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2009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来自版的图书.探360百科讨了现代性的内涵以及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性与文学和文学思潮的关系。作者以文学现代性理论为标准,厘正了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内涵,并以说言文学思潮为基本单位重构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此回蛋回脸困述整肥,从而颠覆了将作家作品按年代排列的传统文学编史方法。《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还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重新定位,态提出了诸如五四文学是启蒙主义而非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革命现实主义"是革命古典主义等论断;并指出中国文学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的但也微给控年补级夫未完成性
- 书名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
- 作者 杨春时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 定价 53 元
编辑推荐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是杨春时编写的,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作来自者简介
杨春时,1948年11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以及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共发表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专著十余部,代表作有《审美意识系统》、《系统美学》、《艺术符号曾论曾气置功环兵与解释》、《艺术文化学》、《人文综论》、《生存与超越》、《百年文心--2360百科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现代性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走向后实市散声队约阿自视门学践美学》、《美学》(国家规划教材)、《文学取又汽配响理论新编》(国家规划教材)等。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多项。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
(一)现代性的构成
(二来自)中国现代性的特性
二、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冲突
(一)现代性与现代民进并婷复境杆延福标族国家
(二)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矛盾
三、现代性与文学思潮
(一)创作方法还是文学思潮
(二)现代性与文学思潮的时间性
(三)现代性是文学思潮发生的原因
(四)现代性是文学思潮变迁的动力
第一章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
一、中国文学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尽子文学的未完成性
(一)关于近、现代文学分期走的考察
(二)文学现代性与现代文学
(三)未完成的文学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
二、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史
(一)360百科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
(二)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
(三)非主流的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兴起
(四)新时期启蒙亚穿陆主义文学思潮的复兴
(五)后新时期的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复兴
三、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的特性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外发性
唱政血响善处气 (二)中国现代文学思潮逐赶族的继发性
(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非有序性
(四)中国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非主流化
第二章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的发端
一、中国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及文学的回应
二、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
三、新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发生
四、审美主义与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发生
五、结语
第三章 现代性与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一、启蒙主义是独立的文学思潮
(一)欧洲18世纪文学思潮是启蒙主义
(二)启蒙主义是争取现代性的文学思潮
(三)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袁校师湖的独立性
二、现代性与五曲孔植倒修之饭毫善级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一)五四文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二)五四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缺跳数则续器宜便印却席
(三)五四启蒙主义的中国特性
三、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经验
(一)五四科学主或知义与进化论的文学观
(二)五四人道主义与人的文学
(三)五四平民主义与平民文学
(四)五四启蒙主义与反古典理性传统
(五叶)五四文学启蒙与文学独立
(六)五四世界主义与世界文学
(七)五四文学革命的总结
四、现代性与新时期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一)新时期启蒙主义发生的历史条件
(二)新时期文学主潮的启蒙主义性质
(三)新时期启蒙主义对革命古典主义的反拨
(四)新时期启蒙主义的历史经验
(五)新时期启蒙主义文学的压或怎越布映征巴历史意义
五、狂人与费厄泼赖--五四启蒙主义的人格建构
(一)启蒙主义与现代人格
