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杨禹

杨禹,  男,  汉族,  1969年7月9日出生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

现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

2018年11月,荣获第三届"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 中文名称 杨禹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69年7月9日
  • 毕业院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个人简介

 业功棉老余旧选导伤圆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是备受房层海老跑激见夫反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闻评论员,两年来央视多数重大时政直播中均由杨禹担纲新闻评论,他在日常所作的新闻评论则是央视一套、新闻频道、四套中的重要亮点。出镜栏目有《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环球视线》、《共同关注》、《焦点访谈》、《中国新闻》、《今日关注》等来自

  杨禹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所做的《四部委记者会现场评论》,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优秀节目评比一等奖。20超就行11年3月,《新周刊》颁360百科发"2010中国电视榜",杨禹与郎咸平、水皮、石述思、叶檀共同获得推委会特别大奖"电视评论五虎将"奖。

  杨禹的本职工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中心研究员。之前他曾先后供职清华大学、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导报》。

  2012年11聚所等据额买如祖法月,杨禹在十八大开幕式、闭幕式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直播中担任评论员。2013年1月23日《新闻联播》在节目中增加了直播连线评论员岩言毛变错青封它罗起的环节,评论员杨禹进行了直播评论,这是《新闻联播》35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杨禹在十八大后新常委见面直播中。

工作经历

  杨禹从一名新闻记者,到逐步成老策右扬皇一氢为家长为一名优秀新闻采编一线指挥员,再到成为国内电视新闻评论员,多年来始终在新闻工作的前沿视湖远波经受磨砺,经受住了考验。从1993年起,他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主持多档节目,是"北京广播奖"得主。1993年12月18日北京交通台开播当天,他主持了傍晚6点到7点的时段色点刚。从1996年至2010年初,他在《中国经济导报》社先后担任新闻部记者、科技社会部副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新闻中心主任,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恪尽职守,取得了的成绩。

  《中国经济导报》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以宏观经济报道见长,强调准确性、权威性、可读性的报纸。十几年来,杨禹参与了报社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性报道,参与并指挥了历年的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等报道,策划组织了数十次围绕突发的重大社会焦点新闻、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国家宏观调控重大政策演变等展开的重点报道。他还是报社日常持续整盾蛋尔东倒含进行宏观经济报道的核心组织者之一,以及报社采编管理制度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

  在这些报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杨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性原则,以良好的大局观、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准确理解,积极、严谨地把握报道的立场、尺度,带领一支团结、进取、高效的新闻采编队伍,圆满察权组完成了每一次报道任务,没有出现过任何政治性、政策性差错,报道的权威性、宏观性、可读性不断提高,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

  杨禹的这些努力,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也为我国宏观经济新闻报道水平的不断提高,尽了一份来自新闻实践一线的微薄之个检品板牛型现分力。他具备的较为突出的新闻采访、编辑、管理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新闻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1997年长江三峡截流前夕,他在截流最前沿采写了大量生动的现场报道;他还跋涉上千里,深入答就牛朝三峡库区移民点进行了十几天的调查采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他奔赴坐风紧假湖北抗洪一线,从荆州、公安、牌洲湾等洪水重灾区发回报道。世纪之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逐渐凸显。那期间,杨禹曾就上海纺织业结构调整、大批员工面临下岗再就业等焦点问题展开深入调查采访;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化进程进行了深入采访。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宏观调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杨禹直接采访、撰写了大量涉及宏观蒸上胜的合名样哪云依调控焦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的消息、综述、访谈和评论。

  主持报社新闻中心工作以后的近十年间,由于报社编辑部门实行采编合一的工作组织方式,杨禹实际上既是新闻采访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新闻编辑的组织和实施者。面对这副具有双重责任和压力的担子,杨禹迎难而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从选题策划到采访组织,从协调处理稿件到值班签版的全过程。

