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吴洪淇

吴洪淇,1982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现为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法学研指批记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证据法、法律职业和且都身完司法制度。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学评论》、《当代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二十一世纪垂越论》(香港)等期杆为赶提服攻刊独立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其中多篇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文摘转载。出版有《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专著)、《证据法的理论面孔》(专著)、《法律职业的危机与改革》(专著)、《反思证据:开拓性论著》(来自译著)、《证据理论:边沁与威格摩尔》(译著)、《证据法学反思》(译著)、《对抗制下的法律职业伦理》(译著)等多部著作。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董必武法学青年成果奖等多个学术奖项。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刑代则受述岩取爱年金青年项目等7个项目。

  • 中文名称 吴洪淇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福建省安溪县
  • 出生日期 1982年
  • 职业 教师

教育与访学背景

  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7年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晚伟毛望服务中心,访问学者,2016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证据法学专来自业,2010年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项目,2009-2010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法学理论专业,2007年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学士,社会科学系,2003年

主要兼职

  1、中国法学会《360百科司法改革内刊》编虽直器稳辑;

  2、《证计盟秋或普宗解据科学》杂志编辑;

  3、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

  4、上海交通大学法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煤灯又笔样究员(2011- );

  5、中国政法大学语言与证据研究中心研究员(2014-);

承担项目情况

  1、"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机制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项目批准编号:11CFX056,来自已结项;

  2、"刑事错案中的科学证据研究",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啊资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主持,项目批准号:18YZC820066,在研;

  3、承担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司法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17ZDA129)子项目"司法评估的方法论研究",在研;

  4、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模式研究,2017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持,项目编号:17FXC032,在研;

  5、司法证明过程的机理与规制,20360百科14年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段营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主持,项目批准编号:201406,在研;

  6、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下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研究,2016年校级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持,项目编号:16ZF的守话Q82010,已结项;

  7、"证据排除规则的内部结构与运行环境",2010年换句足液什刘院感去厦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主持,项目批准编号:ZK1006,已结项;

  8、司法文明指数企多想孔考以导封存威研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重大项目(张保生教授主持),担任项目执行主任

主要学术成果

  (一)著作

  1、《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掌谁多超春商小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2、《法律职业的危机与改革》,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证据法的理论面孔》,独著,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

  4、《证据理论:边沁与威格摩尔》,吴洪淇、杜国栋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证据法学反思:跨学科的转型》,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6、《反思证据:开拓性论著》,叫晶望吴洪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对抗制下的法律职业伦理》,独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二)主要论文

  1、"刑事证据审查的基本制度结构",独撰,《中国法学》(CSSCI),2017年第6期;

  2、"刑事证据制度变革的基本逻辑",独撰,《中外法学》(CSSCI),2018年第1期;

  3、"律师职业伦理的评价样态与规制路径",独撰,《政法论坛》(CSSCI演息宁当),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

前文欢称展  4、"印证的功能扩张与理论解析",独撰,《当代法学》(CSSCI),2位检含民018年第3期;

  5、"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变革与优化路径", 独撰,《中国刑改前等慢背实轴井事法杂志》(CSSCI),2018年第5期;

  6、"非法言词证据的解释:利益格局与语词之争",独撰,《法学家》(CSSCI),2016年第3期;

  7、"证据法的理性传统与理论维度",独撰纪重会友整盐信城,《法学评论》(CSSCI),2016年第5期;

  8、"证据排除抑或证据把关: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证研究",独撰,《法制与社会发展》(CSSCI),2016年第5期;

  9、"边沁、威格摩尔与英美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以证据与证明的一般理论进路为故候核心的一个叙述",《比较法研究》(CSSCI),2009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转载;

  10、"城邦如何构建:变迁中国的法律职业解说",《政法论坛》(CSSCI),2008年,第6期;

  11、"美国律师职业危机:制度变迁与理论解说",独撰,《环球法律评论》(CSSCI),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5期转载;

  12、"阐释与理论:英美证据法研究传统的二元格局",独撰,《华东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11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2期学术卡片转摘;

  13、"律师职业伦理规范建设的回顾与前瞻",独撰,《交大法学》(CSSCI扩展版),2018年第2期;

  14、"徘徊在国家与市场之间的法律职业",独撰,《二十一世纪》(香港),2017年第6期;

  15、The Ecology of Organizational Growth: Chinese Law Firm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with Sida Liu,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美国社会学杂志》)(SSCI), November 2016issue (vol. 122, no. 3);

  16、"法律边疆地区的纠纷解决与职业系统",刘思达、吴洪淇,《社会学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6期转载;《中国社会学》(第9卷)全文转载;

  17、"证据法中的跨学科研究:挑战与回应",独撰,《北大法律评论》(CSSCI),2016年,总17卷第一辑;

  18、"司法改革转型期的失序困境及其克服",独撰,《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年第3期;

  19、"刑事证据辩护的理论反思",独撰,《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7年第1期;

  20、"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下的证据裁判原则反思",独撰,《理论视野》(CSSCI),2015年第4期;

  21、"法律人的职业化及其实现状况",独撰,《证据科学》(CSSCI扩展),2015年第1期;中国法学会《司法改革内刊》2015年第二期全文转载;

  22、"英美证据法的程序性解构",独撰,《证据科学》(CSSCI扩展),2012年第5期;

  23、"从经验到法则:经验在事实认定过程中的引入与规制",独撰,《证据科学》(CSSCI扩展),2011年第2期;

  24、"证据科学的走向:国际视野与中国语境",《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25、"职业自主性与律师行业定位的三重维度考察--以新律师法为核心对象",《西部法律评论》,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26、"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性建构与检视",独撰,《证据学论坛》,第17卷,2012年;

  (三)主要译文:

  1、"什么是证据法?",《刑事法评论》(CSSCI),翻译,2015年第35卷;

  2、"证据法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刑事法评论》(CSSCI),翻译,2013年第32卷;

  3、"再次认真对待事实",《法律方法》(CSSCI),翻译,2013年第13卷;

  4、"现代证据法的兴起",《证据科学》,翻译,2008年第1期;

  5、"认真对待事实",《法律方法》(CSSCI),翻译,2012年第12卷;

  6、"微量物证的法律描述",《证据科学》,翻译,2008年第4期;

  7、"真相及其敌人",《研究生法学》,翻译,2008年第23卷第5期

  8、"美国律师事务所组织结构的变迁:1960-2000",《律师文摘》,翻译,2008年第1辑;

  9、"将律师与委托人的利益结合起来",《私法》,翻译,第8辑第1卷(总第15卷);

  10、"法律作为一门职业",《律师文摘》,翻译,2006年第4辑;

  (四)教材与合著

  1、《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7》,张保生、张中、吴洪淇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6》,张保生、张中、吴洪淇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5》,张保生、张中、吴洪淇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4、《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报告2014》,张保生、张中、吴洪淇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证据法学》,张保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4年第2版,撰写第二章;

  6、《律师与公证制度》,王进喜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撰写第一、第九章以及第六章部分。

获奖情况

  1、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发,2012年度);

  2、第四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中国法学会颁发);

  3、第六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

  4、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

  5、第五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颁发);

  6、第三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颁发);

  7、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

  8、中国政法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

  9、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2017年)

  10、中国政法大学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年度青年奖(二等奖)(2018年)

  11、第五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吴洪淇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