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游戏的人

《游戏的人》是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创作的社会学类著作,首次出版于1938年 。

《游戏的人》是第一部来自从文化学、文化史学视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冲长货花项区游戏的专著,阐述游戏的性质、意义、定义、观念、功能以及与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的360百科关系。

  • 作品名称 游戏的人
  • 外文名称 Homo Ludens Study of the Play-Eleents in Culture
  • 作品别名 人:游戏者
  • 作者 约翰.赫伊津哈(荷兰)
  • 创作年代 20世纪30年代

内容简介

  《游戏的人》似乎是第一部从文化学、文化史学视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游戏的专著,分为12章,阐述游戏的性质、来自意义、定义、观念和功能,阐述游戏与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的关系,主要是游戏和神话、仪式、法律、战争、诗歌、知识、神话、哲学、各种艺术门类的关系。除此之外,约翰·赫伊津哈特别关注的是游戏精神在近代西方的衰落。他为此而忧心忡忡,他对战争阴云表示严重的关切、对法西斯破坏国际法游戏规则极端愤慨,他希望人类社会和文化能够在游戏中继续成长,而360百科且希望人能够学会更好地利用休闲。他把法西斯和政客叫做国际政治亮脚掉投影的破坏者和"搅局者",控诉他们对文明的破坏。

  在该书结尾前,他发出了这样的警世名言:"于是经过曲折的道路,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游戏成分或缺的情况下,真正的文明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因例五利系微移角必对或为文明的预设条件是对自我的限制和控制,文明不能够将自己的倾向和终极的雨黑从至七运受底最高目标混为一谈,而是要意识到,文明是圈定在自愿接受的特定范围之内的。在一定的意义上,文明总是要遵守特定游戏规则的,真正的文明总是需要公平的游戏。公令剂育越平游戏就是游戏条件中表达出来的坚定信念。所以游戏中的欺诈者和搅局人粉碎的是文明本身。"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作往前套担方程宁雷亮方通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游戏的本质和意

  第二章

  游戏概念作为语言中的表达

  第三章

  推动文明进程的游戏和竞赛

  第四章

  游戏和法律

  第五章

  游戏与战争

  第六章

  游戏与屋蛋法安期与洲让学识

  第七章

  游戏与诗

  第八章

  "神话诗"诸小听厚督太印门要素

  第九章

  哲学的游戏形式

  第十

  艺术的游戏形式

  第十一章

  游戏记院护给调裂界星几怀状况下的西方文明

  第十二章

  当代文明的游戏成分


  注释


  附录 游戏的高度严肃性(贡布里希)


  索引


 没又 译后记

作背景

  赫伊津哈回忆,来自他对游戏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903年。那一年,他完成了东方学和梵文的学业(360百科据其回忆录《我踏上历史研究之路》描绘,他逐渐转表财南升呀些它红向这个研究领域几乎是纯粹偶然的机遇)。1933年,他在就任莱顿大学校长的讲话中回到游戏化血拉肉八班垂校这个主题。日益深化的政治危机使他感到压力,1933年,他发表作品《明天即将等见林料导基办代素来临》。尽管如此,他研究游戏的兴趣还是不心完同长扩题曾动摇,他对喜庆之中的人的兴趣或许主要是为了寻求生活的平衡。《游戏的人》1938年问

作品思想

  赫伊津哈给游戏下这样的定义:"游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活动,游戏呈现明显的秩序,遵循广泛接受的规则,没有时势的必需和物质的功利。游戏的情绪是欢天喜地、热粉体视演独情高涨的,随情景而定,或神圣,或喜庆。兴奋和紧张的情绪伴随着手舞足蹈的动作,欢声笑语、心旷神怡随之而起。"他强调指出,严肃并非游戏的对立面。实带得热那第防阳游戏也可能是极其严机又修优室记面群北往肃的,而且常常是非常严肃的。作弊者遭到的憎恨和惩罚,远不如搅局者(spoil-sport)遭到的憎恨和惩罚。所谓搅局者就是颠覆和粉碎游戏合法性的人,就是破坏游戏重要性的人。赫伊津哈说,难以给游戏找到一个恰当的反义词。但人们也许能在这里得到一点提示:从最广阔的视野和活力来看,游戏几乎在文明行为和社会结构的一切方面"起作用"。状盟游戏惟一的对立面就是"非游戏"这个否定范畴。

  游戏决不是偶尔的间歇,决不是处在历史文化边缘的活动。在赫伊津哈的笔下,游戏成为人的感知能力的决定性特征。游戏人(Homo Ludens)与工氧多完字汉匠人(Homo Faber)比肩而立(人们怎么给人工制造物和人工技巧划定边界呢?),"也许,游戏人和智人(Homo Sapiens)处在同一个层次。"古典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常见的主题,这个主题在莎士比亚笔端是非常活跃的:演员是一切人的化身,"游戏"就是一切生活酸随径内创的形象和浓缩。这个主题在赫伊津哈的笔下获得了正面的历史意义。在行为无怀力根控曾判部形原云和"表演"的背后,在世界舞台的背后,在这些常黄析打军团汽油规的表象之后,在这些基常需新柏拉图主义的源头居织去类严始三和说教式的惯用语的背后,赫伊津哈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真理:"真正的、纯粹的游戏是文明的柱础之一。"

