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圆斑星鲽

圆斑星鲽(学名:Verasper variegatus)是鲽科、星鲽属鱼类。体长可命虽功年针达410毫米。体长卵圆形,很侧扁。尾柄高大于长。头高大于头长。吻长等于或略短于眼径。口前位。鳃耙短,宽扁。头体右侧被栉鳞,后缘栉刺粗短,很粗糙,吻部、两颌与偶鳍无鳞,来自奇鳍有鳞。背鳍始于上眼360百科中央,略偏头左侧。臀获达室树学冷联鳍始于胸鳍基后下方,形似背鳍。冷重两腹鳍基短,对称,始于胸鳍基前下方。头体右侧暗褐色,鳞中央灰白色星斑状;鳍灰黄色;奇鳍较灰暗;背、臀鳍各有2纵行约5~8个黑褐色圆斑;尾鳍中部常有2横行各约3额高风其盟省~4个黑褐斑。体左侧矛座外括要房非家白色,常散有大小不等的黑褐斑;鳍死传们料等对扩明色较淡,奇鳍有黑褐斑。体长42~71.5毫米小鱼,尾鳍中部稍前上下二黑斑明显,后半部灰褐有4~5条黄色细横纹。

圆斑星鲽系冷温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深100米以内海域。生活水温4~25℃,适宜生长水温15~23℃,盐度重烈建23~31‰,主要生活于沿岸水域和海湾内,底质为沙底、泥沙底或海藻繁盛的礁石底,水深为10~30米。主血跳道点着要摄食甲壳类、软体动物、多毛类、露显雨预宪伯响国改底栖贝类和小鱼等补注服计满,其中以日本鼓虾、鲜明鼓关美获括伟煤布虾、鹰爪虾、口虾蛄及火枪乌贼为主。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中部、中国沿海。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厦门等地到河北、辽宁等海区,在黄、渤海较习见。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圆斑星鲽
  • 拉丁学名 Verasper variegatus
  • 别称 花瓶鱼、花片、花斑宝、星鲽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

  背鳍80~89;臀鳍59~65;胸来自鳍10~12;腹鳍Ⅱ-4;尾鳍18~20。毛局其三卫树巴宽侧线鳞84~98。鳃4~6+7~8。椎骨14+27~28。

  体长为体高2~2.3倍,为头长3.5~4倍。头长为吻长4.9~5.9倍,为眼径4.7~5.9倍,为眼间隔10~13倍,为右上颌长2.9~3.3倍,为最庆一长背鳍条2~2.4倍,为右胸鳍长1.9~2.6倍,为右腹鳍长2.9~3.9倍,为尾鳍长1.2~1.4倍,为尾柄长3.8~5.4倍;尾柄高为尾柄长1.6~2.3倍。

  体长可达410毫米。360百科体长卵圆形,很侧扁。尾柄高大于长。头高大于头长,背缘在上眼前上合资早现啊派垂笑话检方有或无一浅凹刻。吻长等于或略短于眼径。两眼位头右侧,上眼邻头背缘,前缘与下眼位相似或较后。眼间隔窄,中央微凸。前鼻孔短管状,后缘有皮质突起;径天皇少安失略呀右鼻孔位眼间隔前方吻侧,后鼻孔前缘亦略呈膜状突起;左鼻孔位较高,约与上眼前缘中央相对称。口前位,斜形,左右近似对称。上颌达下眼中央下方,员里负长约等1/3头长。承用老诗因杂按矛两颌牙钝圆锥状;上颌牙2行;下颌牙前端2行,两侧一行。鳃孔上端略不达侧线。鳃膜骨条7。鳃耙短,宽季测架们用凯供候扁,有小刺;鳃弓上肢鳃耙呈块状短刺群。鳃峡后端位下眼与前鳃盖骨后缘正中间。肛门位腹中线,微偏体左侧。生殖孔位肛门后缘。

  头体右侧被栉鳞,后缘栉刺粗短,很粗糙,吻部、两颌与偶鳍无鳞,奇鳍有鳞。左侧头体大部有圆鳞;少数为弱栉鳞,具数个栉刺。左右侧线在胸鳍上方呈浅弧状,弧长为高3.7~4倍,颞上枝约达第6~7背鳍条基,有眼下枝

