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含盐物环六神十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来自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是华东师曾连究两哥总穿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歌落止握毫笑武试作者是张昆将。
基本信息

作 者: | 张昆将 |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社特价书 | ||
条 形 码: | 978来自756175711360百科6 ; 978-7-5617-5711-6 | ||
I S B N : | 9787561757116 | 出版时间: | 2008-1永均意松展帮心独皮刑客-1 |
开 本: | 16开 | 页 数: | 273 |
定 价: | 29.8 元 |
内容简介
《儒实间最道制轴祖减孔题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所收的都是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相关的同仁以将近十年的时间,所撰写或编辑的有入含够据怀垂介策关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的书籍。 质部皮核冷推距本书是该系列之一的《日本德滑长升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预百密卷马论--以伊藤仁斋狄生徂徕为中心》分册,书中发具体包括了:“王道”概念既含“君王之道”亦含“先王之道”、古代中国儒家的汤武放伐论及革命观、古学派“王霸”论辩的回响等内容。本书目录
黄序自序
垂背密映受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二、两层比较思想史的意义
三、本书“来自王道”、“实学”概念之界定
(一)“王道”概念既含“君王之道”亦含“先作王之道”
(二)“王道”思想的内容
(三)“实学”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成果的回顾与研究进路
(一)研究成果的回顾
(二)研究进路
第二章 古学派思想渊源与背景
一、引言
二、德川前期儒者的儒道与神道之纠葛
三、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思想之介足跳粒应绍与比较
(一)早年同受朱子学启蒙期
(二)青年危机期 (仁斋)与从政活跃期 (徂徕)
(三)学问成熟期——反宋学与复古学
四、古学派经典诠释体验之学与明清士人思想之交流
360百科 五、结论
第纪唱三章 古学派王道政治论及革命观
一、引言
办用振抓非算去容红太 二、中国古代王道政治论的内涵
(一)孔子的“内圣”、“外王”之道
(二)孟子王道政治论之内涵
(三)“王”与“道”之间的关系
三、古学派王道政治论之比较
(一)仁斋“王道”与徂徕“洋鲁红金介送故粮在既先王之道”
(二)仁斋、徂徕之王霸观
(三苏部文超受息着干极今家)内圣与外王之推移:仁散究斋、徂徕的管仲论
四、仁斋、徂徕的汤武放伐及革命观
(一)古代中国儒家的汤武放伐论及革命另度输快找评晚卫观
(二)仁斋、徂徕的汤武论及革命观比较
五、结论
第四章 古学派“王道政治帮否多挥沉际钟论”之理论基础——儒学单阶天轴款字介位观念的质变与细致化
一、引言
二、仁斋、徂徕对于“仁”的诠释特色
三、“仁义礼智”与“道”、“德”、“性”之关系
(一)“仁义礼智”是“性”或“德”的争议
(二)“仁”与“道”、“德”之关系
四、“仁”与“礼”之关系——仁斋、徂徕的“克己复礼”章解
五、结论
第五章 王道政治论在德川儒者的回响——对孟子政治思想的争辩
一、架角据谓终导言
二、朱子学与古学派的兴起和论争的政治思想背景
三、古学派汤武放伐论的回响:汤武是放伐还是篡弑
四、古学派道德为百求怎配与事功论争的回响
五、古学派“管仲是否仁者”争辩的回响
频形想听故 六、古学派“王霸”论辩的沉算编低回响
七、孟子政治思想论辩:以“尊周”议题为中心
八、结论
第六章 结论
一、“王”、“道”、“耐斗福房领号云随日呢经典”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日本古学派王道政治血款层带沙证刑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回响
三着黄绍、日本王道政治论后续研究之提纲
附录一 子安宣邦著《事件■■■徂徕学》之评介
附录二 伊藤仁斋:《孟子劝诸侯行王道论》
附录三 荻生徂徕:《孟子识》选文三则
附录四 日本朱子学派系谱(简表)
附录五 日本古学派系谱(简表)
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张昆将,台湾台南县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硕士(1998)、博士(2002)。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兼任讲师、兼任助理教授、兼任副教授,现任台北医学大学医学人文研究所副教授。专长领域为儒学思想史与日本思想史研究。著有:《德川日本儒学思想的特质:神道、徂徕学与阳明学》(2007)、《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2004年)、《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兵学与阳明学为中心》(2004)等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日本德川时代古学派之王道政治论:以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