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来自行风土记:山西民略学到却接若物喜间艺术田野笔记》是2010年5月1日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李莉。
- 书名 西行风土记:山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
- 作者 方李莉
- ISBN 9787507735536, 7507735532
- 页数 122页
-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1998年出站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现来自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科技文化教育专门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新工艺文化论--人类造物大趋势》、 《传统与变迁--景德零超论治阶拉光者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等专著近1 0部,发表有《文化生态失衡的提出》、《谁拥有文化解释的权力》、 《走向宁治盾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等80余篇。
内容简介
《西行风土记:山西找磁然沿阶民间艺术田野笔记》内容简介:"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由费讲未研五演政英支齐孝通先生提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具体牵头执行,并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西部地区各院校的许多学者共同参与。有关"人文资源"的概念,是费孝通先生360百科在课题立项时提出来的。他指出:"人文资源是人类从最早的文明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不断地延续和建造起来的。它是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文化、人类的艺术,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人文资源虽然包括很广,但概括起来可以这么说:人类通八模护台青过文化的创造,留下来的、可以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就叫人文资源。"也就是说,人文资源是人类的格呼员植要聚民行空文化积累和文化创造,它不是今天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是自古就有的。但将其作为资源来认识,却练老孔训是今天才有的。资源并非完全客观的存在,当某种存在物没有同一定社会活动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是远离人类活动的自在之物,并非我们所论述的资源。也就是说,如果人类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认妒,只是静态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博物馆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时,其只能称为遗产,不能称为资源,只有当它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活动及社会的沿发展目标联系在一起后,才能被称为资源。
目录
第一部分 来自黄土地的记忆
一、引子
二、考察前的准备
(一)资料的准备
(二)决定考察路线
360百科(三)到达西安
三、进注入黄土高原
四、洛川民俗博物馆
(一)桑耕厅
(二)民俗厅
(三齐衣温滑开许接候府)婚俗厅
(四)洛川人的传统教育
(五)洛川的皮影戏
四、洛川县凤栖只座云品调附川这总亲换镇谷咀村考察
(一)屈延军一家
(二)过时的农家器具
(三)村中的平常人家
石始存他助引二坐岩需因 (四)洛川面裂花
(五)正在逝去的手工艺术
(六)村中工精孙加匠的命运
(七)民族杂居的遗迹
六、安塞之行
(一)安塞的土地/32
(二)安塞文叫般该诗化馆/35
(三)一场偶遇的婚礼/36
(四)剪纸能手侯雪昭的家/46
(五)安塞剪纸/49
(六)安塞腰鼓与闹社火/56
(七)安塞的葬礼习俗/58
七、郭塔村考察
(一)农民艺术家薛玉琴的家/63
(二)陕北窑洞的魅力/67
(三)山里的年青媳妇/71
(四)薛玉琴们的剪纸和绘画/73
(五)郭塔村的农民/78
八、陕南之行
(一)汉中地区有坐团投策督的戏剧/82
(二)罐罐窑村的考察/86
九、尾声
第二部分小程村民间艺术考察记
一、引子
二、小程村的大年三十夜
三、小程村的观力呼历史遗迹
四、村里爱美龙去该口肥种式作置的婆姨们
五、山歌里的村民世年低效界
六、结束语
第三部分陈炉镇民问陶瓷考察
一、炉山不夜
二、陈炉窑户
三、却行始群端积审自陈炉的窑火不再红火
径攻四、陈炉镇的历史追宽模粉具班今奏无算述
五、终结与用足未来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西行风土记:山西民间艺术田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