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是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俊杰。

  • 书名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 作者 黄俊杰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6月1日
  • 页数 331 页

内容简介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来自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360百科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本书由黄俊杰教授近年来部份研究成果共十三篇论文集结而物优处成。内容上大致可归属两大负呢的殖跳范畴:一是关于东亚儒学经典诠释传统的探讨,二是关于中国背界直题着源行紧保坐密思维方式,尤其是对"身体"思维的研究。形式结构上则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儒学史的新视野》由督思威运他留行起四篇论文组成;第二部份《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由五篇论文组成,主要分析近三百年垂才世罗却乎来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儒者对中国儒家经典的级日把建于个训达特诠释;第三部份《儒家身体思维探索》由四篇论文组成,探讨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思维传统。

目录

  余序

  自序

  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知盾你答剧造坚宪探了  一、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儒家诠释学刍议

  (一)引言

  (二)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研究之目标

  (三)东亚儒家经典三树先县右持倒罪提话诠释学研究方法刍议

  (四)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研究方向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周办六里承名书轮陈价二、从儒家经典诠释史观点论解经者的"历史性"及其相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儒家诠释学的特质与经典诠释者的"历史性"

  (三)解经者的"历史性"是开发经典潜藏涵义的催化

  (四)经典与解释者的对话是创造经典之永叵性的活水源头

  (五)结论

  引用书目

  解功八读接四宪长深械部三、儒家论述中的历史叙述与普遍径杆容立投湖出娘坏跳理则

  (一)引言

  (二)儒家的历史叙述是证立普遍理则的手段

  (三)儒家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之间的紧张性:经典中的"道"与圣人

  (四)解经以求"道"的两种方法及其问题

  (五)结论:兼论儒家经典担层华情轮速短诠释的关键点

  引用书目

  四、试论儒学的宗教六别交附销史济才合迫刚性内涵

  (一)引言

  (二)儒家传统中的宗教性:涵义与渊源

  (三)儒学的"宗教眭"之特质

  (四)两项质疑及其回

  (五)结语

  引用书目

  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

  五、伊藤仁斋对孟子学的解释:内容、性质与涵义

  (一)背景与问题

  (二)仁斋孟子学之内涵

  (三)仁斋孟子学的性质与方法

  (四)仁斋孟子学的思想史涵义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六、中井履轩的孟子学:善性的"扩充"与"道"之人具图不派么育此间性的重建

  (一)引言

  (二)中井履轩释孟的方法:历热积尔振空妒史的解读方法

  (三)中井履轩对孟子性善论的再诠释:"扩充"而不是"克治"

  (四)中井履轩对孟子的"道"的包如职协简官林居解释:"道"的人间性的重建

  (五)中井履轩孟子学的思想史定位

  (六)结论

  引用书目

  七、中井履轩对朱子学的批判:从《四书》封水离二业统的再诠释出发

  (一)引言

  (二)朱子学脉络中"心"与"理"之关

  (三)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途径与方法

  (四)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内容:"心"、"理"及其关系的重建

  (五)结论:丸山论旨的再思考

  引用书目

  八、山田方谷对孟子养声批见紧气说的解释

  (一)引言

  (二)山田方谷的孟子学解释:以孟子"知言养气"说为中心

  (三)从孟子学诠释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四)从日本儒学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九、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一)引言

  (二)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

  (三)日本汉学家眼中的现实中国:事实与解释

  (四)日本汉学家的中国观:洞见与局限

  (五)结论: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引用书目

  儒家身体思维探索

  十、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

  (一)前言

  (二)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维方式"及其内涵

  (三)"联系性思维方式"的三种表现

  (四)传统中国"联系性思维方式"下的价值观

  (五)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人权理念

  (七)结论

  引用书目

  十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体政治论":特质与涵义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的特殊面向:一个比较思想史的观点

  (三)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论述中的思想涵义

  (四)结论

  引用书目

  十二、古代儒家政治论中的"身体隐喻思维"

  (一)前言

  (二)古代政治思想史所见的身体隐喻及其涵蕴的问题

  (三)"自我转化"是"世界转化"的起点:古代儒家的身体观与政治观

  (四)孟子与荀子的身体隐喻中的政治意涵

  (五)余论:身体与政治组织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引用书目

  十三、"身体隐喻"与古代儒家的修养工夫

  (一)前言

  (二)"具体性思维方式"中的"身体隐喻":"四体不言而喻"

  (三)作为实践场域的身体及其在空间的展现

  (四)作为内在整体性概念的身体及其工夫论:"心"、"气"、"形"的分野及其统一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黄俊杰,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博士,曾任新加坡儒家伦理小组顾问,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马利兰大学、Rutgers大学等校客座教授、东吴大学东吴通识讲座教授、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2005起)。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360百科特聘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总主持人、中研院热长配独字块保中国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员。获得学术荣誉包括美国王安汉学研究奖(1988)、杰出人才讲座(1997-2002)、胡适纪念讲座(2005-2006)、台湾大学学术研究逐既路料买素信病杰出专书奖(2006清效三儿意朝航信回办、2007)、中山学术著作奖(2006花式尔前)。

  著有:《东亚儒学:经典与诠释的辩证》(2007)、《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2006)、Taiwan in Transformation(1895-2005)(Trarisaction Plablistlers,2006)Mencian Her良通万期杆meneutics:A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s in Chian(2001)、《孟子》(1993)、《孟学思想史论》(卷一)(1培态米束能南审身镇胞991)、(卷二)(1997)些须践继片等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