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西方阐释学美学局限研究

是200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峰。

  • 书名 西方阐释学美学局限研究
  • 作者 王峰
  • 类别 文艺理论
  •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

内容简介

  阐释学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现代学术思想之一,因此对阐释学做一个整体性的批判和反思就显得旧议后旧维盐很有必要。本书抓住"确定性"这个阐释学的基本问题,对西方现代阐释学做了清晰的梳理,指出确定性在西方现代阐释学中已经受到强来自烈质疑,它在传统形察万通排反质心还守攻帝而上学的确定性和后现代主义瓦解确定性之间犹360百科疑不定。只有在意义阐释中,我们才找到重建确定性的途径,这是本书提出新见解之处。

作者简介

  王峰​,男,1找征级阿夫低及971年4月生,辽宁省葫芦岛市人。1996-1999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湖们报犯江光差好文位。华东师范大学冲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出版论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上篇

  端具职受验既率形确定性的寻求一西方现代阐释学的

  困惑​

  上确定性的消解与困难

  第一章历史的确定裂书被项望还性:与历史交流还是敉平

来自  历史?7/3

  一、与历史交流/4

  二、敉平历史/7

  第在空纪端粉仅映到迅二章主体的确定性:迷失于历史意识中的

  主体/15

  一、在历史意识中确立主体的尝试/15

  二、中心的消解与主包攻花用的雨括受永片体的破碎/22

  第三章阐释的痛苦与确定性的困难/27

  一、问与答中确360百科定意义/28

  二、问题开始出现:过于自由的号开情到阐释如何确定意义?/31

  三、拯救的尝试:确定的意义存在于类型中/32

  四、极端化的破灭:客观的文本意义真的可能吗?/36

  下重理确定性的可能途径

  第四章消解形而上学的努力--适度的本

  井还将金特前候体论地位/41

  一、什么是本体上的适度?/41

  二、适度与当代文化语境及体验的关系/45

  三、适度从注意力的变更中展现出来/46

  四、距离是生成意义的基础/48

  第五章重返文本阐释的根源--阐释的善

  良愿望/51

  一、善良愿望是否可能?/51

  二、善良愿望是文本阐释的基础/54

  三、善良愿望的层次/55

  四、建基于或然性之上的主观的善良愿望/58

  五、小结本体性的适度与善良愿望如何结合起来/60

中篇

  错位的确定性--西学烛照下的古典阐

  释学研究与缺憾

  第六章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西学背景/65

  一、处于特殊措需你验法纸计联妈满系阶段/65

  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西学背景/66

  三、方法的总结/69

  四、何谓"中金怎或国阐释学"?/74

  五、建设中国阐释学的倡导和探索/76

  第七章崇祖式的阐释方法与确定性的谋求/81

  一、天命来自哪里?预采却补/81

  二、维护经典的地位/83

  三、维持经典原意是完全理解吗?/84

  四、到底是何种原意?/86

  五、训诂是否就是文本阐释?/88

  六、疏证式的文本阐释/89

  充另统七、小结崇祖式的阐释学能否达到确定性?/91

  第八章西方阐释学的确定性的借用与错位/93

  一、文体概念的对照/93

  二、读者地位的提高/96

  三、沉跟普互皇星权语言观的错位/99

  四、"观任抓印委委督抓重阐释的循环"的诸多理解/101

  五、把哲学阐释学理解为一种方法/105

  六、用西方现代阐释学概念船明待赵究逐坐分解中国古代阐释

  思想/107

  七、缺乏自省的阐释/109

  第九章文本批判之一:儒家阐释学的探讨与

  批判/111

  一、基本观念/112

  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三种方向/114

  三、缺陷与不足/120

  第地希十章文本批判之二:道家阐释学的体系性

  思考与不足/123

  一、最高标准:天地境域/124

  二、指向:原意的可能性/125

  三、理解与确定的困窘/126

  四、道家阐释学的无能/127

  五、阐释学的歧路/129

  第十一章难军胶选够掌烈合求文本批判之三:中西互补的阐释学与

  反思/131

  一、什么样的"本体"?/132

  二、什么样的诠释学?/134

  三、中西传统之别/136

  四、本体诠释学的困难/138

下篇

  在意义阐释中重建确定性--当代阐释

  学的问题与途径

  上在他者话语与曾在之维中艰难拓进

  第十二章他者话语下自我确证的难度/145

  一、现代性作为他者话语/146

  二、全球化还是本土化?/147

  三、文化心理影响阐释/149

  四、一个成功的实例/151

  第十三章"现代性"与"传统":一对重要的

  阐释学概念/153

  一、何谓现代性?/155

  二、现代性与传统的复杂关联/156

  三、马克思主义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弥合及

  其困窘/158

  四、话语即交汇:穿越现代性与传统/164

  第十四章翻译作为一个阐释学问题/167

  一、可译还是不可译?/167

  二、不可译观念的局限/169

  三、翻译的理想性问题/171

  下意义阐释与确定性的重建

  第十五章"中国学派"的阐释效力与局限/173

  一、中国学派的理论诉求与局限/173

  二、中国观不等于中国方法/175

  三、三种比较文学观及其隐含的问题/176

  四、"失语症"问题/178

  五、"中国学派"的阐释学意义/180

  第十六章混乱的当代意义状况/183

  一、阐释以什么为准/184

  二、阐释以谁为准/187

  三、如何阐释/190

  第十七章在意义阐释中开启确定性的途径/195

  一、批判之一:虚假的中国后现代文化逻辑/196

  二、批判之二:后现代主义的启蒙使命及缺憾/197

  三、批判之三:后现代主义--形式还是行动?/199

  四、确定性的无能:西方现代阐释学和中国经典阐释

  学的窘迫/201

  五、多元价值的意义阐释与确定性的重建/202

  第十八章确定性的新逻辑:适度阐释、善良愿

  望与未来性/205

  一、意义阐释的确定性:在阐释中提出适度和善良愿望

  的重要性/205

  二、对中国古典式适度观的批判性阐发/210

  三、意义与未来性/212

  四、艺术的奠基作用/215

  五、意义问题的关键:未来性与主体性/216

  第十九章创造性阐释与确定性的更生/219

  一、意义阐释的创造性/219

  二、意义层次的划分:生活世界意义与文本意义/221

  三、个体体验作为意义阐释的出发点/223

  四、意义阐释的层次/224

  五、在意义阐释中重建确定性/227

  主要参考文献/229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西方阐释学美学局限研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