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阐明了海洋环境中的水温、盐度、波浪、潮汐、海流、海洋生物和海水地球化学等基本要素的特征和运送字动规律。介绍了海岸带、三来自角洲、生物礁、大陆边缘(包括大陆架、陆坡和陆隆)和大洋区等环境特360百科征、地质过程和演化历史,分析了发生在海洋中的陨击事件和缺氧事件,讨论了与海洋开发有关的海洋灾害、海洋污染和海洋及海底的各种资源、能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书中还介绍了当前世界各举罗一国的研究现状,有大量我国海洋工作者和作者近期的研究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海洋开发、海洋环境和海洋地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教师作参考用书。
- 书名 海洋环境与地质
- 作者 吕炳全, 孙志国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年6月
- ISBN 7-5608-1781-5
基本信息
主题/关键词 海洋地质迫学
出版地 上海
中图法来自分类号 P736
ISBN号 7-5608-1781-5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360百科-------22
1.1 海洋环境与地质责根直体的研究内容 ----------------22
1.2 海洋开发、研究的历史回顾 ----------------22
1.3 21世纪是全面开发海洋的世纪 ----------------25
第二章 海水的基本性质及其起源 --培写劳岩突巴向--------------26
2.1 海水的状态和颜色 ----------------26
2.1.1 海水的状态 ----------验计须固夜材成育并------26
2振害.1.2 海色 -------合肉众财写之---------26
2.2 海水的盐度、温散易已路核给度和密度 ----------------27
2.2.1 海水的盐度 ----------------27
2.2.2 海水的温度 ----------------29
2.2.3 海水的密度 ----------------32
2.3 海水的起源 ---------毛-------35
2.3.1 水的聚集事件 ----------------35
2.3.2 原始水的形成和存在状态 ----------------36
2.3.3 太阳系中水的再分配 ----------------37
2.2.4 水圈的形成和补充 -----------紧而-----38
第三章 海水运动及其能源 ----------------40
3.1 波浪 ----------------40
3.1.1 波浪要素与分类 -----------差说直皮-----40
3.1.2 深水波 ---安入致做-------------42
3.1.3 浅水波 -----------务红需教迅益河-----43
3.1.4 互层笔飞涌的传播 ----------------44
3.1.5 中国海的波浪 ----------------44
3.1.6 波浪的折射、绕射和反射 ----------------45
3.1.7 波浪的能源 ----------------46
3.2 潮汐 ----------------46
3.2.1 潮汐的定义与要素 ----------------46
3.2.2 潮汐分类和它的景怀不等现象 ----------------46
3.2.3 引潮力 ----------------48
3.2.4 潮汐椭球与潮汐规律 -----架实肥顺措家强器重许耐-----------49
3.2.5 中国近海潮汐 ----------------49
3.2帮往药此组握期.6 潮汐能源的开发 -低西认宜---------采冷减------49
3.3 海流 ----------------51
3.3.1 海流及其分类 ----------------51
3.3.2 风海流 ----------------51
3.3.3 全球主要表层环流系统 ----------------52
3.3.4 深海洋流系统 ----------------55
3.3.5 海流能源 ----------------55
第四章 海洋生物 ----------------57
4.1 海洋生物生产力 ----------------57
4.1.1 海洋初级生产力 ----------------57
4.1.2 海洋动物生产力 ----------------58
4.1.3 海洋生物生产力的分布 ----------------58
4.2 海洋食物链 ----------------59
4.2.1 海洋食物链的定义和特征 ----------------59
4.2.2 海洋食物链的类别 ----------------59
4.2.3 食物网 ----------------60
4.3 海洋沉积生物 ----------------60
4.3.1 大型个体海洋沉积生物 ----------------60
4.3.2 钙质微体生物 ----------------60
4.3.3 硅质沉积生物 ----------------63
4.4 深海生态环境 ----------------65
4.4.1 深海生态的基本特点 ----------------66
4.4.2 海底热泉生物群落 ----------------66
第五章 海面变化与全球变化 ----------------68
5.1 海面变化的基本特征 ----------------68
5.1.1 海面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关系 ----------------68
5.1.2 海面变化对滨岸环境的影响 ----------------69