  背鳍始于上眼中央,景话简盟半略偏头左侧;第44~50鳍条最长;后端约6~14鳍条分枝。臀鳍始于胸鳍基后下方,形似背鳍。第一间脉棘不突出或略突出。右胸鳍较长,尖刀状,第3~4鳍条最长,中央8~9鳍条分枝;左胸鳍近圆形,稍短。两腹鳍基短,对称,始于胸鳍基前下方,距臀鳍较距鳃峡后端很近;第3鳍条最长,约达第2~3臀鳍条基间;后4鳍条分枝。尾鳍后端圆形,中部14~15鳍条分枝。

  头体右侧暗褐色,鳞中央灰白色星斑状;鳍灰黄色;奇鳍答迅阻希农且力较灰暗;背、臀鳍各有目混我调庆2纵行约5~8个黑褐色圆斑,外部一行斑色较浅;尾鳍中部常有2横行各约3~民若武理什子答4个黑褐斑,前行中央2斑最明显剧翻族室取,后行斑色较浅。体左侧白色,常散有大小不等的黑褐斑;鳍色较淡,奇鳍有黑褐斑。体长42~71.5毫米小鱼,尾鳍中部稍前上下二黑斑明显,后半部灰褐有4~5条黄色细横纹。

  胃大弧状。幽门盲囊粗大,前3个,后1个。肠有一大、一本编小二个环弯,后段很粗能跟批供境面粉殖巴。新金县体长262毫米雌标本(1956,V.26),卵巢后端达第5脉棘下端;体长307毫米雄鱼精巢为白色短三角形。体腔壁右侧灰褐色,左白色。第一髓棘细弱,第2~4髓棘板状。尾端骨似虫鲽。后匙骨一个。尾舌骨钝钩状,轴棒状较钩略长。咽牙尖锥状,排列为2行或窄带状。

栖息环境

  圆斑星鲽系冷温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深100米以内海域。生活水温4~25℃,适宜生长水温15~23℃,盐度23~31‰,主要生活于沿岸水域和海湾内,底质为沙底、泥沙底或海藻繁盛的礁石底,水深为10~30米。

生活习性

洄游

  每年2~3月在中国黄海中部越冬,4月向近岸来自移动,5~9月在鸭绿江口、海措水洋岛以北水域和辽东湾有索饵鱼群分布,12月广泛分布于海洋岛以南至成山头附近的海区,之后游向越冬场。生殖期为12月至翌年2月。

食性

  圆斑星鲽属于底栖及游泳生物食性的鱼类,营养级为低级肉食性鱼类,食谱较窄,每年要摄食自身体重8倍以上的食物。圆斑星鲽食物组成负深宗粉序留笔硫虽然各学者研究有些差异,但基本意见一致,主要摄食甲壳类、软体360百科动物、多毛类、底栖贝类和小鱼等,其中以日本鼓虾、鲜明鼓虾、鹰爪虾、口虾蛄及火枪乌为主,另外还经常摄食戴氏赤虾、日本鲟、大寄赶统么义绿补居蟹、隆背黄道蟹、枯瘦突眼蟹及日本枪乌贼,而沙明九侵进蚕类及鱼类为偶然性食物。该字齐欢对亚穿哪套策即鱼食物组成比例,甲壳类重占66.6%,个体数占52.8%,出现频率为54.4%;软体动物类重量占25.8%,个体数占29.0%,出现频率为27.2%。圆斑星鲽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该鱼以春季摄食强度最大,冬季摄食强度最小,秋季和夏季强度较小,但高于冬季。

分布范围

  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中部、中国沿海刚根歌里界百响卫啊义。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厦门等战英它山析顶史地到河北、辽宁等海区,在黄、渤海较习见。

繁殖方式

繁殖习性

  圆斑星鲽最早性且溶合呢普成熟个体在2.5龄,一般在3龄以上,体长在35厘米以上。生殖期各地区有差异,中国黄海北部记录为12月至翌年2月;在朝鲜湾和黄渤海水域为4~5月产卵,最早可在3月采到鱼卵;日本北海道一带为给但重轻只除急素松造12月至翌年2月产卵。2龄雌鱼在10月以前。尚不够发育,11月开始卵巢迅满种采法字速发育,到翌年2月发育到最大,重可达291克,为其体重的22.3%,2~3月,卵巢重量下跌。产卵场一般在沿岸砂底或生长海藻的岩礁附近,产卵场水深为10~30米。寿命可达10龄以上,最大可达14龄。

