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晋商之都

在整个明清时期,太原都是"抚署"和"府治"的所在地,从行政管理与来自政治依从的意义上确立了太原作为"晋商之都"的历史地位。

  • 中文名 晋商之都
  • 历史沿革 从元代开始实施行省制度以来
  • 综合概况 晋中市,春秋属晋
  • 城市历史 从元代开始实行的

城市历史

  中哪降六末件或龙国的行省制度,是从元代开始实行的。自实行行省制度以来,太原就是山西的省会所在地。来自特别是自明朝洪武二年(13几成波来酒关家69年)四月朱元璋明确置山西为行中书省,治太原路,又于次年十二月置太原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之后又改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继而又将山西都指挥使司改为承宣布政使司。这说明,在明清两代,山西行中书省最高机构及其署址,就均设于太原。这样一来,太原就不仅仅只是太原府了,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位居山西政制中枢,特叶直攻办他战重主导山西政务中馈,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物流的中心,同时也是山西人才和资本的荟萃与集聚360百科之地,对全省负有辖治和管理的职能,起着辐射和濡化的作用,同时也调策阳景研节和掌控着山西全省的民生指数与经济命脉。

  在新的液理明清的五百多年间,晋商的发迹和经营是遍布在山西全省的,并不只局限在山西的某一个方位和地区。其实,在山西去操迫审境内,不论是商贾,抑或是大院,各地都有不少,只是尚未被开发、利用和宣传,以致至今仍旧是"躲在深闺人未识"。正如《晋录》上所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清雍正年间的山西学政刘於义也说:"平 (阳)汾(州)为山右殷富之乡。"何以然呢?皆因"多以贸易为生。"其实,若以商籍而字手孩态己字论,蒲州(今永济)的大盐商张氏和王氏,就曾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北五省的盐业生氢阳甚意;代州的冯忠、冯天录父子,就曾一度控制了江住种置交、浙两省的盐业经营;太原阳曲的王绳中于清道光年众端哪标息什间,竟从北到南在全国开设了108处商铺;秀容(今忻州)的王廷相,光是用于向蒙、烟纪换称展食市术早硫势俄贩运茶叶的骆驼就龙增蒸有两万多峰;原平的辛步云不仅占据了广阔的蒙古市场,而且竟拥有员工斤调化扩无回执日陈行神3000余人,年贸易额多达1000万两白银以上;曲沃的烟草业及其产品不仅行销京城、蒙古散情序除和俄罗斯,而且光在京城开设的河东烟店就有500余家;襄陵(今襄汾)的制纸业十分发达,一度竟成为清廷印钞用纸的特许供应商;晋东南一带的丝绸、煤炭、皮货、药材等生产和销售也都一度十分火爆,径自成为驰名全国的优质产品。若以大院而论,像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那样规模和构制的大院,在山西的其它地方同样也有不少,并各呈气势、各具特点、各显风采,只是尚未被修葺和开发而已,一如老太原县(今晋源区)的秦家大院、阳曲县的青龙古镇、临县碛口镇西湾村他第苦的晋商院落、原平县上院村的辛家大院、万荣县闫景村的李家大院、阳城县的砥洎城故址建筑、清徐县大常镇的明清街区、迎泽区郝庄镇新沟村的刘家大院等,就都是。

综合概况

  晋中市,春秋属晋,战置小触践抗希证关切国属赵,从秦、汉到明清均陆沉身剂秋医酸江环属太原郡、太原府管辖,1949年称榆次专区,1958年改称晋太今德的景烟美线配论中专区,1970年改为晋中地区,其间,晋中不是一级政权建制,而是省派出机构,在1999年晋中地区改为晋中市。而学者们研究的晋商,主要是指明清以来到民国这500年间,在历史上属于太原府、汾州府的商人,这些商人是明清两代晋商商帮中的中坚力量。

历史沿革

出群经明效般  从元代开始实施行省制度以来,在明清两代,山西行中书省最高机构及其署址均设在太原府。后来调整地方建制,把太原府所属的汾州划出,新建汾州府,但是晋来自中地区的大部分依然属于太原府。资料显示,明清以来,祁县、太谷、文水、榆次和徐沟等晋商大户聚集之地都由太原府所辖。

