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没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是陆南泉创作的经济学著来自作,首次出版于2011年4月。
该书从宏观角度阐述了中俄目居刚切尽解两国加强经贸合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可能,也从矿束动能微观角度详细分析了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揭示了中俄两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特征,指出双方可在哪些领域、地的青日除屋握了区,以何种方式进行磋商和经贸合作 。
- 作品名称 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 作者 陆南泉
- 首版时间 2011年4月
- 字数 418千字
- 类别 经济学
简介
该书先从中俄经贸合作的大环境入手,研究了俄罗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经济结构及其调整趋势、中俄政治关系的进展与前景;从中苏关系和中鲜游切乱热程并架饭俄关系两部分考察了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历史,就"灰色清关"等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经济发展主流趋势入手,研究两国如何从中俄边境贸来自易逐步向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问题。
作品目录
第一编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大环境 | 第三编 中俄能源合作 |
第一章 俄罗斯政治环境 | 第八章 俄罗斯能源概述 |
第二章 俄罗斯经小克财顾减把济状况分析 | 第九章 中俄能源合作 |
第三章 俄罗斯经济结构与调整趋势 | 第四编 中俄科360百科技合作 |
第四章 俄罗斯对外经贸政策与发展趋势 | 第差十章 俄罗斯科技概述 |
第五章 中俄政治关系的进展与前景 | 第十一章 中俄科技合作 |
第二编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历史 | 第五编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 |
日拿你算境放左众条第六章 中苏经贸关系概况 | 第十二章 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
第七章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进程 | 第十三吗世色汉章 提升中俄区域经贸合作战略因素与主要内容 |
创作背景
21世纪初期,中俄两国关系之所以能顺利发展,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双方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协调,反映了两国之家周装办间存在长期的共同战略依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俄两国的经济联系日酒婷林益紧密。作为互为最大邻国的中俄两国,如何使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使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相适应,夯实政治关系就儿短岁房罗织的经济基础,这是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
作品思想
该书在分析俄罗斯的经济状况、经济结构、对外经贸政策时,都是从分析苏联时期开始。苏联经过70多年的努力,在国内已形成部门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苏联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虽然一方面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其竞争力的提高,使质量和效率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难以适应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战。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长期贯彻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特别是农业、轻工业、食品加工业的严重落后,市场供应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的资源丰富,种类齐来自全,自给程度高,但分布不均衡,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矛盾突出。苏联自斯大林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度集360百科中的经济体制,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经济的战略、政策有所不同,但都是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经济体制条件下运行的。要对俄罗斯经济、对外经贸关系有处娘深刻认识,就必须文城讨掌团积字约了解苏联经济体制的形成最还虽距样庆吗犯、特点和改革过程。
该书不是验布或在载完只承走握良就经贸论经贸,而是跳出经贸关系的框架,从宏观大环境来审视中俄经贸关系。中俄良好的政治关系对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经贸关系投烈深格春推的发展对巩固和发展政治关系又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进程进行深入分析,是把握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前景的看味官机更况资例应一个重要因素。叶利钦执标下政时期,中俄两国政治关系不断升级,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1992化吧知-1993年实现了中苏关线块李当再促翻毛李策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并发展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1995年从面向21世纪的战略高度出发,着手构建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从1996年开始发展平等与信任和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时期,中俄两国遵循战略协作伙伴唱称统关系的原则和精神,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两国高层交往的制度化和机制化;解决了大部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在边境地区建立信任及实行裁军;联合打击三股势力;加强国际事务生上米要成封空落率活中的协调;扩大经贸合作等。良好的政治关系为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版信息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IS器BN |
---|---|---|---|
《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 | 2011年4月 | 中国社会科学出列版社 | 978-7-5004-9124-8 |
作者简介
陆南泉,江苏省江阴人。1960年莫斯科财政学院(现俄罗斯联邦财政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与末区考构上失得距并证中央联络部执教和从事苏联问题研究。1981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先后任经济研究室、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