5.1.3 海面变化与海底沉积作用 ----------------69
5.2 第四纪的海面变化 ----------------70
5.2.1 早-中更新世海面变化 ----------------70
5.2.2 晚更新世海面变化 ----------------70
5.2.3 全新世海面变化 ----------------71
5.2.4 全球海面变化的分区 ----------------73
5.3 近百年来海面变化 ----------------74
5.4 海面变化原因 ----------------75
5.4.1 海洋水体积的变化 ----------------75
5.4.2 洋盆容积的变化 ----------------75
5.4.3 海水物理性质的变化 ----------------76
5.4.4 海水盐度的变化 ----------------76
5.4.5 天文因素效应 ----------------76
5.4.6 地球物理因素的变化 ----------------76
5.4.7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77
第六章 海岸带 ----------------78
6.1 海岸带的定义 ----------------78
6.2 海岸带的动力因素 ----------------79
6.2.1 波浪、潮汐和海流 ----------------79
6.2.2 河流与冰的作用 ----------------80
6.2.3 地壳运动 ----------------80
6.2.4 生物作用 ----------------80
6.3 海岸的分类 ----------------80
6.4 垂直岸线的泥沙运动 ----------------83
6.4.1 中立线的概念 ----------------83
6.4.2 影响中立线的因素 ----------------84
6.4.3 均衡剖面的塑造 ----------------84
6.5 平行岸线的泥沙运动 ----------------84
6.5.1 冲积物流三要素 ----------------85
6.5.2 冲积物流形成的堆积体 ----------------86
6.6 滨岸沉积相 ----------------88
6.6.1 滨岸平原相 ----------------88
6.6.2 海滩、潮坪沉积 ----------------89
6.6.3 水下岸坡相 ----------------90
第七章 海洋地球化学 ----------------91
7.1 海洋中的CO2系统 ----------------91
7.1.1 总二氧化碳及其分布 ----------------91
7.1.2 海水中的CaCO3与CO2系统 ----------------92
7.1.3 海洋生物与CO2系统的关系 ----------------92
7.1.4 海水的酸碱性与CO2系统 ----------------92
7.2 海水中溶解的气体 ----------------93
7.2.1 海水中溶解氧的来源及作用 ----------------94
7.2.2 溶解氧在海水中的分布 ----------------94
7.3 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95
7.3.1 含量和逗留时间 ----------------95
7.3.2 影响微量元素分布的因素 ----------------98
7.3.3 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 ----------------99
7.4 海水中的有机物 ----------------99
7.4.1 溶解有机物 ----------------99
7.4.2 颗粒有机物 ----------------100
7.4.3 挥发性有机物 ----------------100
7.5 海洋中放射性核素 ----------------100
7.5.1 海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 ----------------100
7.5.2 海洋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102
第八章 三角洲环境与过程 ----------------104
8.1 三角洲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04
8.2 三角洲的发育与类型 ----------------104
8.2.1 河口沙坝与汉道河床 ----------------104
8.2.2 三角洲的类型 ----------------105
8.2.3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106
8.3 控制三角洲发育的因素 ----------------107
8.3.1 气候 ----------------107
8.3.2 径流量与输沙量 ----------------107
8.3.3 河口水流的特征 ----------------107
8.3.4 潮汐作用 ----------------107
8.3.5 波浪作用 ----------------108
8.3.6 海流作用 ----------------108
8.4 河控三角洲 ----------------109
8.4.1 黄河三角洲 ----------------109
8.4.2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110
8.5 浪控三角洲 ----------------111
8.5.1 韩江三角洲 ----------------111
8.5.2 滦河三角洲 ----------------113
