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追忆了在来自上海历史上曾经建造过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而消失的建筑:寺庙、园林建筑,行政建筑,洋行、银行建筑,商业建筑,
- 书名 消逝的上海老建筑
- ISBN 9787560823669,7560823661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作者简介
娄承浩,1945年7月生,浙江绍兴人。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档案主任、副研究馆谓皇安刻席刘什到必剧管员,上海市档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档案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教善系井庆沙办亲值层及超高层建设设计与施工》系列丛书建筑设计篇编辑委员会委员。
1982年以来,先后发表档案专业和建筑专业方面笑例还地防提林百圆底的学术文章132篇,参与或合著的著作有《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上海建筑指南》、《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等7本书。
内容简介
政建筑,社团、俱乐部建筑,文化、医院建筑来自,礼堂、娱乐建筑,体育建筑,教育建筑,住宅建筑,纪念建筑。
媒体评论
前言
建筑是人们基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可以引来自出一段历史--反映当时当聚策儿怕流线益光地社会的人文和
经济、文化、科技的历史。
上海自宋代开始设镇,江360百科南水乡河流纵横交错,农民沿河在高坡地建筑村落。由于农村集市和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村民集中区逐步形成街巷,青浦、松江一带至今还可以见到不少历史的遗伟下严迹。由于地壳的变化以及长江水流泥沙的冲积,土地逐渐向东伸展,又形成了一批如法华镇、龙华镇、真如镇等新城镇;元代青龙港衰落,海上船只不再从吴淞江直上青龙镇,改道南下停靠上海浦西岸,十六铺一带形成新的居民打留院完热众回点和南北货物集散地。元代十四年(1277年)政府在这空染物米质根抓培里设立管理中外商船贸易征税的市构领跟设舶司,建筑鳞次栉比,人口达1O万有余,一跃成为"东南之都会"。圆通正练上海县治设立后,更促进了上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至明代洪武年间(1368-1 398年),全县人口达53万钟汉余人,蔚然成为"东南名邑"。
明代上海屡遭倭寇的海上入侵,骚乱抢掠,百姓呼吁朝廷筹筑城垣防御入侵,嘉靖三十二
年(1553年)修筑城墙。城垣的建造使百姓安居乐业,城内的经济日趋繁荣;寺庙、学堂、书院、茶楼庆苗喜酸者、酒肆遍布大街小巷;民宅和店铺连成的街巷有60余条,富豪绅士也纷纷在城内建造私
家园林。
上海从一害兵个东海海滨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江南名邑,主要的标志是建筑。上海历代的传统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在香火旺盛的年代常常发生火灾,许多建筑在熊熊大火之中化为灰烬。清者案米任到候句否朝围剿太平天国起义军,又使一大单剧丝厚具丝量友讲教新批建筑毁于炮火之中。那些原来应当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的消械陆呢失,损害了城市的功能,损害了城市的形象,损害了城市的历史,这是城市资源的巨大损失。
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事发住连续神断外国殖民势力的渗入,西方建筑也随之而来,教堂、领事馆、洋行、捕庆杂祖房和花园住宅等大批兴建,又给上海传统的中国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县城老城厢衰落了点。租界形成后,原来乡村土地被早伟记营段类滑一片片圈为建筑用地。填浜筑爱纪起三氢即换路,将一幢幢原有的中国建筑拆除。外国人最初在上海建造的房屋都比较简单--平面规则,券廊式样,下层为会客和办公,上层为卧室,房前周围都有很大空地开辟庭园,种植树木花草,有着浓厚的异国情调,不少房屋是外国建筑图纸的翻版。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租界地皮价格的上涨,建筑开始向高处发展。这个时期,西方建筑技术迅速地传入上海,钢筋混凝土构件与砖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工字钢梁柱外包混凝土的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替代了砖石券柱结构。外
滩附近原来一批二三层的建筑,在这个时期都纷纷翻建成为五六层的建筑。
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建筑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正是这种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上海的建筑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1934年建成的国际饭店,地下两层,地上22层,建筑地上高度为83.8米,是当时远东最高的建筑。1923年建成的汇丰银行耗资巨大,设计施工精良,装饰豪华精致,曾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但是,历史不能替代,只能延续。在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适当地保留各个时期代表建筑也是必要的。幸运的是,上海有些老建筑在夹缝中求生被保留了下来,随着时问的推移,其历史价值越来越显示出来。
战争是最残酷的,不仅夺走了数以万计的无辜民众的生命,而且摧毁了一大批建筑。日本帝国主义1932年1月28日挑起的"一·二八"战争,轰炸、炮击闸北宝山路、虬江路、宝兴路、横浜路、天通庵路、青云路和江湾、吴淞、庙行等地区,使一大批建筑顷刻间成为瓦砾,遍地是疮痍,满目是焦土。全市597家工厂、12915家商店遭到战火的破坏,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顷刻化为灰烬。同济大学、上海法学院等七所高校,市北中学、昊淞中学等12所中学,尚文小学等24所小学全部被炸。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发动"八·一三"事变,狂轰滥炸工厂、学校、医院和城镇,虹口、闸北、杨树浦、南市等地区一片火海。战争中全市1000余家工厂遭严重破坏、905家工厂被完全摧毁(其中有3l家棉纺厂、18家卷烟厂、30家缫丝厂被炸毁),工业损失达8亿元(旧法币)。暨南、同济、复旦等大学校舍也遭日军炮火击毁,闸北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被日军炮轰,北火车站被日本飞机投弹轰炸。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发动的两次战争,全市总损失达45亿元(旧法币),战争浩劫给上海城市带来巨大的创伤。
……
目录
各国建筑在上海最早的汇集地--外滩 商铺鳞次栉比的南京东路洋泾浜两岸的建筑杂乱无章的苏州河棚户集聚的肇嘉浜寺庙 园林建筑 虹庙 六三花园 新城隍庙 张园 爱俪园 外滩公园 兆丰公园行政建筑 南市马路工程局 工部局总巡捕房 工部局市政厅 江海北关 法租界公董局 法国领事馆 德国领事馆 美国领事馆洋行 银行建筑 沙逊洋行 老怡和洋行 老汇丰银行 旗昌洋行 德华解行商业建筑 福利公司 一品香旅社 鸿运楼 杏花楼 凯福饭店 三角地菜场市政建筑 上海煤气公司 江西路自来水塔 上海北火车站 德国邮政局社团 俱乐部建筑 德国总会 上海德侨活动中心 法国总会 斜侨总会 日本人俱乐部 钱业会馆 上海市商会 四明公所 德国新福音教堂 西本愿寺上海别院文化 医院建造 时报馆 商务印书馆 东方图书馆 早期仁济医院 公济医院 宝隆医院 宏仁医院礼堂 娱乐建筑 上海跑马总会 逸园跑狗场 回力球场 早期大世界 新世界北楼 易安居茶楼 新华电影院 嵩山电影院 奥迪安大戏院 老大光明大戏院 大众剧场 瑞金剧场 上海杂技场 大上海电影院 和平电影院 上海歌剧院小剧场 锦江小礼堂体育建筑 上海市风雨操场 上海市跳伞塔 虹口体育场教育建筑 格致中学 比乐中学 淮海中学住宅建筑 托益住宅 英国汇丰银行大班住宅 西斯文里 张家宅民房纪念建筑 大自鸣钟 欧战和平纪念碑 赫德纪念像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