  圆斑星鲽的怀卵量由几万至40余万粒,平均怀卵量在19万粒左右。该鱼卵分批成熟、排卵,平均每次采卵3.5万粒座染互价们者顾,排卵间隔一般为2~4天,多者可达10天以上。卵无色透明,卵膜平滑,具不规则的微细线纹。吸水前卵围万磁限径1.31~1.55毫米,卵平均重2.9毫克;吸水后平均卵径1.6望丝更入6毫米,卵周隙狭小,受精卵为浮性。

人工繁殖

  该鱼在日本已为养殖鱼类,而中国尚未突破人工繁殖这一关,由于苗种困难,尚未形成生产性的养殖。中国黄渤海沿线的一些水产科技工作者,为给中国北方增添一个新的养殖鱼种,正积极探索圆斑星鲽人工繁殖的途径。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日本有关的资料。

  • 亲鱼培育

  圆斑星鲽繁殖用亲鱼,可选3~4龄的养殖鱼,也可用4~5龄的捕获自然水域的鱼,鱼全长在30厘米以上,鱼体重400克以上,捕获自犯切手洲交冲击然水域的鱼应在繁殖期前便致配丰市损广肥合2~3个月购入,有一段暂养适应阶段。

  亲鱼养殖池可用10~30立方米的圆形、方形、长方形水泥池;放养密度为1.0~1.5尾/平方米,或1.0~1.5千克/平方米;亲鱼产卵前的自然水温正是逐渐下降趋势,应保物友夫持西很领宽剧持水温14℃左右,盐度在30‰左右。投喂鲜饵或冷冻的鳍科、鲳科及玉筋鱼等均石派束故切识这级立可,但该鱼在自然水域以食甲壳类为主,也可用配合饵料。日本也有用玉筋鱼、鲹科鱼肉、配合饵料及营养添加剂混合投喂,并定时投喂维生素E等。在产卵期前的10~11月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左右,日投1次,生殖期间可减少投喂量。

  • 采卵

  圆斑星鲽雌鱼能培育到性腺成熟不是很难,但诱导产卵比较难,在养殖环境中有时亲鱼的腹部膨胀但不产卵,甚至最后憋死。在日本用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先促熟。在生殖季节(一般在12月下旬到翌年1月份),先按1000IU/千克对雌鱼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经注射促熟后,雌鱼腹部渐膨大,相隔5~8天再次注射,注射剂量看鱼性腺发育情况,如果发育不好,仍按1000IU/千克注射,再相隔5~8天再次注射,通常剂量为2000IU/千克。这次注射若发育好即为催产,若发育不好仍为促熟,再隔3天还需注射2000IU/千克。

  圆斑星鲽性腺发育成熟后可自然产卵,但自然产卵多需环境变化刺激;另外也可以挤卵。在日本,圆斑星鲽繁殖期(1~3月)自然水温往往在10℃以下,2~3月常在8C以下。水温低不利于亲鱼的性腺成熟,12月以前的亲鱼培育水温应维持在14℃左右,到l一2月水温下降到11℃左右,在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腹部松软时,提升水温1~2℃,通过变温刺激促使鱼自然产卵。为了保证受精率高,雄鱼比例可适当增加,雄雌比可高达4:1。加温试验自12月25日起将11℃自然水温加温升至12℃并维持这一水温。自12月30日至翌年1月12日共产卵9次,其中有3次卵未受精,4次卵受精,受精卵4万粒(受精率76%),最后,9次共采卵48.6万粒,受精卵5.3万粒。卵无油球,为分离浮性卵,通常卵径较大1.50~1.74毫米,但在产卵将结束时卵径较小。未加温试验鱼3月底腹部膨大,但未见产卵,4月底腹部萎缩。

  用挤卵方法采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亲鱼投喂饵料:经试验用鲜。饵比配合饵料好,投喂配合饵料者卵的上浮率虽然高于投喂鲜饵者,但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低,因为在自然水域霜中该鱼以甲壳类为主食,配合饵料的营养不能完全满足,若专用配合饵料,价太高,成本升高,有人用配合饵料适当加投甲壳类,也能收到一定收效。
  2. 注意亲鱼来源:经试验天然杀鱼比人工养殖亲鱼效果好。因为养殖亲鱼通常饲养密度较高,一般5千克/平方米,营养条件不好,到产卵期腹部肌肉非常薄,影响产卵,且卵质量也不好,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
  3. 注意亲鱼年龄:该鱼雌亲鱼年龄越高,采卵的效果越差,尤其人工养殖鱼,5~7龄的鱼采卵效果比3、4龄鱼差,因此应注意亲鱼更新。
  4. 注意多次挤卵:该鱼为多次产卵的鱼类,当挤出一批成熟卵后,相隔3~4天又一批卵成熟,可再次挤卵,因此操作时应尽量保护好亲鱼。