8.5.3 塞内加尔河三角洲 ----------------114
8.6 潮控三角洲 ----------------114
8.6.1 长江三角洲 ----------------115
8.6.2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 ----------------115
第九章 大陆边缘 ----------------118
9.1 大陆边缘的概念 ----------------118
9.2 大陆架 ----------------120
9.2.1 大陆架概述 ----------------121
9.2.2 大陆架的地形特征 ----------------122
9.2.3 全球陆架分布与特征 ----------------127
9.2.4 陆架沉积特征 ----------------133
9.2.5 大陆架的分类 ----------------134
9.2.6 陆架成因 ----------------139
9.3 大陆坡 ----------------140
9.3.1 大陆坡的概念 ----------------140
9.3.2 陆坡地形和构造特征 ----------------140
9.3.3 大陆坡的分类 ----------------142
9.3.4 陆坡沉积特征 ----------------142
9.3.5 陆坡成因 ----------------144
9.4 大陆隆 ----------------144
9.4.1 大陆隆的基本特征 ----------------144
9.4.2 亚马逊海底扇 ----------------145
9.4.3 孟加拉扇和印度河扇 ----------------146
第十章 浅海碳酸盐沉积与珊瑚礁 ----------------148
10.1 浅海碳酸盐组分 ----------------148
10.1.1 矿物成分 ----------------148
10.1.2 结构组分 ----------------149
10.2 滨岸碳酸盐沉积 ----------------150
10.2.1 碳酸盐潮坪沉积 ----------------150
10.2.2 碳酸盐泻湖沉积 ----------------151
10.2.3 碳酸盐海滩沉积 ----------------152
10.3 碳酸盐沉积陆架 ----------------152
10.3.1 无陆源碎屑的碳酸盐沉积陆架区 ----------------152
10.3.2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陆架 ----------------153
10.4 现代珊瑚礁 ----------------154
10.4.1 珊瑚礁的定义和分类 ----------------155
10.4.2 珊瑚礁发育的控制因素 ----------------156
10.4.3 岸礁 ----------------158
10.4.4 堤礁和环礁 ----------------160
第十一章 大洋地壳与岩石 ----------------163
11.1 大洋地壳的结构 ----------------163
11.2 大洋中脊及其岩石组成 ----------------164
11.2.1 大西洋中脊 ----------------165
11.2.2 印度洋中脊 ----------------167
11.2.3 东太平洋隆起 ----------------169
11.2.4 无震洋脊 ----------------170
11.3 大洋盆地及其岩石组成 ----------------171
11.3.1 印度洋诸洋盆 ----------------172
11.3.2 大西洋诸洋盆 ----------------172
11.3.3 太平洋诸洋盆 ----------------172
11.4 大洋中的残留陆块 ----------------172
11.4.1 洛德豪残留陆块 ----------------172
11.4.2 福克兰残留陆块 ----------------174
11.4.3 塞舌尔残留陆块 ----------------174
11.4.4 罗考尔残留陆块 ----------------174
11.4.5 杨马延残留陆块 ----------------174
11.4.6 残留陆块形成的机制和问题 ----------------175
第十二章 大洋沉积作用和沉积物性质 ----------------177
12.1 大洋沉积物的来源 ----------------177
12.1.1 陆源碎屑 ----------------177
12.1.2 海洋生物 ----------------177
12.1.3 海底风化作用 ----------------177
12.1.4 海底火山作用 ----------------178
12.1.5 宇宙物质 ----------------178
12.2 大洋沉积物组分和分类 ----------------178
12.2.1 大洋粘土矿物 ----------------178
12.2.2 钙质生物软泥和碎屑 ----------------178
12.2.3 硅质软泥 ----------------179
12.3 大洋沉积作用 ----------------179
12.3.1 垂直沉降作用 ----------------179
12.3.2 远浊流作用 ----------------180
12.3.3 底层流效应 ----------------179
12.3.4 等深流与等积岩 ----------------180
12.3.5 雾浊层效应 ----------------180
12.3.6 深海暴流 ----------------181
12.4 钙质软泥 ----------------183
12.4.1 钙质软泥基本特征 ----------------183
