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读将旧春系故奏穿有洋jì),是通用规范二级字。 此字最早字形见于《说文》小篆,也在《国语》出现。 本义指太阳初升,微露于地平线上,又引申指限制、遏制或限制的东西,还能用于姓氏。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汉典网 )
- 中文名称 暨
- 拼音 jì
- 部首 日、旡、一
- 五笔 vcag(86)vaqg(98)
- 仓颉 AUAM
字源演变

暨,形声兼会意字,从旦,从既。经过隶变发展为现代汉语中的楷书"暨"。
来自 《说文解字》360百科认为"暨"是个形声字,既为声,旦为形。解释为"日颇见也"即太阳初升的意思。朱骏声进一步解释说"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意思。"暨"即太阳初升。不过这个本义后世不见使用,多用它的假借义。
"暨"又是会意字。"既"有完成之意;"旦"表示太阳初升。二者合帝节而为"暨",强调了事物已经形成。故"暨"有及、至、到之意。《玉篇》:"至也。"《小尔雅·广言》:"暨,及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事物初具规模,却仍未成气征垂有验似督伟传但探候,故而"暨"也意为不及。《尔雅·释训》:"暨,不及也。"
"既"有完、尽的意思;"旦"又指天、日子。"旦""既"为"暨",又指一天已完。"暨"又有完结之意,引申指限失制、遏制或限制的东西。"无暨"犹不已、无限。"靡暨"表示没有限制。
详细释义
读音 | 化即手请脱普娘配切身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jì | 名词 | 太阳初升,微露于地平线上 | part sun | 《说文》:"暨,日颇见也。"段玉裁注:"颇,头偏也。头偏则不能全见其面,故谓事之略然者曰颇,日颇见者,见而不全也。" | |
限制、遏制或限制的东西 | limit | 靡暨 | |||
姓。 | 《通志·氏族略五》:"暨氏,吴有尚书暨艳。唐天宝有暨晃弟昱。望出余杭、劝海。又有暨善应,庐陵人。又暨佐时,上元中准制改础斯较拿司天为周氏。宋登科暨唐裔,建州人;暨商俊,南雄人。" | ||||
连词 | 和,与 | and | 《广东军务记》:"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 | ||
介增别水又候苏调纪好须词 | 直到某时 | 味银被机till | 暨今 | ||
动词 | 及;至;到 | 《国语·乱我王效胶百合构径临风周语中》:"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 《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 清·顾精所炎武《天下郡国利病种书·广东一》:"盖唐虞之世,声教所暨,疆理所至,必有师长。" | |||
去别费养社洋及一缩 不及 | 《尔雅·释训》:"暨,不及也。"郭璞注:"《公羊传(隐公元年)》曰:'及,我欲之;暨,不得已。'暨不得已,是不得及。"邢昜疏:"暨者,非我欲之事,不获已而为会者也,故云不及也。"郝懿行义疏盖暨之一字包'及'与'不及,二义也。" | ||||
息。也作"塈" | 《小尔雅·广言》:"广暨,息也。" 唐·柳宗元《天对》:" 卒燥中知灯史适小然愿科七野(野),民攸宇攸暨死永。"蒋之翘注:"暨,一作塈。" | ||||
形容词 | 果敢坚毅的样子 | 《礼记·玉藻》:"戎容暨暨。"郑玄注:"果毅貌也。" | |||
jiè | 形容词 | 同"届"。行不便。又极;至 | 《集韵·怪韵》:"届,《说文》:'行不便也。一曰极系江信运置装采顺训米也。'至也。或作届。古作暨。" |
古籍释义
说来自文解字
日颇见也。从旦旣声。其异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暨)日颇见也。颇,头偏也。头偏则不能全见其面。故谓事之略然者曰"颇"。日颇见者,见而不全也。《释言》曰:"暨,不及也。"此其引伸之义。乑部曰:"(图1)者,众与词也。"引《唐书》"(图1)咎繇。""(图1)"之假借多作"洎",作"暨"。《公羊传》曰:"会及暨,皆与也。暨360百科犹暨暨也。"按"暨暨"犹"几几",《尔雅》所谓不及也。从旦旣声。其冀切。十五部。旣,小食也。日不全见,故取其意,亦举形声包会意。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居豙切。《集韵》居气切。并音旣。《说文》:日颇见也。
又《尔雅·释诂》:暨,与也。《书·尧典》:汝羲暨和。传:与也。
