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百松图集

《百松图集》是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伯乐

  • 中文名 百松图集
  •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年1月1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月1日)

  丛书名: 古吴轩画

  平装: 98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5748179

  条形码: 9787805748177

  尺寸: 29.2 x 20.8 x 1 cm

  重量: 358 g

作者简介

  马伯乐先来自生1942年生于江苏吴江,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传吧倒区治考混诗啊甲专科学校。擅长人物、山水,70年代入苏州国画馆(院),后曾去桂林、黄山等地写生风象距诗尼项却,视野开阔,底子坚实,故笔墨遒劲潇洒,于豪放中见精微,传统中露新意。常以古代名人学士, 或唐宋诗意,历360百科史故事入画。人物形象刻划生动,山水格调静穆高雅。

  作品《画皮》、《陆游诗意图》等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风尘三侠》、《郑板桥》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和博物馆所收 藏,1985年获日本举办的”第十八回水墨画精选展”优秀奖,1986--1987年,两度应日本拓 植大学之邀前往讲学,从80年代起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内容简介

  《百松图集》收录了著名美术家马伯圆亮势哪乐先生的百幅松树国画作品,是宜片作者画松树四十年的总。作品表现了松树多种的形态、品来自种,也展现了松树的多种画法。

媒体评论

  序

  画松作为独立的画种始于唐代。虽然唐代的画松作品没有实物留存,但从文献和诗歌中可以得知,其时画松的技艺已达到了高超的水平。杜甫赞韦偃的画松曰:“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唐代名画录》记载画家张躁“惟画松特出古今,能用笔法。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气傲烟霞,势凌风雨。槎蚜之形鳞皱之状,随意纵横,应手闻出。生枝则涌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可见当时用笔用墨的技巧已突破了双勾填掉者门即粒彩的成法,表现力大大提高了。这在笔墨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当然这不仅仅表现在画松树上。

  正360百科是由于继承了唐代画家的成果,五代、北宋才产生像董源、巨然、李成、范宽这样的山水画大家。他们均擅画松树,其画作虽然时隔千年,仍令今人为之“动色嗟神妙”了。

  自宋以降,画松代有喜破名家,流派纷呈,争奇斗胜,蔚为大观。或者可以说,几乎每一时代的绘画高手,都擅长画松。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因此有人说画松是画家的基本功,也是不无道理的。

  我画松正是由此出发,希应煤协感打这指很迅声害望通过画松提高水平,借此举一反三。我们知道国画创作有其特殊性,下笔不能有半点含糊和犹豫,所以要经常训练手上功夫,做到熟能生巧。有的画家以画马为切人点,有庆殖阻的画家则以画驴为切人点。一点突破,满盘皆赢,这些成功经验不答句翻调末排答距可忽视。所以我常以画松作为练手,几十年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画松,一是临摹,向传统学盟善扩陈习;二是写生,向生活学习。但是单凭这两点还不够,响支起条弱端四写我戏说一句叫,“外师造国字速律级方安洋化,内师传统,中得心源”。其实成与不成全在中得心源,造应概评压练述若化也好,传统也好,都要化为自己的血肉才好。量的叠加固然需要,质的变化才更为重要。

  画松树开始时往往出枝窘迫,或者重复而呆板,或者交错而零乱。毫无疑第帝课过级守令对差叶问,画松以画好枝干为最重要。画枝干要讲究姿态,有人比喻需东世雨林材曲为翩翩舞蹈,有人比喻为矫矫游龙。画家要发挥想像力,画好枝干已完成了画的十之七八了。

  画松针和细枝也不能马益来亮虎。画松针容易呆板重复,有人讥为打“木戳子”,打“橡皮圆章”赶针笔袁露独求娘磁。所以画松针要讲究粗细浓淡,轻重缓急,要注意一组一组的外形参差错落的变化。用笔一般较快,要锋芒毕露。穿插在松针末梢的细枝虽然简单,形态也是千变万化,这些细节不能草草不恭,掉以轻心,这样画作完成后才能经得起看

  《百松图》是我画松弱见货属东货树四十年的一个小结,边想边画,历时整一年。本书尽可能表现多种的形态、品种和画法,其中既有我对传统的诠释和解析,又有对写生的感悟和探索。从写生到传统,又从传统到写生,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正是我研画松树的过程。愿自己的经验能给朋友们提供参考和交流。如果通过画松,由此入门而掌握创作国画的基本方法,那么我就感到欣慰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百松图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