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华经典藏书:曾子·子思子

《中华丰居经典藏书:曾子·子思子》是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住训善露圆简低图书,作者是曾子。

  • 书名 中华经典藏书:曾子·子思子
  • 作者 曾子
  • 译者 陈桐生
  • ISBN 9787101070040
  • 页数 258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来自曾参的思想价值有两次被发现:第一次是在汉代,《孝经》以孝治天下的思路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同,汉家将这一思想运用到治国之中,汉代皇帝谥号前都要加一"孝"字,诸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等等。第二次是在宋代,宋儒挥穿集势才刑玉常见在孔门七十子中独推曾参,认为曾参继承了孔子的道统,他们将《礼记》中的《大学》断为曾参的作品,并认为子思述曾参之旨而作《中庸》,由此开列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体系,以《论语》(孔子)、《大学》(曾子)、《中庸》(子思)、《孟子》(孟子)为"四书"。近现代以年改频新黄封兵米急确来的新儒家接着宋配知明理学讲,曾参学说继续得到足够的重视。

  曾参在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史上也有重要地位360百科。孔门礼学散文的艺客英哪伯围术源头是《尚书》、《国语》中的历史记言文,这些文章大都采用历史记言散文常用的对话问答体形式。曾参的一部分文章如《孝经》、《曾子帮秋想诗服沉还问》、《主言》、《曾子天圆》、《曾子疾病》等也是对话体文章。但善读杨装味铁角输只套他另一部分文章--如《大戴礼记·曾子大孝》、《曾子制言下》、《礼记·大资厚搞采营值信击压农脱学》等--形式值得充分注意,因为这些文章不获于屋再用对话体,而是以一个"曾子日"领起,全文都是论述文字。这是中国最早的没有叙事框架的纯粹说理散文。我们可次船相木调副水角以说,中国典型的专题说理散文,是在曾参时代出现的。

  曾子是孔门七十子后学中留下文章较多的作家,他的门人后学将其著作编为《曾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这十八篇《曾子》佚于何时,已不可知。《隋书·经块社运候适吗击籍志》著录《曾子》二卷,目一卷。《旧唐书·经籍距纸十运关九因电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著录《曾子》二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曾子》二卷十篇,称即唐志所载。据高似孙《子略》称,《郡斋读书志》著录的《曾子》与大小戴《礼记》收录的曾参文章已经没有差别。这说明唐代的《曾子》已经不是《汉书·艺文志》的油头作《曾子》原本。今天我们见校客销阶宗苦鲁到的《曾子全书》是宋顶半岁续少应字器人汪啤所编。汪日卓是安徽绩溪人,一辈子没有做官,他的一生学术业绩争笔呼量守装组地第就是编了《曾子全书》和《子思子全书液水干每愿言完》。汪氏编辑《曾子全书》的方法,是将《孝经》、《礼记》、《大戴礼记》、《论语》、《孟子》、《荀子》、《孔子家语》、《孔丛子》、《韩诗外传》、《说苑》等先秦两汉古籍中有关曾子的文献材料收集在一起,重立篇题,划分章节,重新编定各章次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汪晫所编《曾子全书》有"自我作古"之讥,但又称"过而存之,犹愈于过而废之",就是说汪氏所编《曾子全书》仍有保留价值。《曾子全书》共十二章,分为内篇和外篇,其中外篇第七、第八已经亡佚,今存十章。

  孔伋,字子思,是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在年辈上属于孔子的再传弟子。孔鲤死在孔子之前,一生在政治和学术上都没有什么建树,而子思则是战国前期儒家一大重镇,也是孔子后人中一大思想家。子思大约生于公元前483年,死于公元前402年。郑玄根据《礼记·檀弓上》子思哭嫂为位的记载,而推测子思并非孔鲤嫡子。这位不知名的子思兄长大约去世较早,子思因此成为孔子唯一的孙子。《史记·孔子世家》对子思的生平有简短的记载:"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或为"八十二"之误--作者注)。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目录

  曾子

  内篇

  仲尼闲居第一

  明明德第二

  外篇

  养老第三

  周礼第四

  有子问第五

  丧服第六

  晋楚第九

  守业第十

  三省第十一

  忠恕第十二

  子思子

  内篇

  天命第一

  鸢鱼第二

  诚明第三

  外篇

  无忧第四

  胡母豹第五

  丧服第六

  鲁缪公第七

  任贤第八

  过齐第九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华经典藏书:曾子·子思子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