  挤出的卵马上进行人工授精。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的一般不是雄鱼精液质量,多数是雌鱼卵的质量,因为要挤的卵应正好是雌鱼已排卵的成熟游离卵,过早卵不成熟,过晚卵已过熟,都会影。向受精、孵化,或根本不能受精,或孵化后仔角畸形很多。

  圆斑星鲽自卵受精到仔鱼孵出的孵化过程约7天左右,水温若控制在9~10℃需孵化7~8天,若控制在12~13℃约5天孵化出膜。

养殖技术

苗种培育

  圆斑星鲽仔鱼孵出后要将其由孵化槽中移放到培育池中,经佐久间彻研究认为,仔鱼孵出的1~2天和6~8天移池较好,3~5天移池成活率最低,此期间正值开口,为敏感期。

  仔鱼的放养密度以1万一2万尾/立方米较合适,密度太小浪费水体,密度太大成活率低,且生长慢。

  圆斑星鲽苗种培育的水温控制非常重要,因为水温的变化不仅涉及苗种的成活率,同时还与眼位是否正常、有眼侧的白化情况、无眼侧黑斑情况及畸形率等有关。由于该鱼孵化时水温仅在10℃左右,这对鱼苗的生长不利,根据日本学者有泷真人的研究,在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9日龄之内水温应逐渐升到14℃,到15日龄期间饲育水温可升至18℃,以后维持这一水温。据津崎龙雄的研究,18℃与16℃虽然仅差2℃,但效果差异很大。

  用水为70%海水效果最好,一般在投喂轮虫阶段即7~28日龄的20天内以静水饲育,但静水饲育时pH值常偏低(正常pH值为8左右),要注意换水。开口后(5日龄)日换水为孵化槽内水量的5~6%,以后逐渐增加;15日龄时日换水量为60%;21日龄开始投配合饵料后日换水量为120~130%;30日龄前后稚鱼开始着底,改用流水,15~20回轮/日流量。

  圆斑星鲽一般孵出后在10℃左右水温时4~5口龄开口,据涌井邦浩(1991)观察,初开口的仔鱼尚不能摄食,且卵黄囊尚未吸收完,约到8日龄始摄食。但在仔鱼培育上自4日龄开始投放轮虫,并投放单胞藻,单胞藻的密度为100~200万个/毫升,轮虫一直投喂到29日龄,在8日龄(全长6.8毫米)时发现仔鱼摄食,20日龄前后仔鱼开始活跃,在29日龄前后稚鱼开始着底(培育水温18℃,以后水温相同)。9日龄(全长约7.2毫米)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后投卤虫成体,因为此期间生长有明显差异,故卤虫一直投喂到65日龄。从21日龄(全长约10毫米)起开始投喂配合饵料,先投的配合饵料粒径为400微米,逐步过渡到400微米与700微米混投,一直投喂到幼鱼出池。

  在圆斑星鲽生产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生物饵料营养强化问题:投喂生物饵料轮虫和卤虫前需要营养强化。℃
  2. 体色和形态异常的分选问题:圆斑星鲽在仔、稚、幼鱼培育过程中常出现体色和形态的异常变化。一般在全长30毫米时基本可以看出异常的幼鱼,这段培育时间通常与水温高低有关,12℃约70日,15℃约60日,18℃约54日,21℃约49日,有眼侧白化、无眼侧出现黑斑、眼位或口出现异常等,应及时将这些体色与体形异常的鱼与正常鱼分离饲养。℃
  3. 对体色和体形异常鱼的防治探讨:据佐久间彻研究,对有眼侧白化的问题,认为较早投喂卤虫可收到预防效果;对无眼侧黑化问题,通过敷砂饲养有一定的预防,佐久将27毫米的幼鱼放入池底敷砂饲养90天与没敷砂饲养的鱼进行比较,敷砂池黑化率明显少于不敷砂池,故认为敷砂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经佐久间彻等日本学者研究,对体形异常的鱼暂无有效措施预防。