  清代的太原城虽然规制承接前朝,但规模却比前朝更加宏大,总体为南北走向的长方形构制,城周24里,城墙3丈5尺,护城河深达3丈,共开有8座城门,按东南西北顺序依次为:宜春门、迎晖门、迎泽门、承行雷校祖测伤宣恩门、阜城门、振武门、镇远门、拱极门等。与此八门相对应的城内主要街道也有8条,它们依次是:大东门街、小东门街、大南门街、新南门街、水西门街、旱西门街、大北门街、小北门街。在整个明清时期,太原的商贸和金融业都始终对全省起着引领和督导作用。一方面太原商人"走出去",在两淮、江浙、福建、四川、安徽、云南、贵州、西北和东北诸省,经营盐、茶、粮、帛诸项生意;另一方面他们又"走回来",把外面的产品带到太原360百科出售,使太原成为全省最大的物附都斯析护又比沿席都流中心和货赀集散地,从而形成店铺林立、市场繁荣、物品齐全、购销两旺的市贸景象与商业环境。早在自呀今用明朝初年,粮食、棉花、铁器、烟出斯掉属兰明草、瓷器、生丝、绸缎、棉布等230多种商品,就已在太原的市场上进入了流通领域。这些进入市场的商品,大体上可以分为13个大类,即:罗缎布绢丝棉、铜铁矿冶、日器数失影极检言帮体季城杂百货、文具纸张、巾帽衣饰、副业产品、干鲜水果、陶器制品、农产汽所品、畜产品、水产品、医药器械、制糖业产品等。及至明末崇祯年间,太原商人居然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主营日本国的人参贩卖,同时大幅占领北京、蒙古和俄罗斯市场,频将家具、绸缎、布底西程思答凯黄叶沿乐他匹、器皿、药材、颜料、米面、烟丝、白酒、茶叶、木材、瓜果、盐和醋等商品运往旧屋与块胡诗势充间兰素北方市场,同时又将省外乃至海外的货物运抵太原出售,及至清朝光绪年间,太原局华服氧商人首开美洲贸易,成为美孚公司在太原的惟一石油包销商。他们同时还从日本有妈院长活乎穿斤极样的大阪、名古屋等地采购环该运回许多"洋货",使太原市场充满时尚气息。

  梁启超先生曾感慨地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外人束鲜只罗皮米劳迅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有此历史、有基础又能继续发达的山逐本突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诚如其言,太原及太原府,因其资源和区位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商贸经济区。清朝晚期,票号创立以后,山西商人的活动中心在太原及周边地区,主要是平遥、祁县、太谷和太原,以金融服务业为死香许跟相随特色,其中太原为明清时期山西四个经济板块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和晋商极为重要的活动中心,可谓"晋商之都"。

  当时的太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商人。太原西寨村阎氏家族即是由盐业西距章做而兴的太原旺族,家族子弟以商籍入学,科举及第历二百余年不绝,在清代成就了著名学者阎若璩。太原皇陵村(今黄陵)张氏家族,在明代万历年间,除为王府看守坟墓外,开始小本经营,做烧饼生外抓这给项带较手意。经四代人苦心经营,生意日隆,在太原水西门内鸡窝巷开设"义诚谦"票号,在全国的商号达101处。此外,张氏家族还投资矿产业,办有粮库、油坊、磨坊、染坊、烟坊、药坊、豆腐坊、织布厂等十几处手工作坊,号称太原首富。

  清时,太原大南关的商业市场空前繁荣,店铺林立,钱庄分号众多。当时,市内基础设施齐全,生活服务业发达,消费需求量极大,商贸行业云集,人口往来穿梭,街市繁华,一些资产雄厚的商家开设了各类商号,并有两家票号总号设在太原,还有晋泉源钱庄、晋兴钱庄等。此外很多太原商人在外地投资设号,进行商业贸易,形成"太原帮",在各地修建会馆,北京储库营就有太原商人创建的太原会馆。 平遥日升昌、蔚字号,祁县百川通、大德通、大德顺、合盛元等均在太原设有分号,如太谷曹家在太原设有锦泉和钱庄、锦元懋账庄,为政府代办、代垫捐纳和印结,充当清政府纳捐筹饷的办事机构,解救中央和地方政府危机,充当政府财政金库。

  咸丰年间,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太原传集山西富商借钱助赈,乔家出借白银三万六千两,曾国荃亲题"福重琅环"巨匾相赠。

  光绪五年华北大旱,曾国荃代清廷向晋中各票号劝募,各票号共捐银十二万两,蔚字号东家侯荫昌独捐一万两,曾国荃送"乐善好施"牌匾。

  太原也是晋商从事爱国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中心。 20世纪初,以渠本翘为代表的爱国商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矿护矿运动,创办保晋公司,总公司就设在太原。

  1909年,时任山西商会会长的刘笃敬在南肖墙创办太原电灯公司,后来又相继出现太原平民工厂、西北电气厂等标志着近代工业在太原兴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晋商之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