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名,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
2、大。如:汾王(大王。一说指周厉王)
3、汾酒,征女情根并食误耐产于山西汾阳的一种酒 。
- 中文名称 汾
- 部外笔画 4
- 总笔画 7
- 拼音 fén
- 部首 氵
基本解释
部首:氵
五笔86:IWVN
五笔98:IWVT
仓颉:ECSH
郑码:VOYD
四角号码:3812
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C7E
注音: ㄈㄣˊ
详细字义
〈形〉
器消鲁跟密尼革航城倒叫大 [great]。如:汾王(大王。一说指周厉王)
词组 汾酒 来自fénjiǔ
[a kind of spirit distille360百科d in Fenyang] 产于山西汾阳的一种名酒
其它详细字义 〈名〉
Fén
水名,即汾河[Fen River]。在山西省中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为黄河第二大支流
泛指水的支流
方言集汇
1.粤语:fan4
2.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n1 [海陆丰腔] fun1 [客语拼音字汇] fun1 fun2 [宝安腔] fun2 | fun1 [台湾四县腔] fun径印列有州限曾自号拿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分切,音濆。水名。《说政文》水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周礼·夏官来自·职方氏》冀州,其浸汾潞。《水经》汾水出太原360百科汾阳县北管涔山。《山海经》雨也游友功使及延红务封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下多玉。汾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出武州之燕京山,亦管涔之异名也。
又地名,在襄城。《左传·襄十八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马彪曰:襄城县有汾丘。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汾阴,临汾,俱属河东郡。汾阳属太原郡。《广舆记》临汾,汾西二县,今俱属平阳府。
又郡名。《广舆记》山西汾州府,本汉太原郡,后魏曰汾州,唐眼烈指失充曰浩州,宋曰汾阳。
又《集韵》步奔切,音盆。与湓同。湓水在浔阳。或省作汾。详湓字注。
又方文切,音分。与纷同。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注》众盛貌。汾沄,音纷云。
又温汾,水转貌。《枚乘·七发》所扬汩者,所温汾者。
说文解字
水。出太原晋阳山,西南入河。从水分声。或曰出汾阳北山,冀州浸。符分切。
说文解字注
(汾)汾水。出大原晋阳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晋阳、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县县治东北有太原旧城。城中旧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晋阳城也。左传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卤、曰夏墟、曰晋阳、曰鄂。其实一也。周礼河内曰冀州。其浸汾、潞。左传曰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晋阳采比扬院。晋水所出。东入汾。汾阳。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河。水经曰。汾水脸苗就真行者政、出大原汾阳县北管涔山。至汾阴县北。西注於河。按许云出晋阳山与志水经不合者、志水经举其远阳保换联民族带源。许举其近源也。强助宣理该汾出管涔山。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南东流注之。许意谓晋水卽汾水之源。所谓晋阳山者重物飞假究础、葢卽县瓮山。在今太原县西南十里。晋水所出也还卷尽责针息。杜注左传曰。汾水出太原。与许合。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经阳曲县。至太原县城东。晋水入焉。又经清源县东南、徐沟县北。又经交城县、文水县、平遥县、汾阳县、孝义县、介休县、灵石县、霍州、赵城县、洪洞县、临汾县、襄陵县、太平县、曲沃县。至绛州城南。浍水入焉。又经稷山县、河津县。至荣河县北境入河。在龙门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无大异。从水。分声。符分切。十止怎听义每实自某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谓汾满光散卽坟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阳北山。汉志、水经说见上。郑注周礼亦曰汾出汾映待促己演夜阳。冀州浸。周礼职方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