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行般若经,佛经名。10卷,又称《小品般若》,又称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般若道行品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后汉支来自娄迦谶译。是反笑车木服映大乘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360百科一部经,主要宣扬大乘"自性空"思想。
- 中文名称 道行般若经
- 卷数 10卷
- 别名 《小品般若》
- 解释 佛经名
基本介绍
道行般若经,佛经名。来自10卷,又称《小品般360百科若》,又称道行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般若道行品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后汉支娄迦谶译。是反映大乘佛教般若学的较早的一部经,主要宣语扬大乘"自性空"思想。
魏晋时期,大乘般若学引起了当时玄学家们的兴趣,形成研究高潮,对中国思想史和佛教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收于大正藏第八册。为现存般若经译本之最古者,共三十品。
内容阐明般若波罗蜜之法,并叙及其受持之功德。据出三藏记集卷七所收本经后记,知本经系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179)十月译出他神听念脱什副队棉,其梵本为竺朔佛所携来。
同本异译
本经之同本异译有:
一、吴·支谦之大明度经(六卷)。
二、前秦昙摩蜱与竺佛念共译之摩诃钵罗波罗蜜经抄(五卷)。
三、后秦鸠摩罗什之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
四、唐玄奘之大般若经第四分。
五、宋代施护之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
其中以支谦之译本与本经最近似,施护之译本则与现存梵文已搞杀件换怎饭八千颂般若(梵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及西藏译本,其分品完全相同。
本经于晋代以后颇为盛行,其注疏有东晋支遁之道行指归、承沿兴船谈汽年距东晋道安之道行品集异注、道行指归、竺僧敷之道行义疏,然今皆不传。[开元释顶造必西时派断雨右策教录卷十一、法经录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二、卷十三、历代三宝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