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

《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2008年8月1日出版的一本书籍。

  • 书名 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
  •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8月1日
  • 页数 318 页
  • 开本 16 开

内容简介

  《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还收录了一些佛本生故事,讲述释迦牟尼来自成佛前在转世轮回中发生360百科的一些因缘故事,其中很多道理对现代人也会很有启发。除此之外,《图解释迦牟尼:认识命纪用者限佛陀的大智慧》还对佛教的一些基本理论、佛教的修行实践、佛教典籍诗件皮、佛教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做了分章阐述。这对了解佛教知识,更全面地感受释迦牟尼的思想也很有帮助。佛教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古印度,本属于反婆罗门教主义思潮中的一支小小教派。可在经过2500多年的按探战河度贵欢却存必真发展之后,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当今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比如在中国,佛教早在隋唐时期便已完成本土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如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佛教甚至取得了国教的地位。不仅在东方,近年来很多西方青年也逐渐对佛教产生兴趣,至此,佛教开始登上欧红绍值六久紧、美大陆。佛教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成就呢?这一切都与一个称之为释迦牟尼的人有关,因为他是佛教的创始人,他的努力与智慧为今天佛教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时光倒流到2500多年握百状笑参观束数处广非前的古印度……在一座名为伽耶山的苦行林中,一位青年坐在一颗大树下,正在冥思着什么。他就是年轻的释迦牟尼,此刻正在苦苦地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本是位于古印度东北部的一个小小邦国--迦毗罗卫的太子。悉达多太子从懂事时起就常常思考人生、思考世界。当何许想号早投他有一天发现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便发罪运其哪型采儿誓要为全人类找到一条解脱的大道。为此,年轻的太子抛弃了自己的王国、妻儿以及一切荣华富贵,毅然出家修道去了。6年过去了,就在本段素治鸡宗开头所提到的那片苦行林中,悉达脱围担找散化连约多太子终于证悟了真理,从此自称为"佛",意为"觉者",也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随后,释迦牟尼只身赶到鹿野苑,向曾经侍奉过自己的5名侍卫宣讲了自己的感悟,并度化了他们,收他们为弟子。这件事在佛教史上被称为"鹿野苑初转************",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佛教的正式成立。从此,释迦及源口诗流职初牟尼就带领着这5个人踏上了布教的旅途,开始伟大而辉煌的事业。他的目标是消灭一切烦恼,拯救众生脱离苦海。释迦牟尼用一生在实践着他的望粒钟按很断每诺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释迦牟尼的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上至国王、下至奴隶,千千万万的人从他的教法里获得了解脱。比如,在度化奴隶优波离时,佛陀主张"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的众生平等精神。这种精神在几千年前的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却找称吃京不啻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宗规掉进消号名呼沉根国和革命性。这不仅体现了佛陀所具有的革命家的魄力,同时也体现了他那颗仁慈的、温暖的、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的心。45年过去了,在释迦牟尼80岁那年,他涅于拘尸那罗城的娑罗树林里。涅之前,佛陀预言他的教法将木增阶副架切差移垂于不久之后弘传北方,未来还会流行于西方。2500多年过去了,释迦牟尼的预言应验了。相信,以佛教为载体的佛陀精神还会流转下去,继续教诲我们,给予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在早期佛教典籍中,并没有关于释迦牟尼生平的完整记录。其事迹主要散见于佛教各宗派的经律中,而且往往与神话传备温说交织在一起,但经过整理,界艺刻矿进把没其起某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释迦牟尼一生的他赶界干敌往全等完主要事迹。《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就是以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为主体,追寻他的一生,温习他的学说。通过阅读,感知佛陀智慧的头脑、慈悲的胸怀,希望会为那些浮躁、忙碌的现代人带来一股清凉的风。

