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来自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输选雨眼双故伟艺哥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哥棉期赵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360百科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施针局高居通权和海洋分隔开来。

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把探留紧左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 中文名 环太平洋地震带
  • 外文名 Circum-Pacific seismic belt
  • 全长 40,000公里
  • 形状 马蹄
  • 名次 地球第一地震带

基本介绍

  地震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世界上来自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认立多为给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360百科向南,经加拿大本课带议剂响级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投条括深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原教领作矿六还岁晶、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因分析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乐谁画肥决收展案友右格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波谓抓迅缩终十永五团的挤压带[2-4]。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并察鲁议离纪服步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回话增吃顾现条件。冬至和夏至的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23.5度。在冬至,太阳潮的高潮至头础轮转另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吧余含起极斗另微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潮汐的南北摆动。在夏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范围的潮汐南北摆动。如果此时月亮的白赤交角也达到最大值28.6度,且与太阳、地球近似成一线,就会形成最强的潮汐南北摆动。这是强震易发生在冬至和夏至附近的原因。2004年12月26日月亮赤纬角为27.9度,为日月大潮,为印尼地震海啸提供了较强的潮汐条件;2确践005年6月22日月亮赤纬角为江次新行钱移28度,为月亮近地潮,23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南北摆动的条件最优,形成强震的机会最大。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侵跳育飞品再社仅效应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

地震记录

  追溯历史,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已发生了话凯情晚席编火无数次强地震。20期斗厚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银盐止田滑积西货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来自迄今为止世界上测得的最强地震

  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余次。本世纪以来,里氏6级以上的地360百科震已超过50次。其中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毫够另剧视摧毁了东京房屋的7因关无象干新呼副力消粒3%,横滨建筑物的96%,死亡人数达14万,使人然话剂治设们至今谈起仍为之色变。199缺卫3~1995年,日本先后发生军巴境仍行6次里氏7级以上大地震。1993年1月15日北海道的钏路市发生7.5级地震;同年7月12日北海倍也道奥尻岛发生7.8级地震;1994年1州演0月4日和9日北海道的钏路市又先后发生7.9级和7.3级地震;同换放探增年12月28日本州岛北部青境绝晚笑森县附近海域发生7.5级地震;1995年拉田缺兵油维1月17日阪神地区的7.2级地震;2011年在东京附近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引发海啸等。因而,日本当之无愧地享有"火山地震国"的称号。

  与日本隔洋相对的美国西海岸,处在环太洋火山地震带的东侧。在加州西部,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到太平洋海发药域,发育了一条圣安德烈斯断层,总长超过965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活动断层,美国的强地震大多发生在这里。本世纪以来,美国西海岸发生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14次,其中190信息调世确父怎加之6年4月18日旧金山发生的8.6级大地震震惊世界。1990年以来在洛杉矶地区发生3次分别为7.6级、6.7级和6.6级的强地源说先许盾日浓震。

附近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沟:阿留申海沟、布干维尔海沟、克马迪克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中美海沟、秘鲁-智利海沟、菲律宾海沟、琉球海沟、汤加海沟、雅浦海沟。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加勒比板块、可可斯板块、欧亚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纳斯卡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南美洲板块。

建造原理

  在地球的建造和演变过程中,有大量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疯狂地轰击着我们的地球!这些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的尺度大到数十千米、数百千米,小到数十厘米、数厘米,甚至更小者就是那弥漫于太空的砾石和砂尘颗粒。小天体在长达千百万年、甚至数亿年向地球轰击的过程中,逐渐地建造出来了陆地、山脉、山峰和陆性岛屿,小天体带来的水冰融化形成了海洋。

  在小天体对地球狂轰乱炸的过程中,使得大陆区域的矿物岩石数量剧增,并被撞击下沉建造出来了大陆根。与大陆相对的大洋底被撞开了大裂缝,地下的岩浆多次从这里喷出形成了大洋中脊和海底扩张构造!同时,在剪切力及振动力的作用下,又建造出来了深海沟带、岛弧带等环太平洋活动构造系。

  环太平洋活动构造系是地震频繁爆发区!在地球建造的初期阶段,地球的质量比月球的质量还小时,上空还没有出现大气层,许多撞击地球的小天体直接闯入了地幔,并带进了大量的水冰。在地球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地幔内的水冰物质速度非常缓慢地沿着大陆根、岛弧根等环太平洋活动构造系的地幔与地壳的衔接层往上移动,当它们在某一区域聚集到一定能量时,就会突然汽化,爆发大地震。

