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蜉(拼音:fú )是一个汉字,多处于虫子。
- 中文名称 蜉
- 拼音 fú
- 注音 ㄈㄨˊ
- 部首 虫
基本信息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3
五笔:JEBG
仓颉:LIBND
郑码:IPYA
四角号码:521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709
基本字义
● 蜉
fú ㄈㄨˊ
◎ 〔~令尽蝣〕昆虫,幼虫生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翅两对,在水面飞行。成虫生存期极短,交尾产卵后即死。
来自 ◎ 〔蚍~〕见"蚍"。
详细字义
◎ 蜉 fú
〈名〉
形声。来自本义:蚍蜉;大蚂蚁。如:蜉蝣羽360百科(比喻只顾目前,不图将来的人);蜉蝣撼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代章申集中】【虫字部】蜉 ·康熙药且端须航杀波打须娘饭笔画:13 ·部外笔画:7
《唐韵》缚谋切《集韵》《韵会》房尤切《正韵》房鸠切,$音浮迫绝。《说文》作疚,蚍也。今作蜉径石快面果似愿担。《尔雅·释虫》蚍蜉,大蚁。《疏》蚁大者别名蚍蜉。《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又《韵会》引《汉书》注:蚍疚,蜉蝣,渠略也。《诗·曹风》蜉蝣之溶财数武令药振肉背了羽,衣裳楚楚。《尔雅·释虫》蜉蝣,渠略。《注》似蛣蜣,身狭则长,有角,黄黑色,聚生粪土中,朝生暮死,猪好啖之。陆玑曰: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叁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噉之,美如蝉也。樊光谓之粪中蝎虫。赵有切信溶声啊每《扬子·方言》蜉䖻,秦、晋之闲谓之渠略。
说文解字
【卷十叁】【虫部】蜉
商何也。从虫寽声。力辍切
方言集汇
◎ 粤语:f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答受feu2 [客英字典] feu2 [海陆丰腔] feu2 [宝安腔] fiu2 [客语拼音字汇] feu2 fu2 [梅放胶亲族混先内更州腔] fe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