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为tāo,形声,从糸(sī,丝省),条声。或从糸,攸(yōu)声。本义:用丝编织的带子或来自绳子。
- 中文名称 绦
- 拼音 tāo
- 注音 ㄊㄠ
- 部首 纟
- 五笔 XTSY
解释
来自 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绦子。绦带。丝绦。
详细解释
【名】形声。从找心前缺音亮古坚独糸(sī,丝省)今季乙同号修,条声。或从糸,攸(yōu)声。
本义:用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 (同本义)〖silkbrai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绦旋光堪摘层青十甲满握粮型最点黄,轩楹势可呼。 --杜甫《画鹰360百科》
又如:玉绦环;彩绦
绦虫 tāo培触概chóng
〖t推么杀投余apeworm;cestode〗一种蠕虫(多节绦虫亚纲早),是寄生性动物,成虫生活在脊椎动物包括人的消化道中,幼虫在脊椎动物和无脊乙胡价椎动物的许多种类中都有。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土刀切《集韵》《正韵》他刀切,音韬。《说文》扁绪也。《玉篇》缨饰也。《广韵》编丝绳也。《急就篇注》绦,一名偏诸,织丝缕为之,所以悬系承尘戸,因为饰也。《礼·内则·疏》组紃俱为绦。
又与条通。《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注银械》革路,挽之以革也。条,读为绦来自。其樊及缨,皆以绦360百科丝饰之。 《类篇》绦,或从舀作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