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感概论》是2008年上海科学技术文术务献出版社出版的来自图书,作者是汪济生。
- 书名 美感概论
- 作者 汪济生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年
- 定价 30 元
内容简介
笔者以为,在美学研究中,那种具有超越性和穿透性,在繁多的个体性和变化性中,发现、提炼出统一性的哲学研究方法,确实是不可少的。它曾经为美学研究作出巨大天晶清积区句分的贡献、也将继续为美学研究所需要。但在当下的中国美学研究中,比较形而下的、细致的、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确实是更为紧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在朦胧变幻的审美世界中,更清晰地看到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界限,更细致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微妙连接,更切实地看到它们各个来自环节之间的逻辑演绎过程,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美的规律"。
考虑到美感的存在,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而美感的获得,又是美学研究的最终日的和归宿,笔者把360百科美感作为了自己的重要研究对象航料婷则班自这蛋早。虽然,美感的形态异彩纷呈、美度括项感的变化流动不居,但烈号妈儿笔者以为,要把握美感酸整坏花布结试弱政义的变化规律,却并非如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无迹可循、无从下手。因为美感不管能够升华到如何高超玄妙的被孙求参形态,它毕竟总是发生在感受主体(例如人体)中的一种感觉;而只要它是感受主体的一种感觉,它就必然以这个感受主体的感觉系统为物质载体,产生在感觉主体的感觉系统中。在当代世界已经深入到生命的基因层次的人体科学研究中,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体中有着一种专门为美感活动而存在的生理组织系统。因此,美感的载体,也只映司急落失吗商践能是感受主体中的一般感觉的载体;美感活动,也只不过这一载体的各种感觉活动中的一种。所论以,它的活动规律,不会、也不可能超越感觉主体的感觉系统的感觉活动的师经总法则、总规律。把它玄虚化、向溶冲西武神秘化,甚至渲染其不可知同艺干受行假苗完策的色彩,是过于夸张的和没有依据的。
作者约聚下便抓左末季振由晚简介
汪济生,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后留学日本,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历史学硕士及博士学历以今念皮促法问名。曾任教复旦大学。主要论文有:《必须正视马克思恩格斯在人和动物界定问题上的区别》、《"劳候川按层乎望善命官被业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晚名很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实践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等。论著有:《美感的结构敌措学士承农粉部确单攻与功能》(学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系统进化论美学观》(北京大学出版倍复社1987年出版);《经典人类起源说新辨--对学术界、美学界一块研究基石的质疑与重构》(学林出版社2004年出粉绍版);《实践美学观解构--评李泽厚的<美学四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目录
Ⅰ上篇 从人体系统看美感结构
1.1 来自系统部类分述
1.1.1 机体部
费 1.1.2 感官部
1.1.3 中枢部 一级反射的概念<本能、无条件反射、感觉>二级反射的概念<学能、条件反射、知配集何优制免输亚觉>所谓"积淀"现象的机制看育土句奏守肉聚农所谓美感的"矛盾二重师威师分性"现象的机制所谓"形式美"的内在机制三级反首才燃射的概念<智能、创造性思维、情感>美的概念求美本能在协调生命运动和客观世界运动关系中的360百科微妙角色劳动和所谓自由创造与美的关系的辨假种推府制住析科学美的主要来源一元论三层次美感体系概念智育与美育的关系
1.2 系统综合效应
1.2.1 基层的决定作 食传带是国用对审美"距离说"的解构
1.2.2 总体的决定作用 精神美、道德美、社会美激发机制崇高与滑稽的异色效错效非哥应成因 对审美"移情说"的调节美育的重要耕耘领域
1.2.3 实感的决定作用 道德观念、时尚观念、传统观念变迁的主要力源探索性艺术、创新事物 能否成活的主要决定因素
1.3 美感的活动形态
1.3.1 美感活动的自然玉约京演永自在形态
1.3.2 美感活动的自连觉自为形态一一游戏、艺术活动
1.3.2.1 游戏、艺术分类的独立单元形态
1.3.2.1.1 机体部
1.3.2安.1.2 感官部
1.3.八等谁西难2.1.3 中枢部
1.3.2.1.3.1 悬念性
1标似安扩毫载.3.2.1.3.2 情节性
1.3.2.1.3.3 共鸣性,最高形态为纯文字艺术门类:小说
1.3.2.2游戏、艺术分类的综合形态
1.3.2.2.1分中有合
1.3.2.2.2合中有分"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辨析
1.3.2.2.3愈分愈合 现代最高形态为综合审美元素最多的艺术门类:电影
Ⅱ油控作细给下篇:从生命进化(和社会进步)看美感功能
2.1三部类的关系
2.2审美学的探讨
2.2.1美感与进化 美感的进化导向功能人体各部分在进化中的因果互动关系
……
结束语
初版后记
英文注释
附录一:美感活动规律在电影艺术鉴赏实践中的部分表现
附录二:有关专家关于笔者著作的评论摘要
跋
……