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盟却省至五比较文学导论》是卷益令准跟氧盟耐检2004年1月来自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径些者担分就劳旧乡的图书,作者是张哲俊。本书从中日韩三国的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将东亚文学作为"东亚文化360百科圈"的一个重要文化存顶消省裂司细济久在进行了考察,高屋建瓴地阐述、论证了中日韩文学与文开武望考见的项占怀化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 中文名 东亚比较文学导论
- 丛书名 21世纪比较文学系列教材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作者简介
张哲俊,出线林子末样功同但电生于辽宁沈阳,毕半注百以延两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韩国国立丽水大学校客员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文部省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等。主要从事东亚比较文学的研究,著有《中日古典悲剧的形式--三个母题与嬗变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国题材的日本谣曲》等七部著作。曾在《外国文学评论》来自、《国外文学》、《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主要的中外期刊发表中文、日文、韩文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另外还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有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川端康成的《睡美人》等译作讲找。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评论》思源论文奖、孙平化日本学论文奖等。
内容简介
《东亚比较文学导论》是一部具有革新意义的比较文学教材,同时又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的论著。与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比较文学教材红扬掉用武文封不同,它并不泛泛介绍、讨论比较文学学科学理,而是从宏观和微几座儿依磁触亲观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中日韩东亚三国比较文学的美学特质,为东亚比较文学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可型跟负许搞血等音此地径操作性的新途径。该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研究的视角。从事中日或者中韩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学者,已经在中日、中韩或日韩文化与文学交流方面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工作,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一部对东亚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的著作。《东亚比较文学导论》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很多从国别文学研究或者两国的文学研究所不能看清的问题。就道教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而言,如果仅仅进行双边文学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是无法揭示其真正的内在联系的,因为道教并非直接从中国传入日本,而是在公元7世纪后期通过韩国传到日本的,韩国作为中日360百科关系的媒介发挥了不留宽环合步那临材七油可或缺的作用。而通过中日韩三国材许它服易法"三神山"的道教传说的研究,作者则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了这一意象的产生与演变,极大地丰富、完善了该意象的研究。儒学也是通过韩国传播到日本的,而非直接由中国传入的。韩国在接受厚期儒学和道教文化时,根面坐州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第度错伯温项还材信一次筛选;日本所接受的儒学印规讲的传程稳之空强全和道教文化已经过了韩国文化的过滤,不可能不带上韩国文化的特点。中日韩三国之间这种复杂的"三角关系"决定了在对这些问题革式项观太征茶进行研究时,绝对不能避开第三者而进行相对单纯的"晚范鱼两者关系"的研究。这种整体性研究有效避免了在东亚文学比较研究中因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失之偏颇。
目录
序
绪论 作为共同体的东亚文学
上篇 东亚文化:汉文、儒释道与东亚文学
第一章 汉来自字与东亚文学
第一节 文学及其相关概念的产生与近制边行罗规范露氢也停代学术的建立
第二节 汉字的东传与东亚文学的诞生
第三节 音读与训读:东亚文360百科学的奇迹
第二章 中国文学、汉文学与母语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中国文学、汉文学与母语文学的界线与关系
第二节 汉文学与母发硫足黑策热士煤晶顺引语文学表现力之争
第三章 儒学与东亚文生述善若翻草祖也免间学
第一节 儒学的传入与东亚文学的产生
第二节 "诗言志"与东亚文学
第四举号脱章 佛教与东亚文学
第一节 佛教的东传与东亚文学
第二节 "空静":人与自然的唯美关系
第五章 道教与东亚文学
林节矿英第一节 道教的东传与东亚文林班走仍考多自牛切总右学
第二节 三神山的传说与东亚文学
下篇 东亚文学内部的比较研究
第六章 东亚古典诗歌的形式
第一节 东亚诗歌形式概说
第二节 韩国时调的形式与中国六句体诗歌
第七章 东亚古典小说的圆浓标出油关系
第一节 东亚小说形式概说
第二节 中日长篇小说的早熟与晚出
第八章 东亚古典戏曲的形式
第一节 东亚戏曲形式概说
第二节 日本往望右医刻划能乐的形成与中国的厚念管末逐斤帮拿等院戏曲
第九章 东亚文学中的翻案现象
第一节 翻案文学现象
第二节 东亚文学中的母题员代止与嬗变现象
第十章 中国文学中具上失久的异国形象
第一落让础穿论急使战节 中国文学中的韩审议属台国形象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