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蘴,汉语文字,读作蘴(fēng),古同"葑"。
- 中文名称 蘴
- 拼音 fēng
- 部首 艹部
- 五笔 ADHU(86),AMDU(98)
- 仓颉 TUJT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蘴fēng(ㄈㄥ)
1、古同"葑",来自芜菁,一种草本植物,根肥大,有甜味,可作蔬菜。
古360百科籍释义
康熙字典
蘴【件申集上】【艸部】康熙笔画:24画部外笔画:18画
《唐韵》敷空切,接设衣均易故可被作音丰。《玉篇》芜菁苗也。《扬子·方言》陈、楚之郊谓之蘴,鲁、齐之郊谓之荛,关东西谓之芜菁,赵、魏谓之大芥。局见粮持于布亦作葑。《尔雅疏》葑也,须也,芜菁也,蔓菁也,薞芜也,荛也,芥也,七者一物也。
又《集韵》思融切,与菘通。《扬子·方言·注》蘴,旧音蜂,今江东音嵩,字作菘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fəŋ˥
粤语 fung1
近代音 中古音 敷母 东韵 平声 丰小韵 敷(空)〔隆〕切 三等 合口;敷母 钟韵 平声 峯小韵 敷来自容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冬部 ;王力系统:滂母 冬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