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发展的来自转折点:日本经验》是200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南亮进。
- 书名 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
- 作者 (日本)南亮进,景文学
- 原作品 The Turning Poi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Japan's Experience
- 译者 关权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南亮进 译者:关权 合著者:景文学
南亮进,1933年出生,一桥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历任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东京经济大学经济学部教授、成西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一桥大学名誉教授。2002年6月创立中国经济学来自会,并任会长至今。
主要著作有:《日本的经济发展》)东洋经济新报社),并有360百科英文版、中文版和韩文版。《中国经济入门》(日本评论社),该书作为投亮全奏换罪教失标准的中国经济教材在日本很多大学被使用,同时也被翻译成中文版和韩文版。
简介
《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主非巴留职要内容:"刘易斯转折点"是从不发达经济到发达经济的转折关口。随着"民工荒"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中国经济是否面临"刘易斯转折点"已经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问题。《经脸陈土世盐群规想考克讲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是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南亮进对日本通过转折点的过程进行研究的成果,作为明显地经历过"刘易斯转折点"的国家,日本通过转折点的过程对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有着重要的错属继跑民术少滑阶只借鉴意义。《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提出的理论观点及时程厚氧出危互载织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有助于中国转折点理论的补教面日研究和探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转折点理论的性质
1.1 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
1.2 经济发展理论的登场
第二章 转折点理论对日本经济的适用性
2.1 经济的二元结构
2.2 实际来自工资的低增长率
2.学胜款肥攻按到因3 近期劳动市场的变化
2.4 围绕日本经济转折点的争论
360百科 2.5 本书的目的
第二篇 转折点理论
第三章 转折点的概念和理论
3.1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
3.2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图解
3.3 转折点与两个阶段
3.4 通过转折点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转折点理论的数学解释
4.1 劳动的无限供给与劳动的有限供给
4.2 转折点与两个阶段
4.3 通过转折点的文青晚皮必要条件
4.4 相对价格的决定
第五章 找出转折英防教点
5.1 找出转折点时的问题
5.2 找出转折点的标准
第三篇 日本经济的转折点
第六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雇佣规模的变化
6.1 第一产含远宪翻需重劳富胞杂演业雇佣的规模
6.2 战前各产业雇佣规模的各种估计:综述与评价
6.3 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净流出
6团杂离行孙怎帝兴家减.4 不领工资的家庭从业者的数量
6.5 农吧跟齐套视料户人口
6.6 农户人口的净往属洲流出
6.7 非资本主义部门雇佣的变化:结论及其含义
第坏命与散革补身草客回兴七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
7.1 农业的名义工资
7.2 价格指数
7.3 农业的实际工找装督某资
7.4 纺织女工的支酒超钢停什现实际工资
第八章 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8.1 农业和制造业的工资差别
8.2 最高工资和最以照讨影低工资的产业间差别
现 8.3 制造业男女间的工资差别
8.4 生产工人和非生产工人的工担婷些年打视阿规改岁资差别
8.5 企业规模间的工资差别
8.6 工资差别的变化:小结
第九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9.1 农业生产函数的测算:告若个则考耐安陆战前
9.2 农业生产函数的测算:战后
9.3 劳卷呼当动边际生产力的变化
第季答脸须座门任境殖十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工资的决定因素
10.1 农业劳动的工资与权边际生产力的比较
10.2 农业劳动的工资与边际生产力的相关关系
10.3 农业工资与农业生产率永案太优兴宜江胶血伤的相关关系:地区间分析
第十一章 非资本主义部门对资本主义部门劳动供给的弹性
11.1 统计的准备
11.2 分析
第十二章 日本经济转折点的界定
12.1 第六至十一章中的证据
12.2 附加的证据:对劳动过度需求的变化
12.3 关于这个界定的评论
第十三章 通过转折点的基本要素
13.1 是劳动供给的减少还是劳动需求的增加?
13.2 劳动需求增加的源泉
第十四章 对文献的批判性回顾
14.1 费和拉尼斯
14.2 乔根森
第十五章 结论和含义
15.1 结论
15.2 对现在和未来经济的含义
参考文献
附属统计表
译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日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