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无形状:老子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是例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书名 大象无形:老子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页数 211 页
- 开本 16 开
-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大象无形:《移九输老子》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论以"道"为本原,原始道家对"道"的理解构成了中来自国古代文论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品格。"道"对古代文论本体的逻辑预设实际上是经由超越性的"象"实现的。"象"一方面借助对"形"的反冲而与形而下的物象、器用相勾连,另一方面又直指形而上的世界而与"道"体倍合一;同时,对"道"的把握也是借助超越性的"象"实现的,正如庄子寓言"象360百科罔得(玄)珠"所示。因而,"象"比"道"更能展示中国古代文论体用一如的实相,中国古代文论的本体实际上是"象"("大象")。本文以老子的"大象无形"为主导词,以"道"与"象"的一体性及其"无化"来探索中国古代文论的形上之维。
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文论形上之思(代序)
第一章 文论本体与方法
第一节 本体论概说
一 本体论
二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
三 中西方本体论的差异--道与逻各斯
第二节 文学本体论
第三节 中国文论本体的方法探寻
一 "为道日损"与"现象学还原"
二 "心斋"、"坐忘"与"陶醉"
脱 三 "丧我"与"先验自我"
四 "游"与"畏"
第二章 中国文学本体论的基础--大道
第一节 文艺学、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原道
一 道的词源学考察和作为一般范畴的"道"
二 《老子》的道论
三 老子道论与中国文论
第三章 中国文论本体--大象
第一节 "象"的词源学与发生学考察
一 "象"的本义
二 "象"的引申义
三 "象"的本义的发生学考察与本体猜想
第二节 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点
一 思想及其方式
二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特点
第三节 《周易分道不村聚球料分苗北》的"象":"在天成象"与"天下之赜"
一 《周易》中"象"的基本含义
掉黄川田究字他 二 《周易》象论与文论
第四节 《老子》的"象"、"大象"
一 道与象--"其中有象"
二 象与形--"大象无形"
三 "大象"的特征
四 大象--形上世界的开启
第五节 "道"的"理化"、"象"的"形化"与"形"的"象化"、"理"的"玄化"
第四章 中国文论本体的特征--无
第一节 "无"--形而上学的追问方式
第二节 《老子》的"无"
一 相对的"无"
二 绝对的"无"
第三节 虚静说
一 本体之"虚"
二 功夫之"虚"
模视三 无心
四 无我
害更员状侵菜句致严相第四节 "无"的意义
一 "无"与世界的统一性
二 "无"与万物的自性
设赵吸培固生艺评斯三 "无"与文化和谐
四 "无"与文学
第空阻块治美五节 魏晋时期的艺术本体论探寻
一 嵇康:"声无哀乐论"
二 宗炳:"澄怀味象"
三 刘勰:道?神?隐
四 本体世界追求下的文学创作
第五章 中国文论本体的表现形式--形
第一节 形略说
亚翻某妒倍士一 形的内涵
二 形的外延及其层级
三 形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本体范畴"检查
一 意象略说
二 意境略说
三 境界略说
结语 重返"象"之域--意义的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大象无形:老子美学思想与中国文学本体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