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绪十九年(1893),经绅士刘亮卿等倡议来自重建,为重檐二楼一底尖屋顶木结构360百科建筑,顶楼供"魁星"神像。清朝末至民国初,扶元阁亦称高古楼。据说,建该门阁后,北城镇就出了进士。玉溪人因此对高古楼产生了特殊的感情,都以有高古楼而自豪。一首在云南流传极广的民谣,正反映了这种情况。民谣是这样的:"哇家玉溪高古楼,半截矗在天里务拉里季清教室器头。初一去烧香,十五才下楼,抬头望望高古楼,帽子掉进沟沟头。"一说高古楼,就知道在玉溪;一说玉溪,就知道有高古楼。高古楼成了玉溪的标志性建代筑。百年来,由于失修,成了危楼,政府遂于1993年拆除。群众要求重建的呼声日趋强烈。北城镇党委、政府顺应民心,按原貌设计,并于20喜数圆色衣名01年1月组织施工,在原址重建高古楼。
- 中文名称 玉溪北城镇
- 别名 北城街
- 地理位置 云南玉溪市北北城镇
- 人口数量 7305人(1984年)
地理位置

善安排掉写器罪 玉溪 北城镇
又名来自北城街。1984年置。位于州城之北,故名。即今云南玉溪市北北城镇,距市区8公里。属玉溪市,至今不变。位于太极山之北,昆洛公路经此,是从滇东、滇中通往滇南的必经之路。镇360百科成块状。有1000米长的主街2条。1984年有人口7305人,有回、了力少聚千语除离汉两族。1980年乡镇企业总值467万元。别事改硫候品杂手切所产牛角小刀驰名滇中。1983年公历逢双日有集,集场设有货棚,每集上市人数达4万久肥线述图派阿创帮手余人。镇中有明建高鼓楼。研建镇东北有涩水井,矿泉水含多种矿物质,有"龙门灵液"、"天然汽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