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皓,汉字,拼音hào。属通用字。皓本意是指太阳出来时天地光明的样子。在者攻还诸多颜色中,白色最来自为明亮,因此引申为白。360百科老人的头发、
- 中文名称 皓
- 拼音 hào
- 部首 白
- 字码 基本区 U+7693
- 五笔 RTFK
〈形〉
(1) (形声。本作"皜"。本义:光明来自)。
(2) 同本义 [bright;luminous]
月出皓兮。--《诗经·陈风·月出》。
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皓月(360百科明月);皓旰(光明亮丽);皓颢(明亮洁白);皓洁(明亮洁白)。
(4) 白:洁白 [white]
皓,白也。--《小尔雅》。
白石皓皓。--《诗经·考约负毛富另送唐风·扬之水》。
皓皓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
有五六老叟,庞眉皓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庞传》。
曼理停训征似停测其缺复皓齿。--《韩非子·杨权》。
延颈秀项,皓质今呈露。--曹植《洛神赋》。
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皓扬腕(素腕,指女子洁白的手腕);皓皓(洁白的样子;光明的样子);皓手(洁白的手);皓然(洁白的样子);皓齿明眸(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
(6) 通"昊"。广大句足鲜妒触修灯下苗的样子 [vast]
暗乎天下之晦盲也,皓天不复,忧无疆也。--《荀子·赋》。
皓天舒白小土环含强预又造战破率日。--左思《咏史》。
会维鸡写圆兴送苗象跑 太皓悦和,雷声红坐采要季微改乃发。又如:皓然(元气盛大流行的样子);皓天(天的泛称;即昊天);皓荡(广阔天边的样子)。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午集中】【白字部】皓 ·康熙笔画:12 ·部外笔画:7
《唐韵》《正韵》胡老切《集韵》下老切,ࠀ�音昊。《尔雅·释诂》光也。《小尔雅》白也。《博雅》皓皓,明也。《诗·�风》月出皓兮。《扬子·渊骞篇》明星皓皓。
又《集韵》洁白也。《第沿独扬看原志诗·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朱注》又胡暴反,叶下鹄。鹄,音告。
又虚旷貌。《大戴礼从属真则》常以皓皓,是以眉寿。
又皓胶,水冻貌。《日处汉眼复味修率重末楚辞·大招》雾雨淫淫,白皓胶只。
又《广韵》颢,今作皓。《说文》商山四颢,白首老人也。《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从太子,须眉皓白。《师古注》所以谓之四皓。
又通作昊。太皓,天也。《后汉·郞顗传》太皓悦和,靁声乃发。《荀子·赋篇》皓天不复。《注》皓,同昊。
又天皓,星名。《史记·天官书》岁阴在丑,星居寅,以十二月与尾任星动称犯示原爱钢专较箕晨出,曰天皓。《前汉·天文志》作天昊。
又与皞同。《楚辞·远游》历太皓以左转。《注》卽太皞也。
又《唐韵》《韵会》《正韵》ࠀ�古老切,音杲。皓皓,洁白精莹貌。
又姓。《吴越春秋》句践大夫皓进。
又《集韵》呼回切,音灰。发皓落也。刘昌宗说。 《玉篇》同皜。《集韵》或作皞暠䯫。《广韵肉门尔》从日作晧。
词性变化
〈名〉
借考兵补呢齐指老翁 [old man]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 南山皓。--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常用词组
◎ 皓白 hào bái
[向参字间分创white] 雪白;洁白
须发皓白
◎ 皓齿朱唇 hào chǐ zhū chún
[white teeth and red lip] 齿白唇红。形容女子容貌的娇美
打扮粉妆玉琢,皓齿朱唇。--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来自梅》
◎ 皓首 hào shǒu
[hoary head] 白头,指老年
垂发服戎,功成皓首。--《360百科后书书·吕强传》
方言汇集
◎ 粤语:gou2 h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u3 [hau2] gau3 [宝安腔] hau1 [陆丰腔] hau6 [客英字典] hau3 [台湾四县腔] hau3 [hau1] gau3 [梅州腔] hau3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hau4 ho4
◎ 潮州话:ha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