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浩书朱巨乙细万架可轻金或别川告身》是2002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浩。
- 书名 徐浩书朱巨川告身
- 作者 徐浩
- ISBN 9787806723050、7806723056
- 页数 18页
-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内容简介
徐浩书法"笔法圆劲,意致娴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温然、苍然,盖既优以裕,大而能化者也。"从渊源上推究,徐浩《朱巨川告身》明显的留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痕迹,这同唐代崇尚王书的风尚是相吻合的。对于徐浩的《朱巨川告身》书及特点最概括地阐述莫过于四个字--"雄"、"工"、"健"、"丰"。
从总体上来说,唐代的书法还是传开确集既州失送读术如承着王氏的书风,严整端秀、温润肃穆的表现样式主导着这一历史时期的审美趋势。徐浩的书法也不例外。此帖用笔圆浑朴茂,气机流畅,字态端方谨严而情趣时现,足见徐浩"八体皆备、草隶尤精"深厚的基本功。徐浩,字表烈石吧另拿鱼象十季海,越州人,人称"徐会稽"。徐浩工行楷书,此《朱论功调距效那兴巨川告身》传是其于大历三年八月书,白麻纸本,"纵八寸、横五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此做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徐浩书法的主要特点是端庄秀逸、温和淳厚。《朱巨川告身》比较鲜来自明的体现了徐浩书法的艺术360百科特征。虽然徐浩的书法最终没能像颜氏那样具有开创意义上的革新,但他书作中展示的线条圆浑、形体宽博、结构稳当的乡拿破联均衡之美,分明与颜真卿的书法有异曲同工之意。
媒体评论
《徐浩书朱巨川告身》简介
唐代的书法从总体上来说,还是承传着王氏一路的书风,严整端秀、温润肃穆的表现样式主导着这一历史哪气提时期的审美趋势。徐浩的书法也不例外。
徐浩(七○三-七章练官承及照宜八二),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肃宗时曾任中书舍人,后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封会稽郡公,人称『徐会稽气徐浩工行楷书,此《朱巨妒究川告身》传是其于大历三年(七六八)八月书,白麻纸本,『纵八寸、横五封走千清缺容操境尺七寸。三十行,二百三十七字』(《石渠宝笈》)。此作曾经宋绍刻置文兴、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元鲜于枢、张斯立,明韩世能,清冯铨、梁清标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端庄秀逸、温和敦厚是徐挥运更刚浩书法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源自其不俗的人格。正十货兰如宋代米芾《海岳书评》所说:『徐浩如蕴德之人,动容温厚,举止端正,敦尚名节,体气纯白。』而《朱巨川告身》正是比较鲜明地体现了徐浩书法艺术的特征。对于这一点明詹景凤在《东图玄览编》也说:徐浩书法『笔法圆劲,意致闲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温有是向静未连然、苍然,盖既优以裕,大而能化者也』。
此帖用笔圆浑朴茂,气机流畅,字态端方谨严而情趣时现,足见徐氏『吸顶钱功副面八体皆备、草隶尤精』深厚的基本跳身委图功。从渊源上推究,此书明显地留有王羲之《兰亭序》的痕迹,这同唐代崇尚王书的风尚是相吻合的。
徐浩与颜真卿生活在同一时期,徐比颜早生六年,早逝三年,生前曾互敬互重,友善相待。应当承认,两人在艺术追求上也互有影响。尽管徐氏的书法最终没能像颜氏那样具有开创意义上两似船跑的革新,成为整个书法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他书作中所展示的活圆紧屋刑那种线条圆浑、形体宽博、结构稳当的均衡之美,分明与颜真卿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氏书法为颜真卿书法的革新作了充分的铺垫。
既出济联音孙马纸介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云:『《巨川官告》是书雄,健举陈追势并工。悟入指尖有炉冶,转毫犹憾墨痕丰。』其中『雄』、『健』、『工』孩义期井、『丰』四个字,是对徐浩《朱巨川告身》书迹特点最概括的阐述。
张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