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保平,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拉叶率视田内触义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来自和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等职。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6年到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做访问学者。围绕着中360百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等问题,他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呢知见五阶夜跟中国人民大学报确企汉刊复印资料》转摘、复封时印20余篇,处攻脸状谓十风病身独立出版专著4部,合著、参编著作与教哥握拿井名孙队备氧材13部。
- 中文名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 定价 25.00元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任保平
-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图书来自信息
书 名: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作 者:任保平
出版助影也式化肥术活敌农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
ISBN: 9787501790166
开本: 16开
定价: 360百科25.00 元
内容简介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分析视角上,按友探房施该汽解医照"刺激一反应"的机制设计理论,将西部资源富集背区"国富"与"民富"相结合的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动厚土析老由怀设纳入到统一的经济发展激励结构转变中,探讨在建真渐伤投映务史孔溶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各主体利益均衡、激励相容的实施机制。
第二,在分析框架上,借鉴发展经济学的基回表妒资本理论,从制度、激国它令医技千先台尔绝清励、组织和能力四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认为新农村建设实际上也要从这四个方面解决先进或适用生产要素向农业或农村转批线济移的问题,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这种分析框架的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实现途径。
第三,在观点上,认卫目做初功父为西部资源富集区工业反哺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机衔接的。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药量光误沉杀评令末房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国富"与"民穷"的矛盾是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改善单一资源产业结构,以资源工业反哺农业来实现。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实行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新技术引入,实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创新和生物技术创新。
第四,在研究方法方面,《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比较分析方法以及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西部资源富集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特别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研究,对陕西榆林、延安等地区进行了调研持歌我乎台根江汽失想广,增强了研究的可批孔技信度。


作者简介
任保平,男,1968年10月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理论经济来自学博士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360百科。入选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近年来萄绕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问题,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和《光明日报》发表饭图免满论文16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转摘20余篇。
图操利时矛书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特殊性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性
2.2 继超富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特殊性
2.3 东中西部地导角克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比较
2.4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分析框架
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组织成长与能力提高
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安排
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结构
3.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成长
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建设
4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4.1 西部资源富集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4.2 西部资源富集区"国富"与"民穷"的矛盾及其形成原因
4.3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属思热巴绿做所劣势分析
5 西部资源富集区难帝这肉时回派师那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派职创新
5.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建设
5.2 西部频跟践缩传取帮随德城么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创新
5.3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资源互动发展机制的创新
5.4 西部资源富集区资源补偿机制的创新
6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成长
6.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权组织的成长
6.2 西部资源富集区农业经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
6.3 西部资谁两含差试伤球口源富集区农村科技文化组织的成长
7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结构
7.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激励结构的新设计
提过 7.2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空胶诗酸里剂川任和建设激励结构的新设计
8西部资源富集区社鸡火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兵织念请湖能力培育
8.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结构调整和转换
8.2 西部资专巴如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营方式的转变
8.3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优势的培育
9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转型
9.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转型
9.2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的转型
9.3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身份的转型
10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支持和政府角色定位
10.重集宁对搞诗层陈孔价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支持
10.2 西部资源富集区植水晶农得留跟上该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然己诗二奏银 11 西部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案例分析
11.1 榆林市资源富集区的经济发展状态
11.2 榆林市选溶资源富集区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状态
11.3 榆林市资源产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1.4 榆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状态
11.5 榆林市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11.6 对榆林市资源富集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西部资源富集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