又《禹贡》:朔南暨。疏:皆与闻天子威声文敎。《公羊传·隐元年》:会及暨皆与也。
又《礼·玉藻》:戎容暨暨。注:果毅貌也。
又《尔雅·释训》:暨,不及也。
又《玉篇》:至也。
又《集韵》:诸暨,县名,在越。
又《集韵》:其旣切,音禨。义同。
又《广韵》《集韵》居乙切,音讫。姓也。吴有尙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又《集韵》:古文届字。注详尸部五画。
古籍书影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 | ![]() | ![]() | ![]() | ![]() |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真测具父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ɡʰ | i̯æd | |
王力系统 | 微 | g | ǐəi | |
董同龢系统 | 微 | ɡʰ | jəd | |
周法高系统 | 微 | ɡ | iər | |
李方桂系统 | 微 | ɡ | jiədh | |
两汉 | 西汉 | 脂 | ||
东汉 | 脂 | |||
隋唐 | 哥广南滑身座南减甲班该 拟音/高本汉系统 | ɡʰ | ji | |
拟音/王力系统 | g | i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ɡʰ | jĕi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ɡ | i甚硫油言告门宜慢井技ei | ||
拟音/李方桂易冷孔率合旧系统 | g | ji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ɡʰ | ǐe |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小韵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阻督通殖远如功爱红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暨 | 广韵 | 臮 | 止 | 去声 | 至 | 羣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其冀承历第如直价爱小担切/居乙切/居豙切/居乞切 | ɡʰjĕi | |
止 | 去声 | 未 | 见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居豙切/居乙切/居乞切 | kjəi | ||||
臻 | 入声 | 质 | 见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培迅职样华居乙切/居乞切/音既/音臮 | kjĕt | ||||
臻 | 入声 | 迄 | 见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居乞切余第结州国移岁图劳/其冀切/居豙切/居乙切 | kjət | ||||
集韵 | 止 | 去声 | 至 | 群 | 开口呼 | 三 | 全浊 | 目 (巨)至切 | ɡiɪ | |||
止 | 去声 | 未 | 财市 见 | 开口呼 | 花的 三 | 全清 | 居气切 | kiəi | ||||
止 | 去声 | 未 | 群 | 开口呼 | 三 | 全村重浊 | 其既切 | ɡiəi | ||||
蟹 | 去声 | 怪 | 见 | 开口呼 | 二 | 全清 | 居拜切 | kɪɐi | ||||
臻 | 入声 | 质 | 见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戟乙切 | kiet | ||||
臻 | 入声 | 迄 | 见 | 开口呼 | 三 | 全清 | 概盟贵居乙切 | ki–ət | ||||
位丝与企品银县韵略 | 去声 | 未 | 其既切 | |||||||||
增韵 | 去声 | 至 | 巨至切 | |||||||||
去声 | 未 | 居气切 | ||||||||||
去声 | 出行掉重月比 未 | 其既切 | ||||||||||
洪武正韵 | 芰 | 去声 | 寘 | 群 | 渠 | 全浊 | 奇寄切 | g'ie | ||||
寄 | 去声 | 寘 | 群 | 渠 | 全浊 | 奇寄切 | g'ie | |||||
戟 | 去声 | 霁 | 见 | 古 | 全清 | 吉器切 | ki | |||||
分韵摄要 | 记 | 阴去 | 且朝类孩回司环许兰这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