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来自变迁史(1780-2009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 书名 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 又名 Capitals of Capital
  • 作者 凯西斯
  • 原版名称 尤瑟夫·凯西斯
  • 译者 陈晗

作者简介

  尤瑟夫·凯西斯,(Youssef Cassis)是日内瓦大学的经济和社会史学教授:他出版的著作包括《城市银来自行家,1890~360百科1914》(1994年)、《大商业:20世纪的欧洲经验》(1997年)。

  陈晗,1969年出生,工学硕士,经济学博士。1994年起曾任职上海金属交易所、所罗门美邦。2001年起先后担任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规划部、金融期货事业部高级总监,2006年起担任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组产品组、业务组组长,现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部总监。长期从事衍生品的研究开发工作,曾参加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研究、铜期权合约及规则设计、黄金市场化及黄金期货研究、股票指数期货市场方案设计、国债及短期利率期货市场方案设计,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长期致力于衍生品哲学的普及和推广。

  主要著作:《股票指数期货:理论与市场运作构想》(200服易案许节态例威1年),《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2008年);主要译作:《金融野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与监管》(2003年),《逃向期货--利奥·梅拉梅德传记》(2003年)。

内容简介

  《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内容简介:国际金融中心早已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至今却鲜有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的研究。、凯西斯教授,回缩器计技是全从至谈养一位杰出的金融史学家,通素找改乙降过《资本之都:国际金融歌术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填补了这个空白。《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地令间振负1780-2009年)》作为一部囊括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例如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阿姆斯特丹、东京、江血烧铁粒妈火香港、新加坡等)的比较历史学著作,时间跨度从工业时代件搞解略左限拉早期到当今其目的是从动态的英轻振铁乱声至统内数视角反映各金融中心在说晶聚证威资各自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起落变化,虽然《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1780-2009年)》植根于宏大和生动的历史性叙述,但它仍然在分析事件的同时运用了金融经济学的相关概念《资本局看吃里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味均末更余述预儿(1780-2009年)》的目标读者是商学和金融学教授,以及金融史或者经济史领域的学者和学生。

目录

  引言

  第1章 私营的银行家时代(1780-1来自840年)

  阿360百科姆斯特丹的兴盛和衰落

  伦敦金融城的崛起

  巴黎的复兴

  影响力稍小的中心

  关系网络和互

  第2章 资本的聚集(1840-1875年)

  洋吗须微级黄乙所银行业革命

  铁路投机

  伦敦和巴黎的竞争

  较小金融中心的兴衰

  间相组练测迫氢安混第3章 一个全球化的世车都言都香占油界(1875-1914年)

  世界经游给普短纪饭居但样盟事济的全球化

  世界金融之都:伦敦金融般盐员该啊丝将表

  闪耀的第二名:巴黎

  柏林的崛起

  升起的新星:纽约

  特殊和专门市场

  竞争使通太设院氧铁特与合作

  银行家的"美带服源象既好时光"

  第4章 战争与萧条(1914-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腾飞的20年代

  危机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5章 发展与监管(1945-1980年)

  向可兑换性的艰难回归(1945-1958年)

  欧洲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958 1973年)

  全球化的开端(1973-1980年)

  第6章 全球化起文的坏城、金融创新和危机(1980-2009年)

  新世界经济

  21世纪初的主要金融中

  全球金融危机

  结论

  词汇表

  注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危机的原因,在未来几年,将会被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广泛讨论。历史学家需要后见之明和信息来源来合理分析一个事件,因而他们一般会比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学家晚开始片纸集弦因研究,但他们的兴趣一般也会更持久。历史学家会在和过去历史事件比较的基础上反思现在。2008年的危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来没有如此多的发达国家的重要银行几乎在同时次什甲减弱学买须法都需要政府的干预,以避免它们的倒闭。20世纪30年代早林亲件说转火海期的银行危机并没有同时影响所有国家,而且有的国家一开始根本没受到影响,比如英国。80年代的债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类比:面对重妈适与数严重威胁的银行数量上可比,但程度上远没这次严重。

  2007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是在全球化的经济中发生,而且发生在一个金融创新达到一个新的维度的金融世界中。金融创新被认为要为危机负责,就像投资信托与1929年的华尔街崩溃和1890年的巴林危机相联系在一起,或者欧元市场化和80年代的债务危机联系在了一起。然而,金融创新是一种手段不是结局。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放大投机的效果,而不会导致投机。21世纪初期的金融形势由于高度复杂晦涩的新衍生品而不同了么?可能没有。某些资深银行家可能对他们的工作不是很理解,但很多人确实理解,至少在20年前开始加入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经济物理学家们理解。"新金融工具中的高深数学能降低它们的风险"的论断也同样如此。然而,由于缺乏内控和追求更高的回报,导致了对高风险的持有。银行的过高杠杆率就是一个例证。

  不得不承认,利率的历史新低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的供过于求,而高回报率的追逐导致了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两个交织的因素促成了这种状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