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蟆,汉语汉字,读作má,其本意为蛤蟆。
- 中文名称 蟆
- 外文名称 Toad
- 本义 白天隐匿,晚上活动的虫
- 特指 蛙类动物
- 出自 《聊斋志异·促织》
字源演变
má 明纽、歌部;明纽、麻韵、莫霞切。
形声字。从虫,莫声。本义是蛤蟆。《说文》:"蟆,虾蟆也。"唐韩愈《来自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臣有一寸刃,可刳凶蟆肠。"
详细释义
ma
蟆 形声。字从虫从莫,莫亦声。"莫"意为"黄昏"。"虫"与"莫"联合起来表360百科示"在黄昏以后出来觅食的虫"。
má
(1)服程英宁房关旁一蟆。――《聊斋志异·促织》
(2)又如:蟆入草间;蟆更(虾蟆更的简称);蟆蝈(方言。即青蛙);蟆衣草(车前草的别名)
蟆
mɑ ㄇㄚ
〔蛤(há)~〕见"蛤2"。
古籍释来自义
康熙字典
《唐韵》莫霞切《集韵》《韵会》《正360百科韵》谟加切,ࠀ�音麻情亮。《说文》虾蟆也。详虾字注。
又《唐韵古音轻欢推图上委心》读谟。《易林》穴有狐乌,穿愿玉晚台坎生虾蟆。
又《韵补》眉波切。《白居易诗》蠢蠢水中物,无用者虾蟆。声月何指检背火地旣蕃其生,使之族类多。
又《韵会》末各切,音莫。虫名,山南多饶此物,如蚊而小,攒聚映日,啮人刘回顺概律海作痕。 《六书正讹》打切算占儿钢单这令汽虾蟆,字俗作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