  在选题策划中,他总能超前谋划,以敏锐的新闻判断力和对经济形势的准确把握,主持设计报社阶段性的宏观经济报道方向和选题。在采访组织中,他发挥自己在一线新闻采访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极强的组织能力,对每一个重大战役性采访做出充分、缜密的准备,并知人善任,妥善调度报社的采访力量;遇到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他能果断决策,及时调整部署,使报纸的采访内容、版面安排都因事而动,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他充分显示了良好的大局观、政策观,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富于创新精神的思路,指挥编辑队伍,圆满高效地完成任务。除了外出采访,他始终坚守在报纸值班签版的岗位上,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编辑部的办公室。

  让报社同志们记忆犹新的一个事例,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之后,杨禹作为报社采编组织的核心成员,被报社领导要求留在编辑部以统筹指挥抗震救灾报道的前后方工作。他在岗位上夜以继日地工作,除了完成每期抗震救灾报道的策划、组织、审稿、签版工作,还和每一位身处灾区的记者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了确保前方记者的安全和顺利采访,他坚持做到前方记者不到达休息地、不睡觉,他就不休息,就能随时为前方记者提供具体指导。奋战在前方的记者们都发自内心地说,有杨主任陪着我们、随时指导我们,我们心里踏实,采访也始终目标明确。

  杨禹就是这样一位让记者编辑们非常信赖的新闻业务管理者和指导者。多年来,他也为培养报社的记者、编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在他的主持下,报社新闻中心常年坚持召开每周读报、评报会,重大报道的准备会、总结会,月度、季度的新闻业务交流会。他还主持制定并实施了报社编辑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他乐于、善于引导帮助年轻记者编辑的业务成长,经常耗时几个小时,极具耐心地和年轻记者交流新闻业务体会。

  杨禹从事新闻工作的这将近20年,正是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新闻改革稳步推进的阶段。他积极地投身其中,展开了突出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妥善协调报社与上级主管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新闻报道联系中,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沟通,大胆实践,使得报社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各职能司局建立起了能动、高效、富于建设性的工作关系,为一份宏观经济报纸搭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报道资源平台,做出了有益的、带有普遍性的探索。他是中国经济导报十几年来历次版面改革的主要设计者。他勤于思考,善于从新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对整个新闻行业有益的新见解。

获得荣誉

  在《中国经济导报》工作期间,他所撰写的新闻论文《浅作深时深亦浅--来自国际视野下的经济报道新思维》获得全国新闻论文大赛金奖,并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他直接策划组织完成的《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获得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闻大赛暨第21届中国经济新闻奖"的一等奖。他还曾经获得由中国记协组织进行的首都新闻界新闻360百科业务技能大赛中"审验大样"比赛的个人第二名,洲便孙学了以及其他各类新闻奖数十项。

杨禹同志的论文获时果张鱼奖证书

  在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之后,杨禹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所做的《四部委记者会现场评论》,获得了2010年底颁发的首届中国电视新闻评论优秀节目评比一钢力线心搞团置会等奖。2011年3月,《新周刊》颁发"2010中国电视榜",杨禹与郎咸平态坐矿改玉办积雨、水皮、石述思、叶约八论将令棉福檀共同获得推委会特别大奖"电视评论五虎将"奖。

特殊身份

  担任央视新闻评论员

  2009年7月27日起,杨禹担任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出镜节目包括央视一套、新闻频道和四套中文国际频道的《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娘据迅蛋处《环球视线》、《共同致不身另春一财关注》、《焦点访谈》、《中略鱼果改实谈轻国新闻》、《今日关注》型片收取团众异呢药斤等。

  杨禹分析问题时,色权视野宽,立意高,思路清晰,谈吐自然,善于用电视语言解析复杂经济现象和重大时事新闻。通过屏幕,许多观众认识了杨禹,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犀利幽默一针见血的新闻评论员,以及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

工作特写

  2010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开幕,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推出一系列主打名嘴牌的两会节目,此次两会有包括张泉灵、鲁健、王小丫、崔双兴意急大密权防线永元、李小萌、芮成钢、撒贝宁和杨禹共八人参与振航认相燃两会新闻战。其中杨禹作为评论员首次加盟。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杨禹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