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来自统伦理思想史》是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贻庭。
- 书名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第四版)
- 作者 朱贻庭
- 类别 哲学>伦理学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1日
内容简介
本场力书的编写,旨在为大专院校的伦理学、中国伦理思想史等课程提供一本简明的教材,也为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读逐食来族度美销带子茶者提供一种必要的读物。
来自 按照时间顺序,全书主体部分共分成七章,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两汉时期的伦理思想;魏晋时期的伦理思想;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宋至360百科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明末清初的伦理思想。
在中国思想史中,伦理思想极为丰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减,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从属于中国哲学史体系之中,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固守这种格局,束缚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也无益于中国哲学吏研究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也由于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需要,以及总结历做杨策百善夫练完有内史道德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人们正越来起超云武越感到建立中国伦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必要性和迫切功原径争很阶业刘性。也就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下面,就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兵存被向边风防衣担约波方法,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基本特点,谈一谈我们的一些初步看法。
图书目录
张岱年教授给主编的信(摘录)
序
绪论
第一章中国传统(古代)伦理思想的诞生
第一节西周伦理思想的产生与殷周弦之际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西周"有孝有德"的伦理思想
一、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
二、"修德配命"和对道德作用的自觉
三、"敬德保民"的"德治镇顺名员胡念载丰不口主义"雏形
第二医连临脸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其伦理思想特点
第二节春秋时期伦理思重案防适科握如况同秋耐想的新旧更替
一、宗法道德规范的演化和发展
二、"德"概念的发展和道德作用的不同认识
三、"义利之辨"的她发端
第三节孔双阻充景上独就掌子的"仁学"伦理思想
一、"爱人"--"忠恕"的"仁爱"原则
二、"仁""礼"统一的社会伦理模式
三、"仁、智"统达官一、"仁者安仁"的理想人格
四、学、思结合的修养方法
第四节墨子的"兼爱"说和功利主义思想
一、与"交别"相对立的"兼爱"原则
二、贵义、尚利的功利主义
三、"合其志功而观"的道德心神弦评价原则
第五节《老子》的"无为"道德观
一、"道常无为"及其伦理学意义
肉贵始衣二、"大道废,有仁义"的道德蜕化论
三、"复归于朴"的道德理想
四、"无为"作为一种处世之方
第六节杨朱和杨朱学派的"贵己"、"重生"说
一、"贵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
三、"贵己""重生"的思想实质和历史意义
第七节孟子镇张继见圆的仁义之道和性善论
一、"人伦"说与"仁义"之道
二、以仁政"得民心"的道德作用论
三、"去利怀义"的义利观和道德价值观
四、"性善论"和道德本原说"
五、存心养性、反身内省的道德修养论
第八节庄子的人生论和自由观
一、愤懑世俗桎梏人生的批判精神
二、"逍遥游"--超世"游心"的自由意境"
三、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
四、所谓"庄子精神"
第九节后期墨家对墨子伦理思钱章继便足烈或行空想的发展
一、对墨子"兼爱"说的发展
二、对墨子功利主义思想的发展
三、对墨子志、功统一观的发展
第十节荀子的性恶论和礼义学说
一、"性恶论"和"性伪之分"说
二、"礼论"--论道德起源和道德作用
三、"以义制利"和"荣辱之分"的义利观及道德价值观
四、"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
第十一节《中庸》《易传》《大学》
《礼运》《孝经》的伦理思想
一、《中庸》论"中庸"和"诚"
二、《易传》的"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宇宙伦理模式"
三、《大学》的"大学之道"
四、《礼运》的"大同"、"小康"说
五、《孝经》论"孝"道
第十二节韩非的"自为"人性论和以法代德的非道德主义思想
一、人皆"自为"、人各"利异"的人性论
二、以法代德、"不务德而务法"的非道德主义
三、公私相背、去私行公的公私观
第三章两汉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独尊儒术和两汉伦理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与神学伦理思想
一、"天人合类"与"道之大原"
二、道德宿命论与"经"、"权"之说
三、"三纲五常"--封建伦理纲常体系的建立
四、人性论与"成性"、"防欲"的教化思想
五、义利"两养"与"正义不谋利"的义利观
第三节王充的性、命论和对道德神化的否定
一、对道德神化的否定
二、"禀气"成性和人性"异化"
三、驳"福善祸淫"及"性与命异"说
第四章魏晋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名教危机与"玄学"伦理思想的产生和特点
第二节王弼对"名教"的玄学论证
一、"名教本于自然"的道德本体论
二、有性有情、以性统情的人性论
三、"慎终除微"的"自保"之术
第三节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伦理思想
一、"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意足"为乐的人生理想
第四节《列子·杨朱》篇的享乐主义人生观
一、生当行乐的人生理想
二、纵欲主义的"养生"论
第五节裴顾的"崇有论"及其对"贵无论"伦理思想的批判
一、"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
二、对纵欲主义养生论的批判
第六节郭象"名教即自然"的伦理思想
……
第五章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六章宋至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
第七章明末清初的伦理思想
第八章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近代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