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水调歌头·多景楼

《水调歌头·多景楼》是南宋陆游的词。

这首词写于作者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记一时兴会,寓千古兴亡,寄慨遥深。

  • 作者 陆游
  •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多景楼
  • 创作年代 南宋
  • 文学体裁 词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多景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来自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360百科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间程切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察师械决哪报清品从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2)江左:江东。 江指长江。

  (3)徐州:指镇江。东晋南渡,置侨州侨郡,曾以徐州治镇江,故镇江又称徐州或南徐州。

  (4)缥缈:似有若无。

  (5)危楼:高楼。

  (6)鼓角:战鼓号角。

  (7)烽火::边防报警的烟火。

  (8)明灭:核翻委级部层矛律以翻忽明忽暗。

  (9)孙刘:三国时孙权和刘备,曾联合破曹操。

  (10)曜(yào):照耀。

  (11)戈甲:兵器和盔记随周给套通轻停极笔甲。

  (12)灶:开值针九封绿西约军中炊灶,指代营垒。

  (13)貔貅(pí xiū):猛兽,喻勇猛战士。

  (14)使君:古代州郡长怎距却跟即矛杂值变强早官所称,此处指方滋。方滋(1102-1172),字务德,严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以荫入仕,时知镇那死早条江府事。

  (15)宏放:通达豪放。 

  (16)叔子:西晋大将羊祜(hù),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晋泰始五年(269)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

  (17)汉江:汉水,流经襄阳。

白话译文

  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原额依目设似苏还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试很露斯字用争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势停感尼众友输互慢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创作背景

  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曲练距短晚纪到任所。当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而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孝宗隆兴二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来自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360百科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如画山峰相连,历历尽收眼底,四周云雾缥缈,晃若置身仙境。大好江山况于之形势险要、景色壮丽,乃是出白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独厚,用一“占”字,便觉稳重而切油图弦树实。后四句,由江山形胜留直复观、兵家必争转向了悠久的时间进程和残存的历史陈迹。第二句里的“古”宇便是预设关捩之所在,而从未其妙处却是若隐若现,平中寓奇。鼓角悲壮,烽火明灭,再用“临风”与“连空”加以镇门林够简晚它无命还点染,更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写到“往事忆孙刘”一句,把历史上的攻守征战凝聚在孙权、刘备两个人物身上,则是具体的落实,也是总括和结束;然后,再用千里戈甲、万灶貔貅加以两至抓迫又析目座脚程三补苴收拾,词的韵味就更加饱满而醇厚了。

  过片的三个三字短句,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是一种质及系过渡手段,从江山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就是镇江知府方滋邀集僚属登临多景盟第静衡章口远楼的这次游赏盛会,于是,作者就把他的笔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时,又凭借方公抒发了自己的心绪,这种笔法是灵活而别致的。

  宏放谈笑,是外在的,于顾盼酬应之间显示了人物的风度神采;“洗尽古今愁”则是内在的,抒写了内心的忧郁与痛苦。字面上,说“洗尽”,说“同销”,实际上是洗之不尽、销之不者走低但曲搞著每白提掉的;说“古今愁”,说“万古愁”,都是总括的、夸张的表述,它们所括座批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背后必定要有具体事实的存在。

  “不见”二字,引领最后五句,一气贯通,直至终篇,呼应上文的“孙刘”,又写到了另一位功业显赫的历史人物——羊祜。羊祜镇襄阳、登岘山,夜宜间友方滋镇京口、登北固,情况十分相似。故而用羊祜来比喻方滋,歌颂方滋,并不生硬;方滋有声望,有作为,对他说上施爱呢翻米电几句好话,也算不得阿谀奉裂黄苏乎路觉显承。何况,词中除了对羊祜的颂扬之外,还包含着福朝责更为重要的内容,那就是要以他为榜样,表现了一种热切的激励和深重的期许之情,而这些,并非只对方使君一人而言,恰恰也正是陆游自己的人生迫求啊,词句用反诘的口吻,把叙事、抒情、赞美、感叹统统铬铸在一起,气势贯注,豪情激昂,它的艺术感染力当然是非常强烈的了。

名家点评

  南宋词人、书法家张孝祥《题陆务观多景楼长句》:“甘露多景楼,天下胜处,废以为优婆塞之居,不知几年?桐庐方公尹京口,政成暇日,领客来游,慨然太息。寺僧识公意,阅月楼成,陆务观赋《水调》歌之,张安国书而刻之崖石。”

  湖南常德教育界著名教师赖汉平:这首词记一时兴起,寓千古兴亡,容量特大,寄慨遥深。

作者简介

作者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著作丰富,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水调歌头·多景楼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