目录

  释迦牟尼佛战胜魔罗

  坛城中的释迦牟尼佛

  佛教中的地狱和六道

  史实与神话:印度大地上的释迦牟尼行迹

  尸毗王本生故事

  编者序:释迦牟尼与佛教

  本书内容导航

  第壹章 佛教与释迦牟尼

  1.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

  2. 沙门思潮:佛教产生时的印度思想历史背景

  3. 佛祖传奇:释迦牟尼生平

  第贰章 释迦牟尼传奇的一生

  1. 太子诞生:迦毗罗卫是释迦牟尼的故乡

  2. 仙人来访:阿私陀预言太子的命运

  3. 沉思冥想:悉达多太子与众不同

  4. 情定比武场:悉达多太子迎娶耶输陀罗

  5. 出四门游: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

  6. 离宫出走:悉达多深夜离开迦毗罗卫

  7. 伽仙林:悉达多太子与苦行者们的争论

  8. 迦毗罗卫的使者:净饭王派使者规劝悉达多

  9. 俗利劝诱:王舍城见频婆娑罗王

  10.非想非非想处:阿罗逻伽蓝仙人的解脱之道

  11.独自修炼:伽耶山太子修苦行

  12.降魔:悉达多成佛前的最后障碍

  13.终成正果:悉达多树下成佛

  14.初转法轮:佛教僧团成立

  15.优婆塞和优婆夷:佛教最初的在家信男女

  16.三迦叶皈依:佛教僧团扩大到1000人

  17.竹林精舍:佛陀获得第一个传法基地

  18.继续扩大僧团:佛陀在竹林精舍又收诸多弟子

  19.园精舍:舍卫城建传法基地

  20.回乡说法:释迦族诸王子皈依佛门

  21.最初的比丘尼:波波提率500妇女加入僧团

  22.须提那的故事:佛陀制定戒律的因缘

  23.行五善,除四恶:佛陀规劝玉耶女

  24.礼拜六方:善生归佛化

  25.阿难的烦恼:摩登伽女出家证圣果

  26.迫害开始:佛教僧团受到外道陷害

  27.叛教遭报:提婆达多自取灭亡

  28.十大比丘:佛陀的十大弟子

  29.非常教化:佛陀富有魅力的教育方式

  30.最后时刻:佛陀在涅前的说教

  31.娑罗双树:佛陀最终涅

  第参章 释迦牟尼本生故事

  1. 佛本生:讲述佛祖前世的故事

  2. 太子舍身饲虎:布施的极致

  3. 具光王与白象:佛是调伏自心的勇士

  4. 毗琉璃王屠杀释迦族:善恶业报如影随形

  5. 忍辱仙人与歌利王:忍辱波罗蜜

  6.18颗头颅水怪与数论派哲学家:粗言秽语酿成大祸

  7.追求佛法真理可舍身取义:婆罗门与罗刹

  8.大悲心太子与八关斋戒:佛法不离世间法

  9.鸟、兔子、猴子和大象的故事:和睦四瑞

  10.装死的小鹿:知识的重要性

  11.沙漠魔鬼与两队商人:五度如盲,智慧为导

  12.美食国王与爱欲使者:贪婪是束缚

  13.孤独的患病比丘:修行应积福业

  14.忍辱的水牛:嗔怒只能伤害自己

  15.致命的毒草:无明是轮回的祸根

  16.守财奴与我所鸟:钱财乃身外之物

  17.起死回生的咒语:学习应戒骄戒躁

  18.贪吃蜜草的羚羊:五欲的束缚

  19.六牙白象与猎人:佛菩萨无处不在

  20.婆罗门善慧:积财应积七圣财

  21.气馁的比丘:精进波罗蜜

  22.为人做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非时而啼的公鸡

  23.愚钝的比丘:消除业障是证悟的前提

  24.佛为什么有塔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塔因

  25.中空的芦茎:佛法大海以信能入

  26.鹿住优婆夷的疑惑:断淫欲不一定能解脱

  27.去除合不合意与无所谓:佛法的修根

  28.娑竭陀长老与酒:酒是穿肠毒药

  29.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蠢笨的学生

  第肆章 佛教基本教理

  1. 四圣谛:世间四条真理

  2. 世界的起源:缘起

  3. 事物的存在形式:无常与无我

  4. 佛教对鬼神的认识:无神

  5.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命运:轮回

  6. 佛教理想的永恒状态:涅

  7. 成佛的素质:佛性

  8. 认识世界本源的正确方法:中道

  9. 卑贱生贤达:佛教的平等观念

  10.佛教另类的价值观:不一样的善与恶

  第伍章 佛教的修行

  1.修行含义和目标:佛教修行概说

  2.三学:佛教基础修行之戒、定、慧

  3.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三十七道品

  4.小乘佛教的修行阶段:四向四果

  5.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与阶段:菩萨行与菩萨果位

  6.密宗的修炼法门:三密

  7.密宗的四个修行阶段:四部瑜伽

  8.佛教信徒的种类:七众

  9.佛教僧团的活动准则:戒律

  10.最严格的佛教戒律:具足戒

  第陆章 佛教典籍

  1. 佛教三藏是佛教典籍的基本分类:经、律、论

  2. 佛教典籍是逐步形成的:四次集结

  3. 佛教典籍大集合:大藏经

  4. 原始佛教的经典:四部《阿含经》

  5. 众说纷纭:部派佛教的论藏

  6. 诸法实相:大乘佛教《法华经》

  7. 经中之王:大乘佛教《华严经》

  8. 一切性空:大乘佛教《金刚经》

  9. 密宗的经典:《大日经》与《金刚顶经》

  10.中国本土的佛经:《坛经》

  第柒章 佛教发展史

  1. 部派佛教时期:佛教分裂成许多宗派

  2. 佛教走上新阶段:大乘佛教

  3. 早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中观派

  4. 中期大乘佛教的代表:瑜伽行派

  5. 大乘佛教的末期代表:瑜伽中观派

  6. 印度佛教的终结:密宗

  7.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在中国

  8. 半岛佛传:佛教在朝鲜

  9. 北传的终点:佛教在日本

  10.南传的起点:佛教在斯里兰卡

  11.1500多年的传承:缅甸的佛教

  12.绝对主流:泰国的佛教

  13.扶南佛影:柬埔寨的佛教

  14.受中国的影响:越南的佛教

  15.曾经的佛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佛教

  附录

  一、佛、菩萨、罗汉

  二、佛教常见难字注音

  三、佛教基本概念

  四、佛教戒律

  五、佛教典籍

  六、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原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图解释迦牟尼:认识佛陀的大智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