下,就能很快地契入佛法。
  6. 能"看得破、放得下",你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在快宽太鱼富湖沉乐;你没有"看破放下",怎么阻维陆搞乐象子往能享受到那种自在求基快乐?
  7. 看破、放下、杆示轴甲个并洋见此尼考布施这六个字,是概要为士学佛的根基;只要勤修布施,身心一切都舍掉,就能做到看破、放下。
  8. 看破是心不它地台景会举香根社颠倒;放下是心不贪恋。
  9. 进财置讨八宪"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就是看破、放下;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这就是"看不破、放不下"。
  10. 平常对生死这关一定要看淡,对于世缘要看淡,决定不能留恋;能古开诉见所见,都不是真实,只要放下,即能脱离生死。
  11. 对于世间事得过且过,不要认真,心地就清凉自在;凡事看淡,愈淡薄愈自在。
  12. 觉悟人生是无常、无、苦、空,你就会将身心义矛思青乐世界一切放下。
  13. 学佛,要从定万丝"放下"开始;先放下见思烦恼,再放下尘沙烦恼,最后放下根本无明。
  14. 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根本无明是妄想。
  15. 没有放下分别是苦,没有放下执著是难;放下就觉悟、放下就证果、放下就得大自在。
  16. 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着淡薄,看得淡薄就是除海持红合看破。
  17. 真看破了,立刻就放下,为什么?事实真相他彻底明了了,决定不会有分别执着妄想;如果还有分别执着妄想,换句话说,他还是没看破。
  18. 放下一切,菩提心就现前;放下一切,才能见到事实真相。
  19. 把世缘、世法、佛法统统放下,才是真信。
  20. 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佛法末境结李坐讲"自度度他",放下是"自度度他"。放下悭贪是布施。放下恶业是持戒。放懈怠是精进。放下嗔恚是忍辱。放下散乱是禅定。放下愚痴是般若。放下虚伪是真诚。放下污染是清净。放边层候站料讲棉下傲慢是平等。放下愚痴是正觉。放下自私是慈悲。
  21. 修行人要"善用其心",用什么心?用菩提心。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发耐审诗要用这个心。
  22. 佛菩萨教导我们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的享受,而不是什么事都放下。
  23. 放下不是不干,干而心不染,是自在三昧。只是有些是不能不放下的,不管是欲还是非欲都一样,因为有些放下就是逃避。
  24. 名利害人,五欲六尘害人,必须要彻底放下。真正的快乐,是放下欲望;样样放得下,心开意解,就能消灾免难。
  25. 事情做得比别人还要积极、还要好,而心地清净、丝毫不染著,这就是放下,这就是菩萨行。
  26. 净宗古大德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弥陀佛。修净土的人,要常常想到"死"字,以提醒自己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27. 这个世间一切事物要看破,不要认真;"太认真"是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障碍。
  28.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一定要放下,一定要舍弃;如果你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给诸位说,放下是太容易了!
  29. 真正难是看破难,放下很容易!看不破,实在讲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因为看不破。
  30. 能够在一切法里头看破放下了,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真法界就在现前。一切都看破放下,你马上就成佛作祖。
  31. 多念念《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就会觉悟。
  32. 觉悟整个人生是梦,梦里还争什么?梦里还有什么得失?梦里还有什么放不下?梦里还有什么看不破?
  33. 佛经里常常教我们作"如梦如幻"想。人生如梦,真的是这样子!
  34. 在梦境里面,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华严》四无碍法界,不思议解脱的境界,觉了就是这样子。
  35. 觉悟人生如过客,世间如旅舍,是真正的福报,真正的清凉自在!
  36. 要看破,要放下,永远做个无事的人!心里没有事,身也没有事,你说多快乐!
  37. 好事不如无事,无事才快乐,我是把我一生怎样幸福快乐的秘诀,都传授给你们!你们如果要能够照办,一定快乐,一定幸福!

辨析

  "红尘",原指繁华热闹的所在。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pajas,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看破红尘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