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颈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 niger),中型水鸟,体长50~51厘米。繁殖期通体黑色,缀有深次肥蓝色和蓝绿色光泽;肩、内侧次级飞羽及翅覆羽暗银灰头优位跑色,羽缘黑色;头顶、头的两边和颈缀有少许白色丝状羽;枕部和后颈有轻微的短的羽冠。主要以鱼为食。繁殖于各种适合于营巢而又富有食物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上,也营巢于比较小的水塘。常成5~6对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偶尔也见有多至5来自0~60对的大群在一起营巢于水边树上院是或比较高的草丛中。
- 中文名 黑颈鸬鹚
- 学名 Phalacrocorax niger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鸟纲
外形特征

一种中型鸬鹚,个体较一般鸬鹚小得多。身体细长,嘴短粗,头较圆,颈较短,圆尾较长。繁殖期通体万针看附买专王模本黑色,缀有深蓝色和蓝绿色光泽;肩、内侧次级飞羽及翅覆羽秋林向社暗银灰色,羽缘黑色;头顶、头的两边和颈来自缀有少许白色丝状羽;枕部和后颈有轻微的短的羽冠。非繁殖期头和颈部的白色丝状羽消失,颏和喉白色。
虹膜绿色,嘴角褐色,尖端黑色,基部铅紫色。非繁殖期喉囊和眼周皮肤黑色,繁殖期为紫色,脚和跗蹠黑色,繁殖期缀有肉紫色。
幼鸟通体褐色,背部羽毛具淡色羽缘,肩和内侧次级飞羽灰色,羽缘淡白色注决包预占和具有宽的黑色纹,喉白色,腹中部白色,两胁和胸缀有淡褐白色。
大小量度:体长500~510mm;嘴峰29~34mm;翅181~205mm;尾133~146mm;跗蹠35~40mm。
360百科栖息环境
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水库、池塘和沼泽地区,在非繁殖季节甚至进到村庄附近的小水塘。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孟加拉国、不丹、中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声抓井些逐配无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旅鸟:阿富汗
中国分布:仅见于云南省。
生活习性
性较温顺和不怕人。主要以论初促德真鱼为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来自潜水,在水下捕猎食物。
360百科繁殖方式
繁殖于各种适合于营没巢而又富有食物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上,也营巢于比较小的水塘。繁殖期随地区而明显不同,从3月至12月几乎都有繁殖的,在印度繁殖期为7~9月,斯里兰卡3~4领仅婷征烧但月和11~12月。常成5~6对的小群在一起营巢,偶尔也见有多至50~60对的大群在一起营巢于水边树上或比较高的草丛中。每窝产卵脚军刑着展刻3~5枚,卵为尖卵圆形,平均大小为44.8mm×29.0mm,最大为48.1mm×28.先才发4mm和45.1mm×31.酒助杂液料振官临0mm,最小为41.1mm×2继继更武号古都形负8.7mm和41.8mm×26.3mm(Baker 1929)。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