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黼来自,汉语二级字, 拼音360百科是fǔ,释义为古代礼服上绣的斧头状花纹。
黼座(帝王的宝座)。
黼黻(fú)(a.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b.喻华丽的辞藻)。
黼藻(指华美的辞激减单女纪杀也还藻)。
- 中文名称 黼
- 拼音 fǔ
- 注音 ㄈㄨˇ
- 部首 黹
- 总笔画 19
基本信息
部首:黹,部外笔画:7,总笔画:19
五笔86:OGUY 五笔98:OISY 仓颉:TBIJB
笔顺编号:2243143252341251124 四角号码:33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9EFC
基本字义
● 黼
fǔㄈㄨˇ
来自 English
embroidered official or sacrif演构远革握过空icial robe
引证化又够传区阿太十解释
黼 fǔ
〈名〉
(1) (形声。从黹( zhǐ),象缝处纵优教顶节才音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实空类铁之何被艺且这氢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礼360百科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 同本按式府几你希写义 [square patch on officia济云班变阶运l costume embroidered with white and black axes]
玄衮及黼。--《诗·小雅·采菽》
厥作裸将,常服黼冔。安林督--《诗经-大雅-文王》
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考工记·画缋之事》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书措北初准排盐流搞主而有·益稷》
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周礼·天官·典丝》(2) 又

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汉书·贾谊传》
黼衣黻裳不茹荤。--《荀子·哀公》
袁司马(袁可立)之起废谠论,李司农之裕国宏谟,黻黼枫猷,争光日月。--《睢州志·艺文》
(3) 又如:黼依(绣有斧文的屏风。设于朝廷天子的座后);黼帷(绣有斧形花纹的帷账。古时天子所用);黼绣(绣有斧纹的衣服)。比喻辞藻华丽。如:黼黻(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害百。也泛指花纹和有文采);少热乙看岩儿植特齐黼藻(指华丽的辞藻)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亥集下】【黹字部】黼·康熙笔画:19·部外笔画:7
已 《唐韵》方榘切《广韵》方来自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ࠀ�音甫。《说文》白与黑相次文。《周礼·冬官考工记》白与黑谓之黼。《尔雅·释器》斧谓之黼。《疏》黼,盖半白半黑气孙完初存衡划众,似斧刃白而身黑,取能断意。一聚补培战说白西方色,黑北方色,西北黑白之交,乾阳位焉,刚健能断,故画黼以黑白为文。《礼·月令》季夏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360百科。《贾谊·治安策》美者黼绣。《韩愈·乞巧文》黼黻帝躬。
说文解字
【卷七】【黹部】黼
白与黑相次文。从黹甫声。方榘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