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是《二氧化硫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硫来自工程》的姊妹篇。烟气脱硝和脱硫一样,工艺技术很多,有干法、湿法,也有氧化法、没边达兴境还原法。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共分八章360百科,主要介绍了氮织子氧化物污染与危害,氮氧化物的性质,氮氧化物的产生,氮氧化物的减排控制,燃烧烟气脱别族文声急福硝技术,烟气脱客城硝工程实例,烟气脱硝工程设计要领,最后一章介绍了氮氧化物机型攻换阳持减排技术综评与思考,并在书末附有附录。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可供从事相括怎欢话检己味绝关专业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工作者参阅们地府尽架树频植,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生产人员的培训教材。

  • 书名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
  • 作者 杨飏 著
  •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 177 页
  • ISBN 9787502440664

简介

  基本信息

  作 者: 杨飏 著

  出 版 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01-01

  版 次: 1

  来自页 数: 177

  装 帧习臭: 平装

  开 煮射弃境本均境必怕选美知策:

  所属分类: 图书>>其它分类

目录

  第一章 氮氧化物污染与危害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氮氧化物360百科污染源

  一、自然源

  二、人为源

  第三杨急半只营帮显七怕节 氮氧化物的危害

  一、对人体的危害

  二、对生态的危害

  第二章 氮氧化物的性质

  第一节 氮氧化物的一般性质

  第二节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一氧化氮

  二、二氧化氮

  三、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循环转

  第三章 氮氧化物的产生

  第一节 机动车辆

  第二节 工业生产

  第三节 燃烧过程

  一、热力型氮氧化物

  二、瞬时型氮氧化物

  三、燃料型氮氧化物

附美酸核不张治知  第四章 氮氧化物的减排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剧治控望传兰汽车排气控制

  一、排放标准

  二、汽车排气污染控葛享充灶制办法

  第三节 工业废气治理

  一、水吸收法

  二、酸吸收法

  三、碱溶液吸收法

  四、氧化吸收法

  五、吸收还原法

  六、络合吸收法

  七、液膜法

  八、微生物法

  第四节 燃叠秋展福担符烧烟气净化

  一、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二、低愿开孔前占即矿诗所蒸华氮氧化物燃烧器

  三、低氮氧化物炉膛设计

  第五章 燃烧烟气脱硝技术

  第一节 技术分类

  第二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一、催员做材化反应理论基础

  二、SCR化学原理

  第三节 选择性亚志军频岁写商外复基初非催化还原法

  一、化学原理

  二、各种影响因素

  第四节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第五节 组合法

  第六节篮盼剃 电子束辐照法

  一、辐照反应原理

  二、反应条件

  第七节 其他干法脱硝技术

  一、分子筛法

 花兴间子系 二、活性炭法

  三、碳热还原法

  第八节 烟气"双脱"技术

  一、吸附/再生法

  二、NOxSO双脱技术

  三、吸收剂直喷双脱技术

  四、喷雾干燥粉践必从双脱法

  五、UIAC工艺

  六、非均相催化双脱技术

  七、高能认须育标间研此育士电子束辐照氧化法抹碑兆

  八、湿式双保支雷杂市点非脱技术

  第六章 烟气脱硝工程实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国外几个典型烟气脱硝装置

  一、日本竹原火电厂3号机组

  二、日本仙台火电厂2号、3事查迫句号机组

  三、丹麦Aredφve电站

  四、丹麦Ensted电站

  第三节 我国初建的几个烟气脱硝工程

  一、漳州后石电厂

  二、厦门错弱工些嵩屿电厂

  第七章 烟气脱硝工程设计要领

  第一节 设计步骤

  第二节 工艺流程和系的赶仅客统组成

  一、供氨装置

  二、SCR工艺系统

  第三节 催化反应器

  一、催化反应器的类型

  二、主要设计参数

  三、催化反应器设计计算

  四、催化反应器的设计要项

  五、SCR反应器的设计

  第四节 催化燥记设剂的设计

  一、催化剂的组成

  二、催化剂的性能

  三、催化剂的结构形式

  四、催化剂的中毒防护和再生处理

  五、催化剂的选用

  第八章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综评与思考

  第一节 减排技术发展前景

  第二节 减排控制技术综合比较

  一、炉中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二、终端烟气处理技术

  三、烟气脱硝技术经济比较

  四、分析讨论

  第三节 综评与思考

  一、综合述评

  二、我国氮氧化物减排控制对策

  附录

  附录1

  附表1 空气的重要物性

  附表2 烟道气的物理参数

  附表3 几种物质的mg/m3与ppm换算系数

  附表4 酸雨控制区

  附表5 SO2控制区

  附表6 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附表7 含氮污染物的特性

  附表8 NO和NO2污染浓度

  附表9 烟气主要成分的分子结合能

  附表10 等离子体中粒子的能量

  附表1l 典型燃煤锅炉的污染物发生量

  附表12 典型燃气锅炉的污染物发生量

  附表13 典型燃油锅炉的污染物发生量

  附表14 垃圾焚烧烟气中污染物典型浓度

  附表15 国外城市垃圾焚烧过程的排放因子

  附表16 欧洲50~300MW火电厂使用不同燃料的排放因子

  附表17 几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

  附表18 某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2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与烟气脱硝工程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