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的什么与如何》是2出利008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ISBN 7560137865, 9787560137865
- 开 本 32开
-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 页 数 296
- 书 名 文学的什么与如何
图书信息
右即流慢门道地架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平装: 29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任材烧开本: 32
ISBN: 7560137865, 9787560137865
条形欢完码: 9787560137865
尺寸: 20.6 x 14.2 x 1.6 cm
重量: 281 g
内容简介
《文学的"什么"与"如何"》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题为《论"文学是什么?"》,全面探讨文学的本革苏刘也段混地临先质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提来自问方式或思维方式--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方式即本质主义--进行哲学解析;二,从六个角度概括、总结文学本质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三,提出并分析文360百科学本质研究的问题局限与理论局限。

下篇题为《"文学如何存在?"》,探讨文学的存在方式问题,其目的在于将文学本质研究所展现的、文学理论的六个问题向度创造性地整合起来,从而把握文学的存在整体。其工作也展开为三个方面:一,现象学存在论解析,探讨把握文学存在整体的哲学依据、思路和方法,提出与本质主义形成对照的整体主义思维方式;二,依据整体主义思维方式、按照现象学的方法建构文学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结构,后者反映了文学的共时性存在整体;三,对文学的存在方式理论进行简要的价值评最最断待斤估。
另附两篇论文,对正文有关问题做补充交代。
目录
上来自篇
论"文学是什么?"--对其问题方式、理论论成就和理论局限的探讨
第一章 "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方式
第一360百科节 本体论的义理辨析
第二节 本质主义--本体论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 "文学是什么?"的理论成就
第一节 文学本质练论和文学本体论辨析
第二节 转所和财研路银程文学理论对文学本质的六重揭示
白翻需损先深好训得征 A 文学的本质与主体(人)相关
B 文学的本质与形式相始实群卷请丰数技得关
C 文学的本质与价值相关
D 文学的本质与现实世界(历史)相关
E 文学的本质与虚幻世界相关
F 文学的本质与主体间性相关
第三节 六重文诗免术顺记法学本质的成因图解及总结
第三章 "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局限与理论困境
第一节 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对于文学理论的局限性
A 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本质的多级多重性按列威等关的矛盾
B 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的存在整宣曲米周商销设哪氢北体性的矛盾
C 本质主义杆想吧思维对于文学理论的局限性的缓解办法
第二节 "审美意识形态论"理论局限分析
A "审美意识形态论
B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
C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非科学性
D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非合理性
E 结语
第三节 反本质主义思潮与文学理论的困境
第四节 "文学如何存在?"--通达文学的存在整体导儿千画首的道路
下篇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的现象学存在论分析大纲
导言文学理论:探寻综合创造之路
第一章 存在如何存在--现象学存在论解析
第一节 存在的二重区分与存在问题的分裂
A "存在"语词的语义
伤齐液到专买B 作为"存在"的"存在
C 作为"存在者之存在"的"存在
D 存在问题的分裂
第二节 存在者的存在问题
A 现象学认识论的一般原理
B 存在学(Ootology)的问题结构
第三节 存在如何存在--现象学存.在论的问题方式
A 现象学存在论释义
B 整体主义--现象学存在论的思维方式
C 存在方式--现象学存在论的范畴工具
D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与方燃法
E 现象学存在论的任务与前景
第二章 文学如何存在略达医身从元守止斗--文学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存在论建构
第一节 面向文学存在的"实事"本身
A 文学存在的现象学认定
B 文学存在的"实事"描述
C 文学存在的存在方式前瞻
第二节 文学存在之四维整体结构的现象学描述
文么报反之良修 A 四个维度和一个整体
B 四个维度的共在关系与共生关系
C 四个维度和四益银总维结构整体的关系
D 四维整哥临英记士同体结构的转换与生产功能
第三节 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的现象学描述
A 文学交流事件及其形态
B 文学交流的机制
C 文学交流的对象
D 文学交流的媒介
第四节 文学存在方式的现象学显现
A 两种文学存在结构的共在与共生关系
B 文学存在方式的显现
C 文学存在达鲜开取开鱼态六使路方式的性质
第五食记浓种节 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文学作品(或作品现象学)
A 文学作品与文学文本
B 文学作品:文学存在方式的开展
第六节 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文学的内部和外部
A 文学的"内、外"理论简述
B 以文学的存在方式看文学的内部和外部
第三章 文学存在房一方式理论的价值评估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新思维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新思维
第三节 文学史写作的新思维
附录1 意识形态的二重视域
附录2 文学的命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