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柴立梅

柴立梅,祖籍安徽寿县。权品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先后从事了宣传、教未万操美段吧学、编辑工作。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书协会员 ,安徽省书协第四、第五届理事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安徽省女书协副主席,蚌埠书协副主席,来自蚌埠市女书画家协会首任会长  。先后出版了随笔《梅斋清吟》《梅斋夜话》,书画集《柴立梅的视界》 。

  • 中文名称 柴立梅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职业 副主席
  • 主要成就 安徽省第二届青年"十佳"书家等

人物简介

 故刻研球造哥存红跑如数 柴立梅,祖籍安徽寿县。1964年12月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先后从事了宣传、教学、编辑工作。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思部联院细百议孔套远院研究生院访问学者。职业书法判距秋叫她育所然己站武家。

人物经历

  柴立梅,祖籍安徽寿县。1964首强年12月出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先后从事了宣传、教学、编辑工作。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来自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360百科生院访问学者。职业书法家。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 ,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省散力终祖为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女书协副主席,蚌埠书协副主席

  作品及文章散见于各专采色括须业报刊。曾应邀赴日本、韩国、泰国等地举办联展并进行交流访问活动。

艺术成就

  参加活动情况:

  1987年3月,行书作品《爱莲说》价操特责解频或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首届中日妇这少判菜把县率女书法交流展";

  2000年10月,参加安徽省群文系统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获得一等奖;

影像记录

  2002年10月,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2002年11月,入选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等部门举办的"北京城建杯"村陆使计弱全国职工书法美术作品展;

  2002年12月,书法作品参加很龙继新选县蒸皇获文《书法报》"黄鹤奖"书法篆刻大赛,获优秀奖;

  2003年8月,入展中国来自书协举办的"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

  2003年8月,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行草书法大展";

  2003年11月,参加安徽省文化厅"群星奖"安徽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获得二等奖;

  2003年12月,入展《书法导报》创刊15周年"全国百名书家写《兰亭》"活动,入编《全国百名书家写兰亭作品集》;

  2004年11月,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佳作奖;

  2004年11月,入展《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

  2005年3月,书法作品刊登于《中国文化报》翰墨风华专版美术周刊版;

  2006年2月,参加安徽省青联、安360百科徽省青年书协主办评选活动,获得安徽省第二届"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

  2006年9月,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2006年9月,参加《书法》杂志社评选活动,入围2006年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

  2006年10月,作品入选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举办首届扇面书法展;

  20城口待和满离学玉06年10月,作品入选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组委校农首信参识打会举办首届手卷书法展;

  2006年12月,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首届草书大展";

  2008年1月24日,参加中国书协在梅地亚举行的新春联谊会,并与李维康、耿其昌、孙毓敏、姜昆、阎维文等著名演员同台演出;

  2008年,积极参与捐赠作品和款项活动,支持安徽希望工程事业、支持四川、玉树灾区人民;

  2008年,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千人千作展";

  2009年2月,策划"淮上之春京剧盛典",并与安徽徽京剧院联袂演出京剧《遇皇后》《打龙袍》剧目;

  2009年4月,艺术随笔《梅斋清吟》,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98-1276-2;

  参加2009年度《书法报》"兰亭诸子"评选活动,荣获提名奖;

  2009年9月,参加《中国书画报》举办的"新中国六十华诞全国名家书画篆刻大展";

  2010年9亚每沿苦处月25日,在安徽蚌埠举办《柴久程损阿脚市皮序粒细始立梅书法展》;

  2氧异倍续去圆列画010年10月1日,艺术随笔《那双手不地洗…》,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文艺版;

  2010年11月,书画集《柴立梅的视界》,由中国民族艺术摄影出版社出版(ISBN978-7-5122-0087-6);

  2010年12月6日,徐州市文联主办,在李可染艺术馆举办了《柴立梅书法展》;

  2011年5月28日,参加江苏盐城举办的"全国首届手卷展暨名殖编源历口宣粉够家邀请展";

  2012年7香杨复径月,受邀参加北师大举办的"第四届启功书法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圆美》文章;

  2012年8月中旬,以副秘书长身份随中国书画世界行代表团赴新马泰参加艺术交流活氢三动;

  2014年4月,技头成三笔效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中国文学艺术案致约烧之雷田配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功德天品----全国书法名家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捐赠搞阶周唱书法作品展";

  2014年9月,艺术随笔《梅斋夜话》,由中国民族艺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2015年5月,策划"艺苑结做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4级美术学系访问学者结业汇报作品展并组织实施等活动。

名家评价

  质朴、清纯、隽秀--读柴立梅散文

  雷抒雁(著名作家、诗人)

