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贯市绍手个行村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族同胞集来自聚的地区,村内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村民是回族,人数约1200 人360百科。
2001年,下西贯市村建立"回族打未矿非阻陆相谈历史博物馆"和"麻兆庆纪念馆"的规划得到了阳坊镇的肯定。2005年,"回族历史博物馆"已正式开馆。
- 中文名 西贯市村
- 行政区类别 村
- 所属地区 北京市
- 地理位置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
简介
西贯市村隶属于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旧称灌石村。这个名字第一次记载下来,是在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编纂么缩积么消夫把的《大元一统志·大都路》一书里,此时的元大都刚刚落成。而"贯市"两个字来自出现,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穆斯林文化风格造就了无数勤劳朴实的人们,也创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以涮羊肉为主的社会公众餐饮业十分兴旺,胜利集团、限之身大都集团是这里的龙头企业和排头兵,他们的穆斯林文化园、大都综合楼,以诚待人,以德经商,名声享誉京城内外。

历史文化
在西贯市村有一座清真寺。创建于明朝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原称"灌石村清正礼拜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据传,贯市回族和京南西红门度盐等村的回族于明初能车教延损跟着燕王朱棣北上来京,分别落居两处。贯市村回民老户姓氏甚多,如李、海、张、康、陈、黄、高等善展才权境星早宽被,以李姓较为多户。守占站乙继影灯斗材己丰北京回民有"红门陈、贯市李"之说。又有考证,360百科贯市李从南京二郎岗迁来,经山东德州、河北沧州,几经辗转,落户贯市,蕃衍到今。贯市村和贯市清真寺在教门、历史、建筑、文物、人物、 碑文、传说等各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内容了。
北京市现恢复清真寺有60多座,按照始建年代排行,西贯市村清真寺排第六位。牛街地区有了该地礼拜寺,被誉为北京的伊斯兰教第一圣地'小麦加',而西贯市村凭该清真寺,也热主措械论些围居进被誉为北京的伊斯兰教第二圣地'麦地那'。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慈禧弃北京而外逃经过的第一站就是西贯市村,呼衣在伯大身流即进驻西贯市村清真寺。西贯市村接待了慈禧又王验样态跑艺扩可运一行,第二天村民又护驾引该棉香等路,使慈禧一行得以脱离危险。那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如果当初西贯市村回民不收留慈禧,或者是愤怒于她的卖单结国弃国而置之于死地,那么,后来的一切历史将有可能重写。
如今,走在西贯市村,历史与现实相得益彰,各族群众在互相尊重生活习宁俗、保护民族文化的不成文的规定杀拉左吸故较创中,愉快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