成鱼养殖

  • 工厂化养殖设施

  养殖场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良好的地区。可采用工厂化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养殖池为圆形或方形的水泥池,可利用原来养殖半滑舌鳎、大菱鲆等工厂化的养殖水泥池,面积一般为30平方米,池深1米,设置进水管2处,池底四周以4%的坡度向中央倾斜,设排水孔和排水管道,并设排水立管,使池水可循环使用。

  • 苗种的选择和运输

  一般选择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进行养殖,要求体形完整,色泽正常,鳞片完整,健康无损伤、无病害,大小均匀,活动能力强,摄食良好。

  鱼种在运输前要停食1天以上并降温,放养前最好进行药浴,放养时要考虑水温、溶氧量、pH、营养盐等因素。苗种运输可以采取塑料袋充氧运输、活水车运输等措施运输至养殖企业。

  • 养殖管理
  1. 水质管理:圆斑星鲽养殖适宜水温为10~20℃,一般盐度控制在20~30,水深50~60厘米,pH控制在7.5~8.5,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氨氮含量不超过0.02毫克/升。圆斑星鲽有一定的趋弱光性,聚群时喜欢在柔和的灯光下面,日常光照可在500~1000勒克斯。对水质要求清澈透明,水体浑浊时,鱼游动不安,摄食量明显下降甚至不摄食,工厂化养殖主要以流水换水方式,每天换水2次,日换水2~3个流量,夏季高温时日换水量为4~5个流量。
  2. 密度控制:圆斑星鲽的养殖密度一般掌握在鱼体平铺面积占池底面积的70~80%为宜。随着鱼体生长,鱼体面积逐渐增大,进而超出池子的负载能力,而且鱼体生长差异引起个体大小差别明显,需要进行规格筛选、分池,将规格相近的鱼体放在一起养殖,一般情况下1~2个月可进行一次规格筛选,鱼长到体长25厘米以后,规格筛选就不重要了,需要及时分池稀疏密度。
  3. 饵料及投喂:工厂化养殖生产上以投喂硬颗粒饲料和冰鲜小杂鱼为主。冰冻鳀鱼、玉筋鱼等可作为冰鲜饵料,冰鲜饵料需要解冻、清洗、挑选和分拣后再投喂,并定期将药饵塞入冰鲜饵料口中后再投喂,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硬颗粒饲料和不同品种的冰鲜饵料可以搭配或更替投喂。投喂量和次数需要根据鱼的摄食情况、水质情况和鱼体大小灵活掌握。10厘米以下的苗种每天投喂2~3次,硬颗粒的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冰鲜饵料的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7%,10厘米以上的苗种每天投喂1~2次,硬颗粒的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2%,冰鲜饵料的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6%。在水温低于10℃和高于24℃时,鱼摄食量下降,应减少投饵次数和投喂量或者停止投喂。
  4. 体色调节:天津地区圆斑星鲽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圆斑星鲽体色较深、较黑。体色调节和解决措施:养殖过程中调节光线强度,控制在700~1000勒克斯;加强饲料营养,使用优质的配合饲料辅以冰鲜小杂鱼,调整饲料营养需求;养殖过程中及时筛选分池,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 病害防治

  中国天津市圆斑星鲽的养殖正处于初期,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生产,养殖成活率较高,尚未发现严重的病害。对于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1. 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每日定时换水,每日及时清除池底残饵、粪便及其他污物,确保养殖水质清新、池底清洁,保持溶氧充足。
  2. 控制投喂饵料的数量和质量:饵料投喂量要适中,投喂的配合饵料营养要全面、颗粒大小适中,以利于消化吸收,投喂的冰鲜饵料要严格进行清洗和消毒,不投喂变质的饵料。
  3. 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在养殖过程中要适时分池,降低养殖密度,并在分池的同时进行规格筛选,避免造成摄食不均的情况发生。
  4. 疾病预防:养殖车间要配备专用工具,使用前严格消毒。工作人员出入养殖车间要对所用的工具和水靴等装备进行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拌药饵投喂进行疾病预防,严禁使用禁用鱼药,发现疾病要找出病原,对症下药,按疗程治疗,直至治愈为止。并及时淘汰病害严重的鱼,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主要价值

  圆斑星鲽和中国很少见的条斑星鲽都是名贵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厚实,肉质细嫩鲜美,市场售价很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可开展工厂化养殖,养殖性状优良,养殖前景广阔。中国山东一带流传着"春花秋鳎"的谚语,其"花"指是"花斑宝"即星鲽,"鳎"指的是半滑舌鳎。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圆斑星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