12.4.2 影响钙质软泥沉积因素 ----------------185
12.5 大洋粘土 ----------------186
12.6 硅质软泥 ----------------187
第十三章 陨击事件与生物灭绝 ----------------189
13.1 事件及其分类 ----------------189
13.2 陨击事件的DSDP证据 ----------------190
13.3 损击事件及其阶段划分 ----------------191
13.4 陨击事件与生物灭绝 ----------------192
13.5 陨击坑及其物质组分 ----------------193
13.5.1 陨击坑的结构 ----------------193
13.5.2 陨击坑的物质组成 ----------------193
13.5.3 储聚石油、天然气的陨击坑 ----------------194
13.6 界面粘土层 ----------------194
13.7 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194
第十四章 海洋缺氧环境 ----------------196
14.1 氧在水体中的循环 ----------------196
14.1.1 水体中氧的供应 ----------------196
14.1.2 水体中氧的消耗 ----------------196
14.2 缺氧水环境的概念 ----------------196
14.3 大型缺氧湖盆 ----------------197
14.3.1 坦葛尼喀湖和基伍湖 ----------------197
14.3.2 黑海水体缺氧环境 ----------------198
14.3.3 湖盆缺氧环境形成的原因 ----------------199
14.4 缺氧的开阔海盆 ----------------200
14.4.1 印度洋的缺氧海域 ----------------200
14.4.2 大西洋的缺氧海域 ----------------201
14.4.3 秘鲁-智利岸外的缺氧环境 ----------------201
14.4.4 华盛顿、俄勒岗和加里福尼亚岸外的少氧环境 ----------------201
14.5 缺氧环境的剖面与标志 ----------------203
14.5.1 缺氧环境剖面 ----------------203
14.5.2 缺氧环境的标志 ----------------203
14.6 上升流与缺氧环境 ----------------204
14.6.1 上升流的概念和类型 ----------------204
14.6.2 上升流的性质 ----------------204
第十五章 海洋灾害与污染及其防治 ----------------206
15.1 海洋灾害及其防御 ----------------206
15.1.1 风暴潮 ----------------206
15.1.2 海啸 ----------------207
15.1.3 灾害性海浪 ----------------207
15.1.4 海面上升,海水入侵 ----------------208
15.1.5 赤潮 ----------------209
15.1.6 海冰 ----------------209
15.1.7 海底灾害性地质因素 ----------------210
15.2 海洋污染与防治 ----------------213
15.2.1 海洋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 ----------------213
15.2.2 石油污染 ----------------213
15.2.3 重金属污染 ----------------214
15.2.4 有机物污染 ----------------215
15.2.5 放射性污染 ----------------215
第十六章 海洋矿产资源 ----------------216
16.1 多金属结核 ----------------216
16.1.1 多金属结核的基本特征 ----------------217
16.1.2 多金属结核的分类与成因 ----------------219
16.1.3 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历史与生长速率 ----------------221
16.1.4 多金属结核的资源量 ----------------222
16.2 铁锰结壳 ----------------222
16.2.1 铁锰结壳的特征 ----------------222
16.2.2 铁锰结壳的生长历史与生长速率 ----------------224
16.2.3 铁锰结壳的资源量 ----------------225
16.3 海底热液矿床 ----------------226
16.3.1 海底热液矿床的成因类型 ----------------226
16.3.2 海底热液的循环系统 ----------------228
16.4 海洋砂矿 ----------------230
16.4.1 滨海砂矿 ----------------230
16.4.2 浅海砂矿 ----------------232
16.4.3 海洋砂矿成矿控制因素 ----------------234
16.5 近海油气资源与海底煤矿 ----------------234
16.5.1 海洋石油与天然气 ----------------234
16.5.2 海底煤矿 ----------------235
16.6 滨海地下卤水 ----------------235
16.6.1 滨海相地下卤水的化学特征 ----------------235
16.6.2 滨海相地下卤水的成因 ----------------236
主要参考文献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