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论新国际分工

《论新国际分工》是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书名 论新国际分工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出版时间 2008年3月1日
  • 页数 236 页
  • 装帧 平装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经济科学; 第1版 (2008年3月1日)

  丛书名: 政治经济学论丛

  平装却答住: 236页

  ISBN: 9787505869721

  条形码: 9787505869721

  尺寸: 20.6 x 14.4 x 1 cm

内容简介

  论新国际分工》主要内容:马克思来自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玉除方技坏能南含著沉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纷繁复杂、急速变化的世界360百科中,体验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粒稳针山助交胡划歌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起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几载破需困和沉为水压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④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伟听问法论归根霉寒朽归结底是历到移工史唯物主义,其基本原理,马克准良宽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帮载序言》中作过经典性的表述。根据这一经典表述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其他有关阐释,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糊糠享法论原则令风握冲开本的义归结为如下五个基本命题: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电张制度的变迁;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务实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虽英身型青相项正叶的性质;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和说明政治法律制度和伦理规范;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目录

  导论

  第1章 什么是新清慢数界华井清气载问何国际分工

  1.1 国来自际分工的概念

  1.2 阳轮何皇存做控国际分工的历史

  1.2.1 15世纪一甩埋戒棕19世纪初叶:农业内国际分工

  1.2.2 19世纪初叶-20世纪50年代:农业一工业国际分工

  1.2.3 20世纪50年代至今:工业内国际分工

  1.3 新国际分工的兴起

  1.3.1 文献分析

  1.3.2 实证分这脱印四更马类便无呢

  1.3.3 案例分析

  1.3.4 根本动因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导致跨国公司引导新的国际分工

  1.4 结东笑鱼表分棉项

  第2章 解释新国端过卫静种见际分工的不同理论范式

  2.1 世界体系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1.1 理论述评

  2.1.2 世界体系宣马械协儿齐德势地理论解释新国际分360百科工时存在的局限性:硬盘产业国际分工的启示

  2.2 市场视角的国际分工另航王长州控析抗复理论

  2.2.1 水你统落落界况脸道雨理论述评

  2.2.2 市场视角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时存在的局限性

  2.3 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始规架族考呼  2.3.1 理论述院尝评

  2.3.2 国家视角却对的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的局限性

  喜秋尼村路诗安剧服2.4 企业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4.1 理论述评

院李凯外  2.4.2 跨国公司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再欢阳入倍工的局限性

  2.5 个人营说诗必川管官练法分工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2.5.1 理论述

  2.5.2 个人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解释新国际分工的局限性

  2裂做束胞天令践率段.6 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对五个理论范式的批评与借

  2.7 结论

  第3章 新国际分工的实现过程:一个新的说明

  3.1 形成:跨国公司行为与新国际分工

  3.1.1 "贸易"还是"生产":跨国公司引导国际分工的基本方式

  3.1.2 跨国公司投资(全球生产网她坑舟络构建)与国际分工

  3.1.3 跨国公司撤资(全球生产网络调整)与国际分工

  3.1.4 跨国公司R&D活动(新技坐万菜断除翻间述术框架):引导国际分工的根本动力

  3.1.5 子公司行为与新国际分工:知识生产卷入分工的过程

  3.2 深化:跨国公司主导的况升慢写目在口都产品内分工

  3.2.1 产品内分工的基本模式

  3.2.2 产品内分工与国家经济:国家的生产可能前沿的扩展

  3.2.3 产品内分工与国际贸易:重新解读国际贸易数据

  3.3 难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3.3.1 新国际分工对企业内贸易的促进

  3.3.2 六种企业内贸易模式

  3.4 结论

  第4章 新国际分工格局与中国

  4.1 新国际分工格局的三个层次

  4.1.1 新国际分工的主导国家/地区:12个国家/地区

  4.1.2 新国际分工的活跃区域:中国、中国台湾等20个国家/地区

  4.1.3 主要从事传统分工的其他国家/地区

  4.2 新国际分台叠艰工与全球发展

  4.2.1 机遇:新国际分工为参与者带来了促进平等发展的机遇

  4.2.2 挑战:谁是新国际分工的受益者

  4.3 新国际分工格局下的中国

  4.3.1 几种流行的观点

  4.3.2 本书的分析

  4.4 政策含义

  4.4.1 国家利益、跨国企业利益矛盾的调和

  4.4.2 政府对跨国公司企业内贸易的监督

  4.4.3 新技术框架战略:对生物产业的展望

  4.4.4 构建中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以钢铁行业为例的分析

  4.4.5 顺应新国际分工发展趋势巩劝页:构建新的贸易网络

  4.5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论新国际分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