  认识柴立梅,算得上是一段传奇。

  一九八七年春天,我和夫人赴皖探亲返京,从蚌埠上火车,巧遇一位女子同时登车赴京,随另俩人同于上中下铺。闲谈中,得知那姑娘是位书法爱好者,是去参加"首届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也许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重要的活动,姑娘十分亢奋,恰好车上寂寥,大家便天空海阔地聊起来。我平日善于写作和编务,乐于与作者聊起文字之事,这一路自然说了不少话。但年隔月疏,具体谈些什么,也多不记得了,说一些刻苦努力,争取成功之类的鼓励话应是难免的。姑娘的名字却始终记得:柴立梅。

  一别就是二十年,期间也到过几回蚌埠,遗憾的是当时未问起姑娘的电话和住址。想想世事苍茫,许多事也许就此淡出记忆。相识于江湖,亦相忘于江湖。

  孰料忽一日,有一封从蚌埠寄来的信件,几经辗转,到了我手中。因为,我工作多次变动,早离开了二十年前的单位,拆信一看,"柴立梅"三个字立即映入眼帘,勾起了往事回忆。

  二十年,一个姑娘变成少妇,一个书法爱好者至今仍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这真是可贵。

  此后,我读了柴立梅不少书法作品。很爱看她的小楷,行书,看得出是下过功夫的,不像一些书法家信笔写来,无规无矩,令人眼花缭乱,不忍读。在那字里行间,柴立梅又渗透着一种女性的隽秀与清淡,彰显出自己的个性色彩。

  几年来,习书之余,柴立梅又写了不少散文与随笔,今次,将其荟集一册,实在难得。

  书法与文章相异,一种在形,一种在意,但俱是人心性体现。故有"文如其人"、"书如其人"之论。柴立梅的文章,多是随意之作。许多日常事,身边事,信手拈来,落笔成文,保持着事件的鲜活模样,且不雕不琢。不刻意造景赋情,文字质朴,纯情,读来一如清风溪流,荡入肺腑。这种不经意而成佳作,应是文章中的至品。

  我为柴立梅所取得的笔墨与文字成就而喜悦。能想见她日日笔耕砚耘的辛劳,这是一切成果之因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她永远保持她的风格:质朴、清纯、隽秀。

  二00七年十月七日于北京

  热爱传统艺术的人----柴立梅

  陈新亚

  柴立梅是一个非常热爱传统艺术的人。正如她说的,"书法、绘画、篆刻、戏曲、文学、音乐,艺术滋养着我,让我充满着愉悦。"尤其是近几年,于报刊总能看到她的文字与笔墨。曾收到好几种她的书法作品集、生活随笔集等,还常看到她参与京剧演出的报道,让人感到其精力的无比充沛,及其生活于艺术中的无比愉悦,令人欣羡。

  柴立梅的书法,涉及的书体也广,于甲骨大篆、简牍隶书、行楷、草书等,都曾有用心,但作品较多以行草面世,应是她用功较多的书体。

  用笔振迅劲爽,是其本色,不落于女儿娇柔;即使临习钟繇小楷书,也是以劲爽出之。小行草书中,落笔的敲击与斩切,每每表现出一份果敢。其草书一个明显特色是笔锋紧而构字松,看去感到其书写时的思绪既冷峭又活络。可见她笔下经验不薄,颇能信手,心气亦较近于自然。其草书体构之松活不拘,有时仿佛明代的杨维桢,似乎含有一种自觉不自觉的纵狂。她的另一种款式,即行楷中偶出一二草字的写法,如陆柬之书《文赋》,节奏清新灵动,效果亦佳。

  在作品章法上,纵不失态,松而不脱,一张一弛,动静相生。即使作楷书,也毫不板刻,韵律感甚好。或许这与她长期唱京戏,谙于调气行腔有关吧。总之,柴立梅很善于学习与借鉴运用前人的、别人艺事的好处。

  当然,就我一己之见,未尽善处也有。如毛笔锋杪的变化丰富性还可以足之,草书笔线的圆韧温润度,亦可多注意料理;而作者的精力似乎也可以更集中于行草书中,不必过于兼理诸体,以免无谓损耗心神也。

  读柴立梅诸随笔,感觉她很善于自觉省悟,于学戏、学书,于办展、出书,以至与人交往、应对家务,皆能适时三省焉。这是一种极好的素质,对从事艺术者尤为重要。或许,随着岁月的增长,她会渐渐删繁就简,将目下之众多热爱沉淀沉淀,打成捆,做成桩,铺垫一个宽阔基础,将书法架上去;再用篆书楷书印章作铆焊,将行草堆高,堆高……

作品赏析

柴立梅作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柴立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