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胆来自子(别名:苦参子),为苦木科植物鸭胆子树的成熟种子。用于治疗治痢,抗疟。用于久痢、休息痢、疟疾。
- 中文名 鸭胆子
- 性味 苦,寒
- 归经 入大肠经
- 别名 苦参子
- 功能主治 治痢注意,抗疟。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治痢,抗疟。用于久痢茶赶、休息痢、疟疾。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去壳取仁(切勿将仁敲破,以胶来自囊或桂圆肉或馒头皮包果吞服。治痢,每次用十粒至十五该飞传支龙审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七天。治疟,每次七至十二粒,每天服三次,连服五天至七天。外用适量,去壳打烂敷局部。
注意事项
【注意】脾胃虚弱者禁用。
备注
(1)为治休息痢的要药,凡冷积久痢,乍轻乍重,或愈后复发,大便乍红乍白,或硬或溏者,均可用本来自品单独服用。
鸭胆子一药,在本草文献方面,使载于清代《王医更还东含本草纲目拾遗》,原为治冷痢久泻的要药。近人根据前人对于冷痢症状的描述,用治阿米巴痢疾,疗效颇好。并且由于本品能治阿米巴痢疾,有杀灭阿米巴刚引业原虫的作用,故又试用本品杀灭疟原虫,在临床上用治疟疾,也具有很好疗效。本品有一定毒性作用,口服对肠胃有腐蚀性,对肝肾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凡脾胃虚弱者禁用。
(2)外用可治疗瘊子。治法:取一粒鸭胆子去壳取仁,去皮将仁碾粹,将患处用热水细划每编青浸泡,将发白部分表皮用消过毒的小刀清理干净,将鸭胆子粹沫置于清理后的患处,用胶布固定。2天左右换药一次,约一周时间无痛无痒治愈。(笔者亲身治疗经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