  24小时内,全球发生5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7级以上的有3次。不少人不约而同地担心:地球是不是已经调到"振动模式"?对此,上海地震局专家分析指出,环太平洋地震带确实正处于地震活跃期,未来十年内,这一地带7级以上地震将表现为一种高发势态。不过,上海与环太平洋板块相距甚远,地震高发态势以及可能引发的海啸对上海影响十分有限。

  进入地震活跃期

  4月11日16时38分,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震,震源深度20公里;之后18时43分,其附近海域又发生8.2级强余震;4月12日6时55分,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墨西哥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60公里……"墨西哥与前两次地震距离太遥远,不是其余震。两地都处于环太平洋板块内,基本都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所致。"上海市地震局研究员尹京苑告诉记者。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整个环太平洋地震带围绕太平洋分布,形成一个巨大的环。

  东西对称相呼应

  去年日本大地震后,全球特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已经成为科学界共识。其实,此前发生的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海地7.3级地震、琉球群岛7.2级地震等都预示着这一活跃期的到来。尹京苑指出,更细致的观察会看到,就在3·11日本大地震发生前一年,智利刚刚发生了8.8级地震,两地横跨整个太平洋,一东一西遥相呼应。此次印尼地震后墨西哥发生地震,同样呈现东西对称分布。

  "这可以看作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后的一个特征。"这种现象或许可以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质机理中,寻找到一种解释:太平洋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地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以每年0.5至5厘米的速度向东西两边扩展,逐步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新生的大洋地壳就与周遭的大陆板块不断摩擦、挤压。"以往全球每年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一般只有七八次。进入地震活跃期后,这个数字大大增加,去年全球七级以上地震超过28次。"

  上海几乎无影响

  那么,环太平洋地震带处于活跃期,强震高发,上海会受波及吗?尹京苑详解板块构造指出,上海离环太平洋地震带非常遥远,太平洋板块的西侧俯冲进日本海沟后,慢慢深入地下几百公里后融入地幔,根本和上海地下构造"不搭界"。如果日本再次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通常也是发生在日本东侧,其西侧的冲绳地区都几乎不受影响,更何况上海。而且欧亚大陆进入海底后有长长的大陆架,这部分海水相对较浅,很难形成大海啸。

  "国内值得密切关注的是西部地区,印度洋板块俯冲至喜马拉雅山下,影响周边的小板块引发地震;东北和河北地区,距离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距离较近,易受其活跃期影响。历史上也曾发生过唐山大地震、海城大地震等。"尹京苑说

  日本遭遇百年难遇的9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上海市地震局地震预测分析中心主任尹京苑研究员说,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一年来频发的、超过7级以上的强震,标志着环太平洋地震带进入活跃期。"他提醒,引发地震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只是单纯的板块活动,活跃期也不意味着极度异常,民众不要莫名恐慌。

  对近日"日本海沟地震,我国华北地震带要小心"的说法,尹京苑认为,两者不存在对应关系。

  与华北地震带无直接关系

  历史上,我国唐山、邢台、海城地震都是发生在华北的一些主要地震带上。"日本发生地震,和中国大陆发生地震没有必然联系。日本所处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我国的华北主要地震带并不是直接相关地区。按照地震类型来分,日本发生的地震属于板缘地震,而中国发生的地震为板内地震。"

  尹京苑说,地震的发生有一些规律性,但也有很强的随机性,各个地震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或者必然的联系。"从整个板块运动来看,中国大陆板块西边受到印度洋挤压,向东慢慢移动、形变,东边有太平洋-菲律宾板块抵住,作为支撑点。但是其实,板块边缘的力传播到中心,影响已经非常小。因此,处于欧亚板块边缘的日本9级地震,对板块内部产生的影响并不大。"

  全球板块可能由此调整

  尹京苑说,从去年年初开始,环太平洋地震带就已进入一个活跃期,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已处于非常活跃期。"去年,该地震带上发生了27次超过7级的地震,超过了常年(40年的平均值)平均的18次。"

  他认为:"日本这么大的地震发生,全球板块都需要一个调整。今年一年可能都轻松不了,板块运动会挺热闹。"

  余震可能再度引发海啸

  地震级别增加一级,地震能量就会增强至前一个级别的30倍,此次日本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汶川大地震的30倍。

  尹京苑说,这么大的地震引发的余震也非常厉害,"未来一个月都有发生强余震的可能性。就像汶川地震一样,较明显的余震陆续可能持续一年。"尹京苑说,如果未来再发生7级以上的余震,仍有引发3到4米高海啸波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环太平洋地震带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