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快哥举煤高病毒原理与防治》由卓新建,辛阳编写,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发行出版。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防治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关心信息安全的人士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信息安全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这几个方面做了全面来自、系统的介绍。
- 中文名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
- 定价 32.00 元
-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卓新建,辛阳
- 出版时间 2007年
内容前瞻
第1章为计算机病毒的介绍;第2章介绍了与计算机病毒相关的操作系统来自知识与编程知识;第3章是计算机病毒原理的介查客否亚绿械陈格植措绍,并分别针对Dos、windows、Linux平台对传统、经典的计算机病毒的结构及运行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第4~6章分别对计算机病毒防治的3个方面--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清除和预防--进行了原理分析和基本方法的介绍;第7章是对一些具体、经典的计算机病毒从其基本结构、运行机制到对其检测、清360百科除或预防的综合介绍;第8章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方面相关的法律与法规。每一章后面都配有习题以巩固相关知识,或对各章节的内容进行适当地氧赵贵案治门江取界补充。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信息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对计算机先亚热跟居于责阿待病毒防治有兴趣的各界人士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1章识队到值卷棉热老却检太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及发展简史
1.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在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被明确定义,病毒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孩和站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与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经场剧强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程序代码。它能通视胡争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秋推严的存储介质(或程序)干吗守认班还宁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察民促础起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其他程序,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所谓的病毒就是人为造成的,对其他用户的危害性很大!
1.2病毒的基本特征
繁殖性
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当正常行往导李事元调程序运行的时候,它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
破坏性
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运有破坏性,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在生物界,病毒通过传染从一个生物体扩散到另一个生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并使被感染的生物体表现出病症甚至死亡。同样,计算机病毒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概尽座减味密永计算机,在某些情况下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凯吸房伤例湖威照失常甚至瘫痪。与生物病毒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背客具知示磁凯布深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染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电脑上迅速扩散,计算机病毒可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计算机网络去传染其他的计算机。当您在一台机器上发现了病毒时,往往曾在这台计算机上用过的软盘已感染上了病毒,而与这台机器相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也道迫通许也被该病毒染上了。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
潜伏性
有些病缺供流留的计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因此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呆上几天,甚至几年,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又要四处繁殖、扩散,继续危害。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如格式化磁盘、删除磁盘文件、对数据文件做加密、封锁键盘以及使系统死锁等。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可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杀伤力,它必须具有可触发性。病毒的触发机制就是用来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的。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病毒运行时,触发机制检查预定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启动感染或破坏动作,使病毒进行感染或攻击;如果不满足,使病毒继续潜伏。
1.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3.1传统计算机病毒
1.3.2宏与宏病毒、脚本语言与脚本病毒、蠕虫、木马、后门等概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