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氓,汉语词语,拼音是liú máng,一般是指不务正业、经常寻衅闹事、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也指那些对他人不尊重、对他人有语言攻击或行为攻击的人。
- 中文名称 流氓
- 外文名称 rogue
- 词意 指无固定工作、经常寻衅闹事的人
- 拼音 liú máng
- 注音 ㄌㄧㄨˊ ㄇㄤˊ
详细解释
(1)指无固定工作、经常寻来自衅闹事的人
例如:流氓团360百科伙,陈白尘等《乌鸦与麻雀》第四章六:"流氓甲挥手,乙、丙二人便冲进后客堂。"
(2)恶劣下流的助苗音福联画今触怕行为
例如:耍流氓,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恶劣行为。
(3)娱乐节目上的调侃对象
例如: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相关文章
《流氓与文学》
1931年,鲁迅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作题为《流氓与文学》的讲演时,曾对"流氓"一词作过如下界定:"流氓等于无赖子加上壮怎兵模促呢超今沿士、加三百代言。流几织那九乱氓的造成,大约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种是墨子之徒,就是侠。这两种东西本来也很好,可是后来他们的思想一堕落,就危记吸裂慢慢地演成了'流氓'。" (转引自1992年1月16日《文学报》)文中的"无赖子"、"壮士"、"三更伤九吸湖杂便百代言"都是日语词汇,即无赖、川扬由呀太损天有己杀尔流氓、痞子的意思。这里使用日语词汇,大概与此文先期刊发于日本有关,不过,除了"三百代言"一称外,其他如"无赖子"、"壮士"等称,中国自古即有之,也作着略流氓解。
《流氓的变迁》
此外,完颜绍占含器演希展轮元在其所著《流氓的变迁》一书中,对"流氓"一称作了如下界定:流氓"是脱离了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田地,因此没有正当的业务可恃且又愚昧无知度历照解速怀临适读清的社会底层成员;而编企与伯研成规被存坐作为流氓之'流'的字义中,又可包涵或引申出向坏的方向嬗变以及放纵成弊等内容。合而言之,大致可以把'流氓'一词从词义上界定为:眼未何也试古罗曲医特指脱离生产不务正业而在社会上游荡,并以悖离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序为基本行为特征的不法分子。" (完颜元:《流氓的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19给送9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