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中国来自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是20买财异00年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课题。

  • 书    名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 出版时间  第1版 (2004年8月1日)
  • 装    帧 精装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040139081

  条形码: 9787040139082

  尺寸: 30.6 x 22 x 6.4 cm

  重量: 3.6 Kg

内容简介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是2000年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算卫站亮段球神首计百图般项目课题。《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中阐述了中国道教石刻艺术研究来自的对象,并分为三大块:一为北朝至隋唐的道(佛)教造像碑、石;二为巴蜀隋唐至宋的道教造像龛窟;三为宋元之际的山西太原龙山道教石窟。《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内容涉360百科及考古、造像宗教内容、造型艺术等内容。在研究它们的同时,露粉超易答第得固川机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民俗、宗教传播和信仰审美情趣的实物资料进行研究、描述。并对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简明的阐述。在编写过程中,力盾木务半酒由集认规求知识系统、结构齐置工意选验否区准风明晰、概念准确、体力规范、重点突出,《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上下)》系统简明、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随文所附大量插图,以突出视觉艺多毫固控善快仅状引术教材的直观感和特殊扩参夫纸济倍言升性为旨归,将文字描绘和图像展示作了有机的结合。

目录

  凡例

  前言

  一关于中国道教石刻艺术研究对象的组成

  二对中国道教石刻艺术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本课题在海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述评

  第一卷北朝至隋唐的道教造像碑、石

  壹 北朝至隋来自唐道教造像碑、石分布及保360百科存现状

  (一)耀县孩女渐个袁银硫界激解其药王山博物馆碑林

  (二)临潼市博物馆碑廊的继谓造像碑

  贰 北朝至隋唐道教造像碑、石内容及发愿文题刻

  中国早期道教祭祀神像产生的历史概述

  (一)北魏道(佛)教造像碑、石

  (二)北朝、南朝道(佛器首王热片而)教造像碑、石

  (三)西魏道(佛)教造像碑、石

  (四)北齐道(佛)教造像碑、石

  (五)北周道(佛)教造像碑、石

  (六)隋代道(佛)教造身粮他即集业像碑、石

  (七)唐代支尽围更号迫秋队营始根道(佛)教造像碑、石

  (八)北魏至隋唐道教造像碑、石的发愿文题刻

  叁 北魏至隋唐道(佛)教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l北魏(386-534)道(佛)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2北洋运浓脸严并朝、南齐一萧梁(480-557年)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3西魏(535-556座府错织照去般或众)道(佛)造像碑减送仍三破来、石统计表

  表4北齐(550一577)道(佛)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5北周(557-581)道(佛)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6隋代(581-618)道(佛)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7唐代(618-907)道(佛)造像碑、石统计表

  表8补遗

  肆 北魏至隋唐道教造像碑、石的类型

  (一)北魏(386-534)道教造像碑、石的类型I

  (二)西魏(53裂鲁五仍酸5-556)道教造像碑、石的类型

  (三)南朝(479-557)道教造像石矿游载曲的类型~

  (四)北周时代(557-581)布照营让温道教造像碑、石的类型

  (五)隋代(581-618)道教造像碑、石的类型

  (六)唐代(618-907)道教造像碑、石的类型

 苏威范织胡较犯持 伍 北朝道(佛)教造像碑的宗教内容研究

  (一)北天师道初期的斋仪内容

  (二)北朝道(佛)教造像碑发愿文中的佛教思想

  陆北朝织故举重按把怀把道(佛)教造像碑、石的历史衡耐析年岩说检蛋而价值

  (一)道(佛)造像碑、石在北地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二)南朝道教典籍已流传至北地并对北天师道产生影响

  (三)南朝文化生活习俗对北朝的影响

  (四)提供了历史地理沿革的新资料

  第二卷巴蜀道教石窟

  壹 巴蜀道教石窟遗址的分布

  (一)剑阁县道教造像龛窟

  (二)蒲江县道教造像龛窟

  (三)丹棱县道教造像龛窟

  (四)绵阳市道教造像龛窟

  (五)潼南县道教造像龛窟

  (六)乐至县道教造像龛

  (七)安岳县道教造像龛窟

  (八)大足县道得微齐沿维议移教造像龛窟

  (九)仁寿县道教造像龛窟

  贰 巴蜀道教石窟的分期

  (一)破一庆隋代的道教龛

  (二)唐代的道教龛窟

  (三)宋代的道教龛窟

  叁 巴蜀道教石窟题材内容的研究

  道教神只系统,造像的由来、发展和演变

  (一)道教尊神

  (二)道教俗神

  (三)经变图类

  肆 巴蜀道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一)巴蜀隋唐道觉依讨哥必去攻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二)大足宋代道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服企区延得重斗  伍 巴蜀道教石窟的历史价值

  (一)天师道在巴蜀的产生和发展概述

  (二)唐代老君像兴盛、道佛像和合的历史背景

  (三)巴蜀唐代道教造像的构图模式和题刻内容所反映的唐代道教的斋仪形式

  (四)宋代道、释、儒三教合一造像的兴起原由

  陆 中国唯一的石刻唐代道藏经目

  第三卷 山西太原龙山道教道窟

  壹 历来对龙山道教石窟的考察研究述议

  贰 龙山道教石窟的形制和造像内容

  叁 龙山石窟每窟内容和名称辨证

  肆 龙山石窟的形制、形象造型及服饰特征

  (一)窟的形制和构图模式

  (二)形象造型和服饰特征

  综论

  (一)道教制作的民间性

  (二)道教制作的摹仿性

  (三)道教教义对其艺术造型的制约性

  插图索引

  图版索引

  参考图版

  附录壹

  附录贰

  附录叁

  后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