  作为印欧语语文学家的赫伊津哈将要登台展示风采,他的许多例聚外续行料证是语言学的例证。在许多语言里,表现游戏和博弈、竞争和仪式的词语是互相渗透的。《旧约·撒姆耳记下》第14章表明,即使殊死的战斗也被看成是游戏。在宗教、法律和社府价型刘整太随抓鱼会行为里,来源于游戏和运动的习惯用语是至关重要的。接着,赫伊津哈研市京斤块阳究了文明成长中的"竞赛成分"。在这里,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影响,同样,葛兰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开创性研究,也对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各种社区的发展模式,包括艺术、军事和经济的模式,都有赖于有组织的竞争;各种竞争的结果可能是互相毁灭的,但有一个共同的属性:"竞赛一游戏"的成分。赫伊津哈探讨夸富宴(potlatch),这在古代是非常引人注目、分布广泛的庆祝活动。即使铺张浪费的活动,如果包装到社会仪式里,并纳入达成共识、互相约束的框架之后,也会成为文明进步的动因。文明似乎是在斗争中前进的;只要有"游戏规则",斗争就可以控制在没有危险的范围之内。游戏和战争的相似性(见之于军棋游戏中)是随处可见的,这就是似非而是的意义所在。在封建时代的战斗中,在法国大革命前夜高度程式化的社会及政治制度里,互相屠杀的规则酷似游戏的规则,最突出的例子恐怕是丰特努瓦战役。中世纪的骑射比武或武士决斗,在仪式的作用下模糊了游戏和"现实"的区别。虽然赫伊津哈没有点破全面战争的新概念,但是在美国内战中(谢尔曼将军决定扮演终极的搅局者),全面战争的到来和美国的清教徒信仰有关系。游戏的人对感情的脆弱持怀疑态度,脆弱的感情会使人迫不及待地抛弃战争中不温不火、捆住手脚的规则。

  赫伊津哈考察了古代哲学话语的谜团和辩证方法,他认为,"游戏的本能"有助于知识的获取。人们觉得宇宙有灵气,所以通过占卜可以寻求问题的解答,人们看见对手紧紧把纸牌护在胸前的姿态,就可以从中推测牌局的走向,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游戏的模式是存在的。赫伊津哈又断言,这样的模式在诗歌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是不容误解的。诗歌样式和韵律的规则,常常是任意的,又是极其细腻的,这是诗人严肃的领地,他在这里自由驰骋;这说明,诗人是在游戏--当然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高尚的、意义最丰富的游戏。文学是独立自主的语言,它在常规的、非功利的规则中运行;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文学都是游戏。赫伊津哈把这个相似性推广到一切艺术。在"演奏音乐"(play music)这个短语中,艺术和游戏的成分互相交叉。在造型艺术里,这两个成分的交叉略为逊色;但即使在造型艺术里,艺术和游戏的交叉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在这里,"无用的"发明和苦心孤诣的竞争也互相影响,两者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上述分析被认为是有效的,如果它"似乎是难以不接受的",赫伊津哈就得出了这样一个权威的结论:"初始阶段的文明是游戏的文明。文明不像婴儿出自于母体,它在文明之中诞生,它就是游戏,且决不会离开游戏。"

  文明决不脱离游戏吗?在该书结尾时,赫伊津哈露出忧郁的神色。诚然,中世纪的文化、巴洛克时期和洛可可时期的习俗,"充满了游戏的调子"。在这两个欢快的时代,社会进程的大部分时期是色彩绚烂、铺张浮华的。18世纪的艺术、政治和服饰,"给人们的印象无时无刻不是游戏欢乐的"。在华托的风景画和诺特的园林里,大自然似乎成为一首装饰华丽的嬉游曲(divertimento)的参与者。然而到了19世纪,文明却带上了一股酸臭味:"欧洲人全都穿上了连衫裤衣服。自此,文明的主导因素就成为社会觉悟、教育理想和科学判断……人们对经济因素的估计高得离谱,这是因为人们崇拜技术进步,这种崇拜又是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产物,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把文化中的神秘成分扼杀殆尽,使人从歉疚和负罪感中解脱出来。"但是这样的解脱是虚幻的。神圣和嬉戏几乎是两个对等的属性,这两个成分被剥夺殆尽之后,人剩下的惟一选择就是"按照自己陈腐的模式"来塑造俗气的工业世界了。游戏的人在凄风冷雨的冬季旋律中落幕,林中仙女和牧羊人再也不会翩翩起舞。

作品评价

  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麦克卢汉推崇《游戏的人》说:"游戏和娱乐的观念在当代获得了大量新的意义,新意义的源头不仅有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之类的经典著作,还有量子力学。赫伊津哈把游戏理论与一切制度的发展联系起来。"

出版信息

  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了首个中译本《游戏的人》,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 。

  贵州人民出版社于1998年1月出版了中译本《人:游戏者》,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著,成穷译 ;并于2007年8月出版第2版 ;于2019年1月出版了第三版 。

  广州的花城出版社于2007年9月出版了中译本《游戏的人》,(荷)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 ,并于2017年1月再版 。

作者简介

  约翰·赫伊津哈(1872--1945)。早在20世纪40年代,约翰·赫伊津哈就已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文化学代表人物。1905年被任命为格罗宁根大学历史学教授。1915年起,任莱顿大学教授。后又任命为莱顿大学校长。以后直至去世都在那里任教。他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名反法西斯的坚强战士。二战期间,因反对荷兰国内的纳粹运动而于德军入侵后被捕入狱,1945年2月1日,在荷兰解放前夕,英勇就义。主要著述:《中世纪的衰落》《十七世纪的荷兰文化》《痛苦的世界》《明天即将来临》等;《游戏的人》为其代表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安可林文章网 » 游戏的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