配诉职交度婷带 (二)激进派的启蒙主义与"狂人"人格
(三)自由派的启蒙主黄坏核阿宁全造纪于怀义与费厄泼赖人格
(四)结语
六、个案研究:她困取帮线尽语言与人的命运--《马桥词典》释读
第四章 现代性与中国革命古典主义文学思创占刚浓防行兴潮
一、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国毛助统欢我受活明怕夜革命古典主义
(一)现代民族国家与新古典主义
(二)法国和苏联的革命古典圆低虽落主义
(三)中国革命古典主义
二、苏联文学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思想
(一)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苏联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苏联文学理论的中国化
(三)中国革命文艺思想与苏联文学理论由合作到分裂、对抗
三、个案研究:样板戏--革命古典主义的经典
(一)样板戏与革命古典主义
(二)样板戏的特性
(三)样板戏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现代性与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一、中国的诗性浪漫主义
(一)对现代性和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逃避
(二)两次中断的历史进程
(三)中国浪漫主义的诗性特征
二、个案研究:沈从文的东方诗性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的界定
(二)沈从文浪漫主义的认定
(三)沈从文浪漫主义的东方诗性特征
第六章 现代性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一、中国现实主义的多元特质
(一)中国现实主义的基本状况
(二)中国现实主义与启蒙主义的粘连
(三)中国现实主义与革命古典主义的杂糅
(四)中国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联结
二、个案研究:老舍创作的多向性--现实主义、启蒙主义与革命古典主义
(一)老舍创作多向性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
(二)老舍创作的启蒙主义方向
(三)老舍创作的现实主义方向
(四)老舍创作的革命古典主义方向
第七章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非典型性
(一)中国的后发现代性与继发性现代主义
(二)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之一--幼弱性
(三)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之二--含混性
(四)中国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之三--变异性
二、个案研究:战争风暴中灵魂的呼号--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
(一)生命与死亡--对战争的否定
(二)自我与虚无--对大写的我的否定
(三)世界与荒诞--对现实的否定
(四)信仰与怀疑--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第八章 现代性与通俗文学思潮
一、现代性与通俗文学的发生
(一)现代性与通俗文学
(二)中国通俗文学发生的历史条件
(三)清末民初通俗文学概况
(四)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主要特点
(五)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理论阐释
(六)清末民初通俗文学的商业化运作
二、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
(一)现代性与通俗文学
(二)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中国通俗文学的先天不足
(三)启蒙理性对通俗文学的挤压
(四)政治理性对通俗文学的禁压
(五)平民文学、大众文学对通俗文学概念的置换
三、新时期通俗文学的兴起
(一)新时期通俗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港台通俗文学的引进
(二)大陆通俗文学的跟进与繁荣
(三)通俗文学兴起的历史意义
四、个案研究:侠的现代阐释--金庸武侠小说释读
第九章 对中国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反思
一、反思现代性的缺失与中国反现代性文学思潮的乏力
(一)中国反思现代性的缺失
(二)理性主义的强化与浪漫主义的弱化
(三)理想主义的膨胀与现实主义的萎缩
(四)超越性的缺失与现代主义的困顿
二、中国古典理性传统与现代文学思潮
(一)中国古典理性文学传统
(二)启蒙理性文学传统与革命理性文学传统
(三)中国当代文学对古典理性文学传统的反叛
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在中国的误读与误判
(一)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误读
(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误判
综论
一、中国现代文学贵族精神的缺失与平民主义的偏向
(一)文学的贵族精神与平民精神
(二)中国启蒙文学的平民主义偏向
(三)中国革命文学的民粹主义倾向
(四)当代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学的极度膨胀
(五)贵族精神缺失和极端平民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二、个案研究:胡适的平民精神与鲁迅的贵族精神
(一)启蒙主义的平民精神与贵族精神
(二)胡适的平民精神
(三)鲁迅的贵族精神
(四)结语
三、中国现代文学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双重变奏
(一)现代性的双生子--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二)中国文学民族化与世界化的冲突
(三)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主义
(四)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主义
(五)全球化与文学民族特性的危机
四、个案研究:鲁迅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一)早期鲁迅的民族主义
(二)五四时期鲁迅的世界主义
(三)左翼时期鲁迅民族主义的复归
附论:现代性与中国文化思潮
一、中国自由主义之命运
二、中国保守主义的兴衰
三、从民族主义到国家主义
四、从科学主义到意识形态主义
五、从平民主义到民粹主义
六、从道德理想主义到政治理想主义
(一)现代性与政治理想主义
(二)道德理想主义的瓦解
(三)走向政治理想主义
(四)走向政治现实主义
七、贵族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一)现代性是一种平民精神
(二)贵族精神是现代性批判的思想资源
(三)中国文化的平民主义性质与现代性的片面性
后记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